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的意義及策略

2019-09-10 02:25林海波
讀與寫·教師版 2019年7期
關鍵詞:史料教學高中歷史意義

林海波

摘要:史料教學法是高中歷史教學中占比非常大并且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它通過各種歷史材料,比如圖片、視頻、人物事跡等一些歷史內容,呈現給學生,由此來讓學生理解和分析,從而掌握歷史知識,可以提高學生歷史素養,培養學生歷史思維。高中歷史教師要重視史料的運用,認識到史料教學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依據生本教育理念和教學的實際情況,落實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本文介紹了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的意義,并提出了史料教學的應用策略,希望可以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教學,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7-0229-01

前言: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高中歷史的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也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就對高中歷史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被動中就得不到能力的培養,同時傳統教學的效率也不高。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創新出了史料教學法,教師提供相關的歷史資料,通過引導,讓學生對資料進行分析、理解、總結,從而掌握知識。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獲得了更加豐富的知識,鍛煉了學習能力,培養了歷史素養,所以,教師要重視史料的運用。

1.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的意義

1.1 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目前的高中歷史考核的內容都比較寬泛,教師按照傳統教學中只是教授教材知識,就不能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影響學生的成績。而且高中歷史的教學內容比較單一,都是歷史意義、產生影響的固定理論教學,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比較差,很大程度降低了高中歷史的教學效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呈現給多的歷史資料,這就使歷史課堂的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學生的歷史思維結構就更為完善,同時教師呈現豐富的歷史資料讓學生觀看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有效提高了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質量。

1.2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中歷史教學新的教學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學生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都是在接受知識,而不是獲取知識,各項能力沒有得到鍛煉,綜合能力也就沒有提升。史料教學法,是教師呈現各種歷史資料讓學生進行分析、思考、論證的過程,學生在這個教學中從被動接受變成了主動獲取,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高,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

1.3 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

學科素養是目前我國教育的重點工作內容,要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就需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形成個性化的歷史知識結構。史料教學的應用,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引導了學生的思維模式,使歷史知識的學習得到了內化,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促進了學生的素質提升。

2.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的策略

2.1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合理選擇歷史資料

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進行教學時,史料的選擇非常重要,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選擇合理歷史資料,防止學生對史料沒有興趣,或者分析之后得不到有效的知識。教師選擇的史料要針對要學習的內容,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這一課的教學,教師如果要選擇史料,就需要選擇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各行業進行了怎樣改變的歷史資料,這樣學生經過分析,就可以了解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歷史意義及主要形式。同時教師選擇的史料還要盡量符合學生的普遍喜好,盡量采用一些實踐性的史料,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比較積極,可以提升史料教學的效率。比如《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如果教師將各種數據當做史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不高,教師可以將現在的全球購物的現實狀況當做史料讓學生進行理解分析,就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全球化經濟有深入的理解。

2.2 加強引導教學,注重指導學生史料分析

史料的運用不僅是教師為學生提供各種歷史材料,讓學生理解和分析,從中獲取知識,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史料進行分析,指導學生怎樣從各種史料中總結出歷史知識,還原歷史情境,這樣就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歷史思維的結構。以《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總結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創造和各個科學領域的發現,然后讓學生表達對此有什么樣的看法,以及這些發明創造為古代社會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教師以問題引導,觸發學生進行思考學習的思維,就讓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有助于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提高。

2.3 深入挖掘史料內容,培養學生歷史素養

每一個史料都有其一定的歷史背景和意義,所以在史料教學中,教師及要深入挖掘史料內容,找到史料在當時歷史年代中的產生的原因和意義,從而讓學生了解接受,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比如挖掘史料中的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找到事件史料中的因果關系,提升學生的歷史解釋,鼓勵學生仔細分析史料,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思想,綜合史料內容,養成學生的時空觀念,講授史料體現的具體內容,促進學生形成唯物史觀。史料內容的教學,需要教師不能只局限用史料來呈現教材知識,要將史料的學習也作為教學的一部分,使高中歷史的教學更為全面,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

3.結語

總之,史料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可以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所以,教師一定要做好史料教學的運用工作,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選用史料,加強史料教學中的引導教學,深入挖掘史料的內容,使學生在史料教學中變得主動,實現高中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豐兵.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圖片史料的意義及策略[J].甘肅教育,2018(16):116.

[2]馬清亮.史料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9):167.

[3]尤海波.文字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現代化,2017(40):367-369.

猜你喜歡
史料教學高中歷史意義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有意義的一天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留學的意義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的“史料教學”
以史料促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