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探析

2019-09-10 07:22張建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19年80期
關鍵詞:信息素養小學教育信息技術

張建

【摘要】信息素養是在信息社會生存和發展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信息素養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梁啟超曾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毙W生是祖國的未來,提高小學生信息素養是對整個社會進步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教育;信息素養;信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素養必將成為信息社會公民素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最終的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適應現在,迎接未來,而好的習慣是信息素養提升的開端。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生學習的理念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生學習的理念,教師就要結合學科特點創設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1.培養學習興趣,提升自學能力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為我們揭示了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信息技術學科是新興的學科,學生對這個學科學習的心情是既躍躍欲試又不知如何下手,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找到下手點,積極主動的參與。只有當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才會自覺自愿地去。

如在學習scratch《街舞表演秀——聲音和舞臺特效》時,學生看到教師課前制作好的作品,學生感覺新奇有趣,有了蠢蠢欲動想動手制作的愿望,但又不知如何插入聲音和如何選擇適合的音樂。這時,教師就指導學生先觀察聲音指令模塊中的指令和角色的聲音,再看書自學、組內討論、上機實踐來完成。之后再通過同學作品的評講、對比和交流,激發學生自我完善作品和再創作的欲望,從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2.引導發現問題,自行解決問題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該成為課堂教學中的真正主角。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發現問題、自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學活動前,教師就要結合教學重、難點有效的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創設有效的問題情景,激起學生認知、分析、解決問題的欲望。在教學活動中,多鼓勵學生獨立探究思考問題,讓學生去領悟、發現新知。當學生覺得“山窮水盡疑無路”時,老師再“拔刀相助”,給予適時、適度的講解,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推進創新。

如在講授廣州市信息技術教科書第三冊scratch《街舞表演秀——聲音和舞臺特效》一課后,發現學生對這一節課呈現的內容意猶未盡。設想:在現實生活中,舞臺表演通常是不止一個表演者,能否在街舞表演秀中增加一個或多個角色?讓角色輪流上場表演?能否讓學生的作品更具完整?基于這些想法,就將《制作宣傳片——廣播與接收廣播》改為《街舞個人表演秀——廣播與接收廣播》。當將想法告訴學生時,學生感到好奇、興奮。課堂上老師提出:“1.如何讓兩個舞者表演時互不影響?”和“2.如何實現輪流上場表演?”兩個問題。讓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大膽設想、探索,嘗試解決。當有學生提出用控制模塊里的等待指令來解決問題2時,筆者就讓他們上機驗證,然后再進行討論和比較;當學生發現用等待指令可以解決問題2,但效果并不是很好;那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這時,才引導學生關注事件模塊下的“廣播和接收廣播”這兩個指令。經歷過這樣的探討、嘗試、再探討、再嘗試……最后,學生完成的作品不僅實現了原來設想的效果,有的還創作出謝幕的場景效果。

二、注重知識的遷移,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

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有利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主要在于知識遷移能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并運用這種知識遷移去解決問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1.觸類旁通、聞一知十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有許許多多的重復教學,只要詳細介紹一個就可以了,其他的運用遷移原理即可解決,這樣不但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而且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如,在學習了Word軟件插入圖片時,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插入菜單下的選項,這樣在之后學習插入藝術字、文本框和表格等他們都知道如何操作。這個知識也可以遷移到到Powerpoint的學習中,在教學時讓學生自學,并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并實踐。

2.以不變應萬變,自我升級

隨著各種應用軟件和硬件的不斷更新換代和創新。作為教師不可能把每個軟件的具體使用方法都教給學生,那就要發揮引路人的作用;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知識的遷移,借鑒以往的經驗和方法,以“萬變不離其宗變”的理念來進行新知識的學習,自我升級,從而養成自學的意識。

在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和自學能力是對學生最好的學習引導。當學生自主解決了問題時,教師要適時的給與肯定和鼓勵。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養成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擺脫依賴老師的心理,同時也提升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三、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很多學習的成果都是以提交作品的形式來呈現的。評價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學生通過欣賞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同時,能了解自己存在的優點和不足,通過評價能促進學生反思、分析、比較、綜合、概況等能力的自我成長。學生作品的評價可利用一些成熟的評價系統,如我校使用“志華信息技術云課堂系統”。使用前老師可根據學生作品在系統中設置好評價標準。這樣學生在上交作品后就可以根據教師已設置好的評價標準,進行對其他同學的作品進行互評。之后,老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對作品再進行評講。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之間也形成相互促進的關系,信息素養的內涵也會隨著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影響的深入發生變化。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要注重本學科與其它學科的聯系,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本學科知識解決其它學科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有意識地關注本學科的教學如何能更好地與其他學科整合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楊彥軍.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研修指南: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教程[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秦殿啟.信息素養論[M].南京大學出版社.

[3]楊云.優化計算機課堂教學,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素養[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2(03):182-183.

[4]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歡
信息素養小學教育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如何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關于導學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通信系統仿真”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借助MOOC打造一門有趣有視野的信息素養通識課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