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繼承創新民族文化 堅持文化自信自治

2019-09-10 18:25馬繼云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關鍵詞:文化強國文化自信

【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持文化自信”。文化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積淀,是歷史的符號,也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需要物質“硬實力”,更需要文化“軟實力”。要堅持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實現文化的高度自信和高度自治。

【關鍵詞】:文化自信 繼承創新 文化強國

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需要物質“硬實力”,更需要文化“軟實力”。要堅持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實現文化的高度自信和高度自治。

1.弘揚民族文化需要尊重

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積淀、創造性的文明,是藏在人們心中外踐于行的一種文明符號、歷史符號,展現的是一個國家、一支民族的內在氣質,是國家民族的ID。

網上頻頻爆出的旅客肆意在景區涂鴉刻字、隨便毀壞地質地貌等,其實是對保護和尊重文化的無知。2016年施行的《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不僅是對具有旅游惡習人群的一種懲罰,也是對景點古跡等的保護,更體現的是一種對文化的尊重。再如,頻頻曝光的侮辱英烈的現象,各種“媚日”“親美”行為層出不窮,犯了法卻拿“不知者不罪”當擋箭牌,表明不少人對民族浴血形成的戰斗文化不僅不了解,更是對戰爭中死難者的極大侮辱,缺乏最起碼的道德良知。

筆者曾觀看過大型實景山水表演----印象劉三姐。演出場座無虛席,表演剛一結束,人們便蜂擁而出,但在觀眾臺的一隅卻有一些外國友人直至演員謝場完畢才起身離開。在這里不是說外國友人的素質高,我只是說我們需要向他們學習那種對文化尊重的態度和精神。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觀告訴我們,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浩瀚的中國歷史見證了古代人的智慧,也留下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尊重文化也就是尊重歷史,尊重人民群眾的智慧結晶。歷史大浪淘沙的選擇和積淀,能夠留下來的文化基本上就是被人民認可和不斷繼承的,是代表著某一階段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程度。我們只能是對文化首先予以足夠的尊重,才能讓我們產生不斷地研究與探索。只有尊重才有繼承的充分條件,只有尊重才有創新的可能性。

2.弘揚民族文化需要傳承

文化傳承是做到文化自信的最基本前提,缺失了傳承就斷了文化血脈。筆者有一次看見河南平頂山越調劇團正在表演傳統戲劇《真假羅成》。臺下的觀眾99%以上的是老年人,青少年路過的時候有的不屑一顧,有的拍張照片發朋友圈,還有的帶著疑惑和不解的眼神望向臺下觀眾。如今的青少年熱衷于過“洋節”,不知道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卻對外國節日“如數家珍”。我國自2008年開始,將清明節、端午節及中秋節規定為法定節假日,這不得不說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紀念,一定程度上讓廣大青少年了解和熟悉了中國的傳統節日。

2018年暑期,英國劍橋大橋國王學院迎來了一批中國海外游學團。在徐志摩紀念碑前,一名小學生發出了“徐志摩是誰”的疑問,但領隊卻絲毫不予理會,只是催促著學生“兩分鐘后集合”,就這樣原本可以實地學習的機會在身邊溜走了?!棒斞笣L出中小學”在這兩年尤其喊的火熱,魯迅的作品的確是桀驁深邃,他以筆做刀與黑暗的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作斗爭,是對那個時期社會真實的反映和寫照,能讓我們好好的了解那段時期。但不少人以各種理由讓魯迅作品“滾”出教科書,實乃一大憾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包括物質文明這一“硬實力”,也包括發展精神文明這一“軟實力”。丟了文化,就等于丟了歷史,否定了人民的創造。泱泱大國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開拓進取、重建文化強國的無形力量和精神支柱。雄關漫道真如鐵,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必須是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社會等的全面復興,每一個新時代人必須以重擔在肩的責任感,以更加奮發有為的使命感,將民族文化傳承好,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3.弘揚民族文化需要創新

文化不僅需要傳承,更重要的是發揚光大,需要在我們繼承基礎上加以創新,提高文化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創新弘揚文化方式方法。就如上述英國游學團隊一樣,可以很好地借助當地文化場地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等的教育。立足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加快文化改革發展的戰略考量,著眼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相統一,在廣泛造勢營造濃厚文化氛圍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發揮自媒體、共媒體的作用,讓文化始終保持活力滿滿的狀態。

提升文化產品質量效益。文化產品是反映國家和民族價值追求的有形產物,其質量的高低好壞直接代表著價值追求的高尚與低俗。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化產品的價值標尺,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精神文化產品的引領作用”,在文化產品的開發上讓價值觀定向把舵,推廣上讓價值觀引領消費,讓價值觀隨著文化產品的傳播滲透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種強大的“國家主流價值觀”,凝聚“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正能量。

增強文化產品的競爭力。少年強則國家強,目前青少年群體是各國在文化領域和意識形態領域拉攏的焦點,美國中情局的“十條戒令”就是通過文化傳播滲透影響青少年不自覺的詆毀自己的文化而熱衷于西方腐朽文化。因此,我們可以適當的偏重于以青少年為文化爭鋒的主陣地的文化創造,著眼于青少年群體,加大力氣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產品,最大程度的讓青少年產生強烈的文化共鳴和情感共鳴。

4.結束語

在筑夢新時代、逐夢新未來的當下,要始終堅信民族文化的力量,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永葆生機活力,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要把民族文化內化于心、外溢于行,主動接受、自覺弘揚、敢于創新,展現出文化強國形象。

作者簡介:馬繼云,男,1988年12月生,山東臨清,漢族,研究生學員,研究方向為軍隊政治工作。

猜你喜歡
文化強國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強國建設
文化強國視角下的區域文化嬗變動態淺析
“文化強國”戰略下政治意識文明建設的路徑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淺析習近平“文化自信”的四個維度
以文化人 增強自我凈化能力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