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數學實踐活動的開發原則

2019-09-10 01:55譚忠強
讀與寫·教師版 2019年7期
關鍵詞:實踐性建構數學知識

譚忠強

摘要: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出,數學實踐活動越來越被重視,它主要是通過實際動手操作,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性認識,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加強數學教學與實際的聯系,本文主要從開發的角度闡述數學實踐活動應遵循實踐性與科學性兩大原則。

關鍵詞:數學實踐活動;開發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7-0146-01

數學實踐活動既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又有著古老的歷史淵源。在教育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它都以不同的面貌出現過。它曾受到重視,得到發展,只是到了最近,在各種急功近利的思想驅使下,逐漸被人們忽視甚至拋棄。但是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出,數學實踐活動又重新進入了大家的視野。筆者與一線同仁們進行了相關研究,本文從兩個方面對初中數學實踐活動的開發原則進行了闡述。

1.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原則強調在選擇數學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時,充分考慮使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動腦動手動口。讓學生通過親手操作、親身體驗、親自探索,來獲得對數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性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于活動?;顒邮菍嵺`性的根本特征。數學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強調“做中學,學中做”,通過學生自我發現、自我探求的實踐活動,來獲得知識經驗。并且這種經驗的獲得是伴隨著數學知識的驗證和應用,伴隨著新知識新信息的獲得,伴隨著學生的發展而實現的。

(2)重視過程。首先,實踐性強調學生主動探索發現學習的過程,學生的認識活動與數學家的認識活動都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發現。雖然他們在認識能力上存在著專家與新手的差異,但認識活動的本質是一致的,即通過主體不斷地探索發現來實現對數學客體的認識,并在這種探索發現的過程中深化認識、發展認識。而學生的認識過程又是通過教師有效指導使認識得以升華、能力得以提高、素養得以發展。其次,實踐性在強調對未知數學領域的探索發現過程的同時,也強調對已有數學知識經驗的整理和重組的過程,在重新審視和反思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逐步實現認識的深化。最后,實踐性強調學生的認識還是一個個體探索與群體交流的過程,既重視個體在獨立探索發現中對知識經驗的理解與掌握,也重視學習共同體。成員在合作交流中對他人思想和經驗的吸收與借鑒,在民主開放批判的氛圍中實現數學能力和素養共同提高與發展。

(3)體現開放。實踐性原則強調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學習,而不是教師填鴨式的方式來學習知識,從教學方法上本身就體現出一種開放的態度。此外,數學實踐活動的內容開放。它既鼓勵學生通過實踐在生活中社會中去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又倡導學生能夠創造性地解決教師所設計的有關數學問題。另外,數學實踐活動的形式開放,它不拘泥于某種固定的模式。針對不同的課題采取不同的方式。還有,活動的結果產品、時間和空間都具有開放的特點?;顒觾热莸膹V泛性和活動形式的多樣性體現了數學實踐活動在實踐上的開放性。

(4)重在建構。學生的活動在本質上是指向學習活動對象的有目的性的積極探索、不斷改造、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要真正理解一個數學概念或法則,就意味著學生要對它們進行重新探索,再發現或再創造,建構起意義深刻、層次清晰、聯系廣泛的數學認知系統。只有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來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內容才能夠變成學生內在的知識和數學認知基礎。正是實踐活動的建構性才充分顯示出學生的主體性,使主體力量得到不斷豐富與發展。

2.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強調在選擇數學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特征,以及實施活動的各種客觀物質條件,使數學實踐活動課程能夠有效的展開而不流于形式??茖W性原則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內容科學。數學活動內容應該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其知識能力結構。首先,教師可以從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聯系的經濟問題和社會現象等方面擬訂活動課題。其次,還可以依據數學教材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其中,應特別重視數學建?;顒?,即:實際問題——數學課題——問題解決一解釋驗證。

(2)活動指導科學。數學實踐活動中,教師的職責在于為學生指明活動的方向,幫助學生去理解問題或目標,培養學生開發問題解決途徑的能力,培養學生表征問題的能力,以及為解決問題建構新表征的能力。既不要為活動而活動,搞形式主義,也不要在活動課教學中暄賓奪主,更不要聽其自然。指導應該有度有節有方。既要保證活動的有序開展,又要給學生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是學習活動的發起者、促進者和參與者,當好學生的參謀。

(3)活動評價科學。數學實踐活動的評價應該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態度,形成學習及應用知識的基本技能,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評價的具體內容既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又關注學生的實踐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及應用。評價的方法上把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定量化評價與定性化評價、外部評價與內部評價有機結合,既關注結果性知識的掌握,又關注過程性知識的理解。既重視對知識的評價,也重視對能力的評價,更重視對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評價。

其實,不同教師結合各自的實踐活動教學經驗,會有不同的體會和領悟。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手、腦并用,既要做到親身體驗,又要做到和其他學生溝通交流,才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才能將課堂上的知識進行深刻的理解、推理、歸納和總結,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內化成為數學核心素養,為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而這才是數學教學的永恒課題。

參考文獻:

[1]劉娜娜.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讀與寫,2011(09).

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青年專項課題: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實踐活動校本課例研究(CCDA17130)。

猜你喜歡
實踐性建構數學知識
多元建構,讓研究深度發生
高中物理教材實踐性欄目育人價值及其實現策略
實踐性是勞動教育課程的第一性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數學知識在于應用
實踐性教學應著力解決的幾個問題
建構游戲玩不夠
從生活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