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音樂節奏游戲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

2019-09-10 22:27黃昀熠
學業 2019年8期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幼兒園

黃昀熠

摘要:我們發現幼兒的藝術表達依賴于生活中對具體事物的反復自由探索和親身體驗,只有通過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幼兒才能將藝術活動內化,并自我建構以獲得發展。節奏感是音樂實踐活動中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我們應當不失時機地注意引導幼兒,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料進行節奏教學,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從運動神經上感知節奏,感受節奏美,并能準確地反應、再現節奏。這對推進幼兒音樂感知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節奏游戲活動;生活化教學

生活中,音樂能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讓我們獲得更高尚的情感。音樂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節奏則是一切音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陳鶴琴先生曾在《我們的主張》一文中提出:“我們主張幼稚園應當特別注重音樂。音樂是兒童生來喜歡的……喜歡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本能,音樂在兒童生活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眹鈨和魳方逃見W爾夫在其音樂教學體系中提出了“奧爾夫音樂教學中心:節奏教學”的教學觀點。讓音樂節奏游戲生活化,讓幼兒親身體驗音樂美感,有效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幼兒在自我教育和管理中與他人交往、協作中逐漸實現新的提升。

(一)節奏樂的教學要結合幼兒本身的興趣,結合幼兒在生活中的興趣,以幼兒的視角構建活動,提高幼兒學習節奏的積極性。

節奏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如:風聲、雨聲、走路聲、上下樓梯聲、碗筷水杯敲打聲、鐘表的滴答聲、汽車發動聲等等……在真實的場景中,我們告訴孩子這些有規律的聲音叫做節奏。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開展一系列音樂節奏教學活動,我們的節奏活動既源于生活又要回歸于他們的生活。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有意識的把孩子的生活和音樂活動有機的結合,經常讓孩子有意識的傾聽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聲音,并請成人幫助收集,如:打雷的轟隆聲、滴答滴答的雨聲、媽媽切菜的嚓嚓聲、喝水咕嚕聲、汽車喇叭聲、小狗汪汪聲等等。然后老師和孩子一起將收集的聲音進行適當的歸納,如屬于動物叫聲歸一類;屬于自然界聲音歸一類;屬于日?;顒勇曇魵w一類。讓孩子對聲音的歸屬進一步明確,根據自己的興趣再去收集他們的聲音門類,激發其傾聽、欣賞的欲望。當孩子對聲音感覺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我們就把節奏與聲音有效地結合起來。

(二)音樂來源于生活,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最大限度的激發幼兒對節奏的想象力。

幼兒的成長經驗、知識技能獲得來源于生活又要回歸于生活。我們所選用的樂曲首先是基于幼兒生活,與幼兒息息相關的、他們感興趣的。就如奧爾夫所說:“原始的音樂是本土的、自然的,能為每個幼兒所體驗的,適合幼兒的?!睂τ變旱囊魳方逃?,應當從幼兒身邊的音樂及音樂結構的選擇入手,還應注意年齡差異性。如:對于低年齡階段的幼兒,我們選用的曲目多為形象生動、節奏鮮明的2|4拍曲調,《小星星》、《薯片脆脆》、《小牙刷》、《大巨人和小矮人》等等……

中大班的幼兒已能感知音樂的快慢、強弱,對音樂的選擇就更多元化一些??梢允莾焊柰{系列,也可以是民族樂、流行樂、世界名曲。我們為中大班幼兒選用的曲目多為4|4拍的,有節奏輕快的、也有節奏強烈的。如:《土耳其進行曲》、《Wee will rock you》、《拍蚊子》、《開始和停止》、《大王叫我來巡山》、《小寶貝》,還有本土民族樂曲《縱歌路上》、《紅花》、《趕擺歸來》、《德宏在哪里》等等……

(三)根據音樂特點,在實踐中邊思考邊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的形式表達音樂中的節奏,在有趣的表達過程中,用各種方法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我們將音樂活動貫穿于孩子的一日活動中,五大領域相互滲透。如:音樂節奏活動與健康活動走、跑、跳、拍球、跳繩、戶外游戲有機結合;將一些枯燥的詩歌欣賞活動與節奏結合,變得生動富有趣味;音樂節奏游戲與美術活動的相互滲透……別出心裁的音樂活動形式帶給孩子們不同的活動體驗。以音樂節奏活動與美術活動結合為例:音樂《開始和停止》全曲為ABA結構,A段為兩句樂句兩次停止。該音樂作品節奏明快,清晰的結構以及有規律的開始和停止非常適合幼兒欣賞與表現。精靈與魔法在孩子的心里有神奇的魔力,孩子對餅干又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運用詞語和線條裝飾餅干的設計既與音樂節奏契合,又可以展現音樂結構。

第一環節,引入情境,感知、發現音樂開始與停止的規律。教師在活動一開始創設了以魔法精靈形象為主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興趣。接著利用魔法棒的手勢律動與音樂結合,讓孩子傾聽、觀察,感知音樂開始與停止的規律,為幼兒探索、即興表現音樂元素累積經驗。

第二環節,視聽結合。教師引導孩子在情境中邊聽音樂邊觀察,“精靈老師”隨音樂“做餅干”,詞語與線條結合,巧妙的幫助孩子理解了音樂的節奏與結構,為下一環節的表達與表現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隨音樂表現。進一步體驗音樂的結構與規律。自主探索表現中習得音樂經驗,提高表現力,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第四環節,體驗“做魔法餅干”的快樂。此環節是整個情境的結局,結合生活經驗中的烤、吃餅干,讓孩子既體驗到了音樂游戲的快樂,掌握音樂節拍,又滿足了愿望。

(四)體驗本土民族文化,為幼兒提供各種不同的“樂器”,讓幼兒體驗節奏活動的樂趣。

幼兒生活在聲音的世界里,節奏無處不在。除收集、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材料進行一物多玩外,我們還挖掘了地方資源。我們生活的地方——德宏,地處祖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這里居住著五種世居少數民族: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不同的民族風俗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每一個人的人格。孩子植根于多民族地區,我們應合理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并讓孩子感受、體驗本土民族風俗。民族節日:景頗族的目瑙縱歌節,我們舉辦了“目瑙縱歌盛會”。晨間入園,老師和孩子們穿上節日盛裝,老師敲起大鼓小鼓,男孩子拿著木制長刀、女孩子拿起扇子、手帕跟著歡快的鼓點跳起舞來迎接咱們的小朋友。早餐過后師幼穿著節日盛裝,開始了咱們的“千人嘎舞”?;顒蝇F場鼓樂齊奏,熱鬧非凡,在老師的帶領下,小朋友們踩著景頗歌曲強勁有力的鼓點音樂,甩動銀泡,舞動彩扇,揮舞長刀,合著共同的節拍縱情起舞、盡情歡歌;傣族和德昂族的潑水節,我們開展了主題為“跟著節奏、快樂潑水”的節日活動。銅鑼镲镲、象腳鼓咚咚,孩子們一邊感受著本土民族音樂、各種樂器相互交織,一邊不由自主跟著爸爸媽媽、老師們跳起了歡樂的“嘎秧舞”;還有阿昌族的阿露窩羅節、傈僳族的闊時節。民族樂器:象腳鼓、葫蘆絲、铓鑼、巴烏、排铓等都是孩子身邊熟知的可利用的資源。

在音樂節奏活動的學習探索與實踐中,我們的節奏活動不再僅僅是旋律和節奏,而是律動、舞蹈、戲劇表演、甚至是畫畫、語言等等。教學活動運用舞蹈、游戲、情境教學等方式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音樂知識,不僅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協調能力、傾聽能力,還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感官,讓他們大膽表現自我。我們深知自己任重而道遠,還需不斷地吸取更多優質的教學方式方法,優化生活化的音樂節奏教學活動,轉變思路,推動我園音樂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制定《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制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3]作者: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教育》

猜你喜歡
生活化教學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想念幼兒園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園私家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