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的網絡思政“供給側改革”實踐與探索

2019-09-10 18:59寇蘊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關鍵詞:網絡思政微信公眾平臺供給側改革

【摘要】:微信作為“90”后大學生獲取信息、人際交往、溝通聯絡、休閑娛樂的重要工具,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語言習慣、思維表達等發生著重要的影響。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怎么滿足大學生的多元化成長需求,做當代大學生精神成長優質營養的供給者。通過運營微信公眾平臺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把握好公眾號的定位、內容與形式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的革新。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 網絡思政

微信公眾平臺是針對企業、媒體、機構等團體用戶提供訂閱服務的自媒體平臺,作為一種一對多的媒體性行為活動,其受眾大學生數量龐大,它的開放性、交互性、和即時性,既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徑和平臺,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新、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怎么滿足大學生的多元化成長需求,做當代大學生精神成長優質營養的供給者。針對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應把握好公眾號的定位、內容與形式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的革新。

一、 根據受眾對象,進行精準定位

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報告顯示,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主流積極健康向上,堅決擁護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充分肯定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高度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核心價值觀,對國家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關注國際熱點事件。但是,正處于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塑造期、波動期的大學生,受當前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和網絡輿論紛繁復雜、泥沙俱下的影響,在意識形態、道德修養、心理狀況、就業選擇和網絡生存等方面呈現出一些苗頭性、傾向性、普遍性問題,需要高度關注。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既要把握整個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狀況,又須從平臺受眾群體的具體情況出發,具體考慮受眾大學生的需求,有所側重。例如,受眾對象更需要意識形態引導,還是道德修養熏陶,或者是心理狀況的調整,或是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其次,做好微信公眾平臺的合理分層和理性定位,做到精準服務,避免求大求全,急于求成,在平臺繁多的浪潮中無人問津、白費力氣。例如,院級、校級、市級平臺的定位應有區別,重點高校和普通高校的平臺定位應有區別,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的平臺定位應有區別,本??茖W生和研究生的平臺定位應有區別,普通大學生和殘疾類大學生公眾平臺的定位應有區別,針對學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平臺定位應有區別等等。

二、 建立內容體系,打造精品,突出特色

網絡思政教育作為第三課堂,相比第一課堂,擁有虛擬的環境、開放式和共享性的資源和不受時空限制的信息等特點。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網絡思政,應提高其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要從大學生的生活出發、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大學生的需求出發,既要注重內容,又要注重形式。網絡思政內容體系是核心,形式是關鍵。

沒有內容體系的建立,網絡思政猶如無頭蒼蠅亂撞,被牽著鼻子走,雜亂無章。例如,從以理想信念教育、愛校榮校教育、適應性教育、專業思想教育、法規校級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入學教育,以形式與政策基本理論、基本形式和熱點問題為主要內容的形勢與政策教育,以擇業觀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就業指導為主要內容的畢業教育著手完善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思政內容體系,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有成效地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形式服從內容,內容需要適合的形式。適合的形式是打造網絡思政精品、突出特色的著力點,是提高網絡思政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因素。網絡思政沒有適合內容的形式或形式極其一般,就等同于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搬到網絡上,也就不具備吸引力和感染力,就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這就意味著網絡思政工作者必須跟上大學生多元化成長需求的步伐,跟上發展迅猛的網絡與新媒體技術的步伐,結合網絡的特點進行形式上的創新,具備做一個“筆桿子”、會使用網絡用語、具有圖文音視頻制作、排版、配色等多方面的能力的網絡思政工作者。

三、 建設高水平網絡思政隊伍,形成育人合力

專業的網絡思政教育隊伍需要具備堅定的思想政治素質、過硬的信息素質及不斷創新的能力,建設專業的網絡思政教育隊伍需要認真斟酌隊伍的組成設計、建立嚴格的準入制度且對隊伍成員進行思想觀念、信息素質、綜合素質等系統地培訓,在此基礎上對網絡思政教育隊伍進行科學管理以期建立一支滿足思政教育網絡化需求的專業隊伍,為我國思政教育現代化提供足夠的人力支持。

搭建科學化的網絡思政工作隊伍。形成黨委領導,職能部門、兩課教師積極配合、輔導員發揮主要作用,學生骨干積極參與,家校聯動,運用互聯網“眾籌”理念,充分調動校外有影響力的人物、專家學者等優勢資源參與其中的全員育人局面。

對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者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網絡思政教育是一項不斷發展的工作,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前進。特別是要重視和發揮學生骨干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激發、挖掘學生的潛力。對學生骨干進行系統培訓,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思想道德素質較高,信息工作能力較強的學生網絡思政工作隊伍。使其成為大學生“網絡先鋒”,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宣傳,先成為眾人的榜樣,以正面作用帶動其它學生,在日常情況下擔任“巡視員”的角色。在平臺后臺留言互動,平臺內容轉發朋友圈評論遭遇“危機”時,擔任“評論員”的角色。從而起到帶動、輻射周圍同學的“以點帶面”的積極教育效果。

作者簡介:寇蘊(1990年-),男,漢,河南,助教,研究生,北京聯合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網絡思政微信公眾平臺供給側改革
基于用戶體驗的輔導員微信公眾號建設思考
基于高校網絡教育平臺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創新性研究
英國高校的網絡思政課怎么上
高職院校網絡思政工作管理體制的問題與完善措施
基于微信的大學生微型學習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碎片化學習研究
媒體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研究
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