?

對分課堂:引領大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一次嘗試

2019-09-10 07:22胡玲玲
學業 2019年9期
關鍵詞:傳統教學模式對分課堂深度學習

摘要:深度學習能力是21世紀工作和生活必須具備的能力。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深度學習的課堂環境和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促進學生知識和只能的逐步提升,是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研究課題。對分課堂將“老師教”和“學生學”兩大理念整合在一起,其教學流程、教學能力培養等方面均有助于學生實現深度學習。對分課堂是教學理念的創新,是對舊規則的打破,是引領大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一次嘗試。

關鍵詞:對分課堂;深度學習;傳統教學模式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淺層學習、機械學習相對應,深度學習能力是衡量學習者“學會學習”和“有效學習”的關鍵因素,也是開放教育時代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當前高校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缺乏獨立思考和思維加工能力,難以有效掌握課堂知識并進行課后拓展。復旦大學心理學教授張學新結合自己多年的課堂實踐,提出了一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 對分課堂,即將課堂時間一半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一半分配給學生進行討論。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通過討論,作業等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對知識的內化吸收,有助于學生提高深度學習能力,被譽為當前唯一具有中國本土性質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一、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是指學習者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知識,并能同已有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學習過程重視學習者的反思和元認知能力,知識的獲得以螺旋式的形態上升。深度學習強調學習者主動學習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而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滿堂灌,學生滿堂記”,過于強調記憶能力,學生難以對已有的知識進行有效遷移,促進理解的產生,一直處于一種淺層學習的狀態。要改變這一狀態,教師需要設計有意義的的學習任務,通過周密的教學方案促進深度學習的發生;學生必須積極的、主動的、有目的探尋各項知識背后相互連接的豐富內涵和意義。與淺層學習相比,深度學習具有三大要件:教師引領、學生參與、周密方案。綜合分析,深度學習具有促進知識構建、注重批判理解、強調信息整合、有意遷移運用、面向問題解決這五個基本特征。

二、對分課堂教學模式

目前高校課堂存在諸多問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低,學習動機不足,習慣碎片式信息的獲取,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上課玩手機成了大學課堂的常態。面對這一現狀,教師卻又難以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依然保持傳統的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勢必導致學生對所教授內容愈發失去興趣。為了改變這種教師與學生逐漸分離的教學現狀,國內外研究學者做出了多種嘗試,如慕課,如翻轉課堂。慕課的核心是要求教師進行更美的灌輸;翻轉課堂的核心是以學生參與為主,教師不再灌輸。這些嘗試都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反思并做出的努力。那有沒有哪種模式能夠結合兩者的優勢,既保持傳統課堂教師對所教授內容的總體把控,又能推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呢?

2014年,張學新教授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教學和理論思考,對傳統課堂和討論式課堂各自的優劣勢進行取舍折中,提出了一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稱為“對分課堂”。對分課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教授,另一半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有別于傳統教學,課堂講授和學生課后學習呈現兩個分離的狀態;也有別于討論式教學,課堂形式以討論為主,主題多樣,難以統一,無法充分發揮教師價值;對分課堂的關鍵創新在于把講授和討論的時間錯開,變“即時討論”為“延時討論”,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特點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對分課堂不僅僅是時間和教學的對分,更是一種權責對分。

對分課堂的基本授課流程為:講授(講解框架,重點和難點)——獨學(個性化學習)——討論(小組化)——對話(教師答疑)。在對分課堂上,教師只講授框架式的內容,諸如學習目標,學習重點,框架結構等。講授時,教師需要把握的原則是精講和留白相結合,不可以講解的過于透徹,陷入傳統教學的誤區,主要的細節信息留給學生課后或課上先進行內化后進行討論,以提升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度和接受度。

對分課堂的理論一經提出,得到了許多一線教師的擁護并將其付諸實踐,上到大學各科教學,下到中小學各門學科的傳授,其實操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F已形成了完整的一套教學體系,不僅包含課堂的具體操作,還包含作業的批改和考核的標準等。對分課堂的基本特征有二:一是強調時間對分;二是強調內化,講授后內化,內化后討論。在考核方法上,對分課堂強調平時成績和多元評價標準,如平時成績(作業)占60%,簽到占20%,期末考試占20%。為了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讓學生能夠根據個人學習目標確定對課程的投入,期末考試分成閉卷和開卷兩個部分。閉卷部分考查學生對該學科基本概念的掌握,開卷部分用于區分學生等級。對分課堂的作業也不似傳統作業那樣,過于強調對錯,而是重點關注學生有無創新型的表達,有無形成個人的觀點。

三、對分課堂與深度學習

對分課堂保留教師對課堂的總體把控能力,引導教學內容的整體走向;同時通過學生獨學、討論和作業等方式,幫助學生形成批判性、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溝通和合作能力。這與深度學習需要培養的六大能力不謀而合。深度學習主要包括掌握核心學科知識、批判性思維和復雜問題解決、團隊協作、有效溝通、學會學習、學習毅力六個維度的能力要求。

對分課堂的教學流程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講授:教師定大綱,做充分而不過分的引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二,獨學: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和吸收,不參與討論;

第三,討論,小組化,解決低層次問題,凝練高層次問題;學生不是討論教師設計的問題,而是討論經內化后帶來的問題。

第四,教師答疑,解決高層次問題。學生提問題,老師回答,強調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從中可以看出,對分課堂中,課堂教學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主導。相對于學多學少,學好學壞,對分課堂的教學目標更關注學生是否愛學習,是否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通過教師的講授和獨立分析,進行個體化的理解;通過討論,分享,質疑,探究,提問,達到知識的遷移和創新;通過對話,完成知識水平上的提高。這完整的教學流程,嚴密的教學設計,一步一步促使學生實現深度學習,實現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的提升。

四、對分課堂前景

作為完全本土的,原創的教學改革嘗試,對分課堂是教學史上的一次大膽改革,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對分課堂的出發點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必須讓出部分課堂時間,交給學生掌控,形成師生“對分”課堂的結局。對分課堂從教到學、從布置作業到批改作業、從課堂管理到考核,都有創新,覆蓋所有教學環節。大學教學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對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這是傳統的被動學習的教學思維模式的弱項;而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有效彌補了傳統課堂的這一缺陷,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等深度學習能力的培養。在以后的教學研究中,希望能基于中國教育現狀,開展更多面向深度學習的有效的教學實踐,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深度學習策略和途徑。

參考文獻:

[1]張琪. e-learning環境中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深度學習的相關性研究[J]. 網絡教育與遠程教育,2015,(4)

[2]曹艷琴,姚兆宏. 英語課堂深度學習場域構建[J]. 教學與管理,2019,(4)

[3]張浩,吳秀娟. 深度學習的內涵及認知理論基礎探析[J]. 中國電化教育,2012,(10)

[4]張學新. 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 復旦教育論壇,2014,(12)

[5]趙婉俐. 對分課堂:促進深度學習的本土新型教學模式[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20)

[6]同[5].

作者簡介:胡玲玲(1981-),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二語習得方向;現任職于廣州工商學院外語系,講師。

猜你喜歡
傳統教學模式對分課堂深度學習
淺談信息化平臺背景下“對分課堂”的教學意義及思考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論微課理念下的中職數學教學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電影史課程中的應用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優劣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