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研究

2019-09-10 07:22王德財
學業 2019年9期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主體提升策略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要深刻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歷史成就,在繼往開來的視野中明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入新時代的歷史定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積極響應國家的素質教育工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很多高校在關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高校生發揮主體作用上取得了一些進步,為增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主體;提升策略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和引領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大眾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課題。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進一步實施,特別是近幾年來提出的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不僅要學習課堂知識,更重要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全方位的發展與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別是課堂上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工作中有了積極進展。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主體作用缺失的表現

(一)學生缺少充足的課堂參與時間

在學生參與的時間方面,我國的高校生所學習的科目繁多,在眾多科目中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公共課,所以學校在安排課程時往往把大部分時間放在所謂的專業課上,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一個星期一個專業兩到三節課,而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較多,原則上應該需要更多的課時來慢慢學習,慢慢與學生交流,必要時還需要到課外去采集收集資料,做社區訪談等等。

例如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這一課程時,應該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實際的消費活動中去,切實感受消費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特別是在還沒有學習如何做理智的消費者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消費,教師再總結學生的消費情況,對比學生之間消費的不同,讓學生談談在消費當中主要考慮的因素是什么,再結合課本上的知識,讓學生都看看自己是什么樣的消費心理,對于在消費中考慮實用的,消費理智的同學給予表揚,在消費當中跟風隨大流或者追求奇裝異服的同學應該要注意引導,告訴學生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要適度。然而這些在現在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還很難做到并且也沒有時間來做,目前我們的課程安排的太緊、太密。

(二)學生缺少有效的課堂參與形式

在學生參與的形式方面,主要還是以教師的填鴨式教學為主,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只知道“是什么”,卻不知道“為什么”,從而導致學生學過就忘,學生根本記不牢,只會死記硬背。在填鴨式教學普遍的教育背景下,教師一味地把書本上的知識、思想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缺乏創造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過度的依賴教材,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不敢質疑老師,更不敢反駁老師的觀點,形成老師說的都是對的,老師怎么教我們就怎么學,老師教什么就學什么,甚至對課外的知識失去興趣,形成課外知識無用的思想。

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模式主要還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填鴨式教學。前面我們說的由于當前我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較多,時間安排較緊,所以選擇填鴨式教學是教師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最可行的方法,要改變這種方式,還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教師缺乏創新也是不可忽視的,制度無法輕易改變,但是教師應該在教學環節中加入新元素,融合新時代的教學模式,致力改變一直以來的填鴨式教學。填鴨式教學最缺乏的就是“做”的環節,課堂上教師利用有限的時間要把無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只能教師從中截取重要的部分,或者是考試會考到的部分給學生講解,學生也沒有過多的時間來學習其他的所謂的不是重點的知識,更沒有時間質疑老師講解的知識,懂的不懂的知識都用同樣的方法記憶,那就是死記硬背,反正考試能寫出來,知道我們背的知識點對應什么題目就行,總之是不問所以然。

(三)學生缺少多樣的考核方式

在學生考核的方面,主要還是以考試取得高分為目的。在當前一切拿分數說話的教育背景下,用來衡量學生成績的好壞主要是分數,考試取得高分的學生都是好學生,而考試取得低分的學生不僅是“壞學生”,還要被請家長,還要進各種補課培訓班,不僅占用了大量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還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單一的評價機制致使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即使參與了課堂,能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但最終還是要拿高分說話,如果你最終沒能在考試中取得高分,那么你在課堂上的表現也不被認可。教師更看不到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忽略了過程,只看結果——考試拿高分。這就打擊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萌發出課堂發言無用的想法,只需集中精力聽老師講知識點,力求都能聽進去并記住。但是不思考又能記住多少呢、多久呢?有的甚至讓學生認為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質疑老師是不遵守紀律的行為,學生更不可能有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的觀念,也沒有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的觀念。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所謂的副科,課時少,內容多,教師只能用填鴨式教學來完成教學任務,學校還要求升學率,考試取得高分就是教師的教學目的,所以只能死記硬背,甚至只把知識點,考試重點畫出來就讓學生背。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主體作用缺失的原因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主體作用缺失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認為最主要的是以下四點。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主體作用缺失,是由于當前我國的國情決定的

自1978年鄧小平恢復高考以來,通過高考制度,為我國各行各業培養了很多人才,但高考制度絕對不是篩選人才的制度,可是在實際運用當中,特別是在高考當中,他們把高考當做篩選人才的機制,認為只有通過高考進入大學,才是人才,因而“應試教育”越陷越深,變成了我國當前的一個教育現狀。我國的“應試教育”以考試升學為主要目標,只注重學生智育方面的培養,不重視學生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應試教育”有較強的強制性,它主要圍繞考試和升學的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老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實施局限的知識教學,大搞題海戰術,這樣不僅加重學生的負擔,也使學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發展,使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在應試教育現狀下,思想政治理論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很難實現,因為學生學習就是為了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文字性的科目,學生更不會在課堂上與教師討論,更不會學習更多課外“無用”知識,理解與否都沒有關系,只要背就行。所以不可能質疑老師,更不可能質疑課本。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主體作用缺失受教師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的影響

從古至今我國的教育模式一直都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教師講的就是權威,是不能質疑的,這就形成了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主導作用,采用說教灌輸式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比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中,教師只是簡單的把法律相關含義給學生解讀一遍,強調含義是考試的重點,讓學生課下或者課堂上老師給幾分鐘背誦下來就算講解完,接著就進行下一個知識點的講解,在整堂課中我們只看到知識點的羅列、堆積,以及老師一遍一遍的強調哪里是考試重點,哪里必須背下來,卻沒有看到知識的拓展,即使有拓展也同樣是考試重點,更不會有學生興趣方面的知識,也看不到學生與教師分享學習,分享興趣愛好。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上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缺失還由于學生自身缺乏主體意識

學生主體意識是很重要并且無法在短期內改變的現狀。學生在原有的觀念當中就沒有主體意識,在學生的潛意識里就認為課堂上教師既是主體也是主導,這種錯誤的觀念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學生的觀念中,甚至無法抹去。學生從未見過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課堂,他們沒有對比,沒有經驗,也從未知道,即使聽到的理論知識很多,但在實際當中從未在身邊發生過,那也是空談,沒有實踐性、可行性。學生在從小的教育當中就缺乏鍛煉,一旦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講自己的想法看法,學生往往害羞、膽小而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漸漸的學生就失去了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不想思考、不愿思考、坐等老師的答案等等。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主體作用提升的具體策略

對于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已不是一個新的話題,特別是大眾普遍力求建設素質教育制度的背景下,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應試教育”已不再適應當前社會生產生活的需求,人們需要的是教育教學與社會生產生活相聯系的、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隨著西方先進的教學模式的傳入,我們漸漸看到了西方教學模式的先進與實用性,看到了西方的教學模式才是培養人才,培養富有創造力的年輕一代的模式,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培養適應新時代的人才。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我們應該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與我國教育制度相適應的新型教學模式,才能提升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提升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翻轉課堂

在我國兩千多年的教育中,教師始終是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作用并沒有發揮體現出來,所以翻轉課堂是目前最好最快提升學生主體作用的方法。要實現翻轉課堂,一是縮小班級規模,實行小班上課,一個班三十人左右,這樣老師才能兼顧各個學生,學生才有說的時間,同時也方便管理;二是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座位擺放方式,班級座位擺放應該是會議廳的形式,學生面對面,方便交流,分各個小組討論,分組可以設定固定的人數,但人員不定,學生隨意組隊,學生的座位也不能是固定的,如果固定位置就會局限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較內向的學生就會只在小組當中與組員交流從而縮小交友圈;三是讓學生多說,課堂時間都是學生的時間,老師可以事先告訴學生下堂課所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課堂上讓學生分享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分享自己準備好的知識點,這樣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換自己的勞動成果,從而獲得更多的勞動果實,達到交換一個蘋果,獲得兩個蘋果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提升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要轉變教師教學觀念

現今社會需要素質教育下培養出來的人才,“應試教育”已不再適應當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觀念的轉變很大程度上影響教育模式的改變,教師必須要認清當前的社會形式,要敢于突破現今牢固釘在人們思想觀念中的“應試教育”,要敢于突破當前用考試分數的高低來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中,教師盡可能的給予學生發表看法的機會,多創造一些給學生參與實踐生產生活的課外活動。例如學習《經濟生活》“新時代的勞動者”這一節中,老師在給學生講授勞動光榮,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時應該讓學生參與勞動,切實感受勞動光榮,而不是像喊口號一樣讓大家跟著喊勞動光榮。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讓學生在今后的就業中沒有就業的歧視,實踐也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讓學生參與他們眼中的“高等職業”和“低等職業”,讓學生都感受一遍所謂的高低職業,比較二者在工作中的感受。例如可以讓學生做一天老板,再做一天清潔工,讓學生在工作中體驗二者的不同和相同點,教師再結合二者工作的特點給學生講解職業觀,告訴學生兩者工作都是努力的結果,做老板的并不是就比做清潔工的高高在上,而是因為他們的能力不同,所以社會分工不同。不論是哪個行業,在自己的行業中做好自己,就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教師能夠做到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總結出課本的知識,那么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發揮主體作用就離成功近了一步。同時也能帶動更多科目的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明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定位,直面時代問題、解決時代矛盾、勇擔時代責任,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高校師生要在深刻理解、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在學習、教育和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時代化。精準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時代問題,在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中著力解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面臨的時代矛盾;勇擔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歷史使命,在完成偉大使命的奮進中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引導力和感召力,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有鑒如此,當前應反思我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制度,積極推進制度創新,極力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20.

[3]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曹梅玲.淺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科技信息,2007(23).

[5]肖鈺士. 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必備條件[J].中國教育學刊,2001(05).

作者簡介:

王德財(1995-),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猜你喜歡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主體提升策略
“移動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建設的實施途徑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淺談學生主體在高職《經濟數學》中教學改革
高校中長跑運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關于師幼互動的文獻綜述
立足高考下優化高三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有效講評淺析
公司信息化管理與經濟效益提升研究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