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德育教學中的仁愛文化及其滲透

2019-09-10 08:55余志嬌
學業 2019年9期
關鍵詞:德育教育滲透

余志嬌

摘要:隨著近些年來,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在小學教育中越來越重視德育教育,十七大就已經提出了,在新時期要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少年。因此,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探索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仁愛思想作為傳統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將其和小學德育教育結合起來,必將更好地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水平,本文就圍繞小學德育教育中的仁愛文化及滲透展開論述,希望能對相關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德育教育;仁愛文化;滲透

小學階段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的德育教育中,教師要把握住學生的特點,才能更好的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將傳統文化中的“仁愛”思想深刻滲透進日常的德育教育中,必將極大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修養,反過來,又能夠促進傳統文化的發展。本文從“仁愛”文化的內涵解讀入手,進行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議。

1“仁愛”的內涵

儒家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千百年來,這種文化品格已經深深地溶進了中國人的血液里,進而形成了一種區別于世界他國的一種獨特的民族性格。而在儒家文化中,“仁愛”的思想是其核心,基礎,也可以說,“仁愛”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叭收?,人也?!倍潭痰膸讉€字就深刻地闡釋出了儒家文化與人的特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仁愛”的含義。

首先,對于家庭而言,“仁愛”的含義就是孝悌。這更是“仁”之當立的根本?!靶ⅰ本褪亲优獙Ω改负烷L輩做到孝敬順從。而“悌”則是指弟弟要對家中的兄長做到恭敬順從。同樣地,站在父母和兄長的立場上,也要對小輩盡心呵護照顧,這是一種相互的關系,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果連最起碼的“孝悌”都做不到,更不要說去關愛其他人了,“仁愛”思想就是以這個為根基而建立的,“重視手足親情”。其次,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仁愛”思想也有要求,要求每個人像對待自己的家庭成員一樣,善待身邊的人,要善于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去考慮問題,不要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所不想要承受的東西,強行施加給他人,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時,面對他人的過錯也要盡可能的寬容。最后,在處理人和社會的關系時,孔子言“克己復禮為仁”。這句話強調的是在處理人與社會的關系時,要做到用一定的禮儀來盡可能地規范人們的行為,通過“禮”這個手段來實現“仁”,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

以上三個層面,是“仁愛”思想的基本內涵,而我們想要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更好地滲透進“仁愛”的思想,就需要從這三個層面入手。

2如何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滲透“仁愛”思想

2.1創新德育教學方式重視傳統道德的滲透

對于教師而言,必須改變傳統教育體制下死板僵硬的德育教學理念,結合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創新。

首先,教師要能夠充分意識到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進而在德育教育的課堂不斷融進諸如“仁愛”這樣的傳統文化的精華。其次,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個性發展蓬勃發展的時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在德育教育中,因材施教,比如這個學生可能比較細心體貼,在進行“仁愛”教育時,教師就可以鼓勵他去關心呵護自己身邊的好友和親人長輩;但相對的,有些學生可能就比較“粗線條”,或者是不善于表達,對于這樣的學生進行“仁愛”教育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做到待人接物的最起碼的禮節,并充分發揮這些學生的一些優點進行教學,總之,對待不同個性的學生不能夠一概而論。最后,教師可以運用已經充分發展并日益成熟起來的多媒體技術,進行德育教育。比如在進行“仁愛”教育其中一個模塊“孝悌”教育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搜羅一些關于“孝悌”的小故事,通過視頻或者是圖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充分抓住小學階段,學生的獵奇心理,通過故事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最后,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總結,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仁愛”思想的內涵,認識“孝悌”這樣一個優秀傳統倫理觀念。

2.2學校要與家庭,社會構建一個良好的互動關系

首先,學校要注意與家庭之間關系的構建。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起點。學校在進行德育教育時,不能撇開與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學校要幫助家長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念,傳統家庭中,有許多父母和長輩對孩子的教育要么是過分“溺愛”,要么就是過分的“放養”。孩子在家中就以自我為中心,十指不沾陽春水,從不會幫助父母分擔家務,更無法理解,要做到“仁愛”,首先就是要孝順和尊重自己的父母長輩。學校要通過開家長會等方式充分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現,與父母進行交流,共同構建起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例如,學校開展“我幫父母做家務”活動,鼓勵學生回到家中主動幫助父母分擔一些家務,家長這時要做的就是積極配合,合理給孩子安排一些家務,學生回到學校和班級后,在德育教育的課堂上,教師適當的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白父母生育撫養之恩。

其次,學校也要和社會之間構建一個良好的互動關系?!叭蕫邸彼枷氲囊粋€關鍵層面就是,注重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良好互動關系。因此,學校在進行“仁愛”教育時,同樣不能忽視掉這一點。學校要積極與校外的一些社會公益機構取得聯系,比如福利院,敬老院等,定期組織學生,教師,家長三方去這些機構中做一些實踐活動,比如陪伴福利院的小孩子玩耍,或是給敬老院的爺爺奶奶表演節目,總之,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人從來不是孤立而存在的,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就要學會充分的關心呵護身邊的人。

2.3在校園內營造一個“仁愛”教育環境

首先,教師在進行“仁愛”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比如,每天或者是在規定的一段時間內,讓學生通過閱讀課外相關書籍或是網上搜集資料等方式,摘錄一些“仁愛”的經典箴言。并進行評選,最后,在教室后邊的黑板上可以對一些比較優秀的名言進行抄錄展示,學生利用下課之余,進行閱讀,十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仁愛”觀念。其次,學校要定期舉辦一些以“仁愛”為主題的活動,比如說演講比賽,朗誦比賽,或是征文大賽,通過這樣競賽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其中的積極性,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在“仁愛”上得到提升。在班級內,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仁愛”主題的小品大賽,讓學生體驗角色扮演的趣味,同時,也深化了學生對于“仁愛”的認知。最后,學校要對“仁愛”觀念中的禮儀規范作出具體的要求。近些年來,在幼兒園的入學典禮上,就有不少幼兒園嘗試滲透這樣的傳統美德,幼兒在入學時,要對家長,教師進行敬茶和行禮。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必做到這樣,但是最起碼的禮儀規范還要有的,比如說,校園內見到老師,要停下來問好,上下學要與教師打招呼和告別,與同學相處時,要注意謙讓和互幫互助,校園內杜絕出現不文明用語??傊?,要讓一種“禮”的觀念充分滲透進每個小學生的心里,讓他們懂得“克己復禮”,從而構建起良好的個人與同學,與教師的互動關系,形成一定的秩序,使學生潛移默化中受到“仁愛”思想的熏陶,這也是“仁愛”思想另一個層面上的要求。

以上三個方面,都是從“仁愛”思想的內涵出發而提出的,但是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還需要再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特點,進行自己的創新性改進。

結束語:總之,新時期小學德育教育要尤其注重與一些優秀傳統道德結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本文結合當前我國德育教育現狀出發,從“仁愛”思想的內涵角度展開,進行了一系列的論述,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策略方法,希望能夠對相關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德榮,張占棟.淺析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J].教育信息:中旬刊,2011,(9).

[2]吳啟南.新時代德育教育重要性淺析[J].教育周刊,2010,(8).

[3]田景明,王曉琴,鄢長華.淺議如何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3,(8).

猜你喜歡
德育教育滲透
數學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職高體育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研究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