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蔡邕對書法理論發展的貢獻

2019-09-10 08:55李成
學業 2019年9期
關鍵詞:蔡邕

摘要:漢代是書法藝術自覺萌芽的時期,書法逐步擺脫了實用的意義,而走向純真的藝術境界。早期書論并不像后期那樣完善,但論書思想屢屢為后人征用和推重,成為了中國書論的開山。作為漢代時期最為杰出的蔡邕,他在書法實踐和書法理論的成就可謂實至名歸。蔡邕工篆書、隸書,尤以隸書著稱。創造了“飛白書?!辈嚏邥ɡ碚撚小蹲瓌荨?、《筆勢》和《九勢》保存至今,對漢代以后有深遠影響。蔡邕是《熹平石經》倡議者和前期參與者之一。蔡邕是漢代最后一位辭賦大家,他所作的小賦絕大多數切近生活,取材語言清新,很有藝術的感染力。

關鍵詞:蔡邕;《九勢》;書論;飛白書

引言: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每個朝代的更迭都會引起社會思潮的變遷。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歷史上第一個思想大解放時期,這樣的思想大潮使得各個領域發生了變化。作為書法理論自覺時期的漢代,就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書家,其中集大成者蔡邕就顯得尤為重要。就目前研究蔡邕資料來看,資料還是比較少的。近幾年來研究蔡邕文學的相對較多,蔡邕的辭賦、音律都有很高的造詣。相對于文學而言,書法方面的資料就寥寥幾筆。我們所知道的都是從其后來人所提到的,目前能見到的《筆論》和《九勢》都被收入宋代陳思的《書苑菁華》一書,才得以保存流傳至今。同時其書法創“飛白”,擅篆、隸,但至今無真跡傳世。本篇文章試圖通過對蔡邕生平及其書法理論的研究,來探析其對書法發展的所做出的貢獻。

一、蔡邕的生平概述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今河南開封)人。 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和書法家,蔡邕的先輩雖不是顯赫的人物,但家學還是比較淵博的,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將,后人稱他為“蔡中郎”。曾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因上書論朝綱闕失,被誣流放,幾經周折,避難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權時,強召蔡邕為祭酒。三日之內,從祭酒一直升到左中郎將,封高陽鄉侯。董卓被誅殺后,蔡邕在王允酒宴之上感嘆而被下獄,不久便死于獄中,享年六十歲。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師事著名學者胡廣。蔡邕除通經史,善辭賦等文學外,書法精于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創“飛白”書體,唐張懷瓘《書斷》評蔡邕飛白書“妙有絕倫,動合神功”。對后世影響甚大。

二、蔡邕對于書法理論的貢獻

(一)“勢”的研究

蔡邕在書論中為后人保留了兩大貢獻,這兩大貢獻使得書法開始脫離實用走向藝術之路,為后來人提出了寶貴的書寫建議。他為后人留下了《九勢》,蔡邕在論書過程中強調了“勢”的美學范疇。當我們書寫行筆時,要想使書寫變得流暢,“勢”是不可缺少的,這是我們眾所周知的,然蔡邕在《九勢》中早就提到了筆勢與筆法這兩種不同的概念。在蔡邕《九勢》中,筆勢是一種單行規則,指不同點劃須用不同的方法;筆法則是必須共同遵守的基本方法,任何一種點劃都不能違背。所謂“九勢”,就是關于筆勢的九種方法、法則。只要學書者掌握正確的方法,又能勤學苦練,就算沒有名師的指導,也是可以達到書法的“妙境”的。由此可見他所謂的勢是包含著字的形體和用筆兩方面的因素。蔡邕《九勢》“凡落筆結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敝小靶蝿荨睉傅氖切误w之勢,這里蔡邕指出一字之中點畫之間關系和安排須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要求在一字之中每個筆畫能夠達到協調。但他所謂的“勢”決不是局限于形體之勢,而是更有筆勢的問題,他所說的“藏頭護尾”、“下筆用力”都屬于運筆的范圍。因而蔡邕所謂的“勢”,包含形勢和筆勢,這兩者是相輔相成,寫字只有此兩者兼具才能有所成?!皶赜谧匀弧奔粗赋鰰ǖ淖兓喽巳》ㄓ诖笞匀坏膹碗s多變,而這復雜多變是在大自然的自然運動之下逐漸變化形成的,蔡邕在此借鑒老子的思想,把大道之力收入其中,將“象”、“勢”“神”完美解釋,形成了自己的書法理論。因蔡邕生活于漢代,關于書法技法的闡釋是針對當時篆隸,隸書是當時的通用書體,除篆書其他書體都處于萌芽階段,但這些見地也適用于其它書體。這也奠定了蔡邕在書壇的地位。

(二)“散”的研究。蔡邕書論另一大貢獻在于他指出了書法創作與作者情緒的關系。其《筆論》中說:“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也;若迫于書,雖山中兔毫不能佳也?!辈嚏哒J為書法創作的關鍵在于散,書寫者在進行書法實踐時保持性情平和,神意悠游,然后才能使作品風神俱佳。書法藝術應當是獨立的,不應被其他事物所打擾,也就是“若迫于事”的觀點。從中不難體會出書法應是脫離了以實用為目的地純藝術?!吧ⅰ笔乔f子的藝術思想,莊子所追求的就是絕對精神自由,要求在自我中得到徹底解脫。相對于書法而言,蔡邕首次揭示了書法作為一種純藝術所需要的創作心理:“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有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痹谶@里蔡邕明確的指出了虛靜而自由的心態,在書法實踐之前,唯有做到此種狀態我們所書寫的作品才會稱心。就此種心態而言,這與莊子所謂的“心齋”、“坐忘”的精神狀態相類似。莊子的這種精神狀態就我而言,類似于玄學中的冥思狀態;如習武之人練功時打坐狀態,若入定不夠沉適,就會走火入魔,最后不了了之。其實書法就類似于如此。蔡邕“散懷恣性,寫出本源”的創作心態的探究給后世以很大影響,歐陽詢所作的《八訣》中說:“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碧铺诘摹豆P法訣》這都是蔡邕理論的延續。蔡邕的書法理論涉及到了書法本身的體勢、運筆以及書法與作者情懷、書法與外在物象的關系等多方面的內容,他在綜合前人之論的基礎上對書法理論的發展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三、蔡邕對后世書法理論的引導和影響

由上述可知,蔡邕的書法實踐雖無所深究,但書法理論的成就確實是巨大的。蔡邕留下的經典書論為古代書法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石,同時也確立了最初的書寫規范。蔡邕從書寫規律出發并找到直達本源的道路,作者在進行書法創作時必須是在“散”的情緒之下進行習作的。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思想大解放的時代。書法從實用性轉化為以審美目的性階段,也就是書法的自覺時期。在這個時期各書體都開始形成,社會各階層都開始重視書法美,這促進了書法學的發展,這一時期有太多的著作是以蔡邕書論為基石形成的,如索靖的《草書勢》;衛恒的《四體書勢》;衛鑠的《筆陣圖》;王羲之的《題衛夫人筆陣圖后》、《書論》、《筆勢說十二章》等。這些著作理論價值高,內容涉及面廣,文字簡短,這些共同奠定了對后世影響的書學基礎。

參考文獻:

[1]上海書畫出版社編.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10).

[2]高長山.蔡邕評傳[M].北京:中華書局,2009.

[3]傅合遠.蔡邕書法美學思想的理論價值[J].山東大學學報,2006.

[4]朱新忠.蔡邕:困境中的突圍[J].中國書法報,2017.

[5]陳海燕.蔡邕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李成(1994.3.17-),男,籍貫:山西太原,單位:首都師范大學,職稱:無,學歷(2018級碩士),研究方向:中國書法史。

猜你喜歡
蔡邕
蔡邕《九勢》節選
蔡邕與永州漢代石刻
蔡邕:成于才華,敗于溫度
倒履相迎
蔡邕文學研究七十年
蔡邕聽琴
蔡邕偶創“飛白”
在蔡邕與漢魏士人之間
倒屣欣逢迎
蔡文姬辨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