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一年級美術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9-09-10 17:31潘晨瑩
學業 2019年6期
關鍵詞:教學研究

摘要:美術鑒賞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被列為必修課程模塊,教學時段建議安排在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①旨在通過美術鑒賞課程學習基礎的美術知識,提高審美文化素養,發展核心素養。筆者在廈門雙十中學高中部實習期間,發現高一不同班級上課,課堂反饋不同,故嘗試運用問卷調查進行抽樣,分析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探尋高中美術鑒賞課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提出改進策略。

關鍵詞:高中一年級;教學研究;廈門雙十中學

一、高中一年級美術鑒賞知識學生掌握情況分析

本文從美術鑒賞基礎部分著手,以新課標為指導,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附錄A)。筆者將調查問卷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美術鑒賞知識小測試,4道單選題目,2道多選題(第5道—第6道),分為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題材內容、美術門類、美術繪畫技法、本地美術等6個方面內容,參考人美版初中三年的教材與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部分,抽取基礎的、典型的知識進行設題,難度適中,主要考察學生對美術鑒賞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美術鑒賞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及教學效果,每題賦分1分,總分為6分。第二部分為主觀題,共8題,有6道單選題(第7道—第12道),有3道多選題(第13道—第15道),主要是了解學生學習美術鑒賞的態度、方法、需求,發現美術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美術鑒賞知識的總體把握情況

廈門雙十中學高一年級共有20個班級,學生1000多人,考慮到教學安排緊張且人數眾多,本次調查抽取來自1班、2班、3班各50人作為樣本,共發放150份調查問卷,收回問卷150份,有效問卷150份,有效率達到100%。以下將從3個班級對問卷調查第一部分的題目得分率入手,尋找高一學生在學習美術鑒賞時存在的問題。

(二)學生對美術鑒賞知識的總體把握情況

1.對中外美術史的掌握情況

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中外美術史的得分率都不低,但競賽班與實驗班相差不大,平行班比競賽班在中國美術史錯誤率上高出7%,外國美術史掌握情況低4%,三種類型的班級對中國美術史與外國美術史知識的掌握總體持平。該題目的設置,中國美術史是從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第二課《美術家是如何進行表達的?》中抽取出的,在初中美術人美版七年級下冊第一節《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對齊白石的蝦進行介紹,可以看出初高中教科書之間具有銜接性。外國美術史題目設定來自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第一課《培養審美的眼睛》中出現的,米勒是19世紀法國現實主義繪畫代表人物,亦是美術史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從9月份開學就已接觸到該畫家,正確率高,但還是存在錯誤率,這值得我們注意。

2.對題材的掌握情況

在題材方面,單選設問中國繪畫題材分類,競賽班正確率為97%,實驗班正確率為95%,平行班正確率為93%,正確率極高。在鑒賞過程中,最先是感知,其次是判斷,最后是理解。在鑒賞一幅作品,應先了解其基本信息,中國繪畫題材作為該課程的重點知識,總體掌握良好,達到預期效果。

3.對本地主要的傳統民間工藝美術掌握情況

問卷中提及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漆線雕是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傳統工藝。為了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漆線雕已選入廈門中學美術的校本課程。設計本題,意在了解學生對本土文化的掌握,該題總體正確率為74%,選擇油紙傘的占總體的6%、花燈17%、剪紙3%。

4.對美術門類的掌握情況

與第1、2道選擇題相比,美術門類知識掌握的情況正確率較低。該題為多選題,主要考察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競賽班正確率為80%,實驗班為74%,平行班為68%,數據表明學生總體掌握情況不是很好,雖然正確率都達到60%以上,但多數同學在選擇選項時,漏選了攝影和書法,這兩種門類其實在初中美術教材中都已詳細介紹,攝影出現在人美版七年級下冊第13課《用相機記錄我的旅行》中,書法出現在初中人美版八年級上冊第14節《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中,在高中人美版第1課《培養審美的眼睛》中第2小節也專門提到攝影和書法包括在美術門類中,由此可見答案錯誤的學生對課本知識掌握不是很好。

5.對繪畫技法的掌握情況

此題為多選題,主要考察學生對繪畫基本技法的了解與掌握,難度適中。從問卷數據統計來看,競賽班錯誤率達到35%,實驗班錯誤率為42%,平行班錯誤率為48%,錯誤率較高于前面的題目。

該題的作品采用基本美術規律中的對稱與重復,同學們都有選到,選擇錯誤選項中的節奏與對比,在總人數中比例各占30%與17%,相對高于其他錯誤選項頻率。通過數據分析,我們更好了解到學生對美術繪畫的基本手法概念掌握還不夠全面。

二、高中一年級美術鑒賞教學問題分析

通過調查問卷,在分析廈門雙十中學高一美術鑒賞教學問題過程中,筆者從學校、教師與學生角度作為切入點。

(一)學校與教師的角度

1.學校與教師方面的問題

筆者在廈門雙十中學采訪了葉東升與周彥臻兩位美術高級教師。葉老師說:“美術不僅具有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提高審美品位,還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全面地看待問題,提高創造力。高中美術加入會考,學校對美術課的態度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有些學生上課分心,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現在能夠認真聽課做好筆記”。周老師有著10年的教學經驗,她說:“雙十中學只有兩位美術老師,負責20個班級的教學,美術教室與教學樓是分開的,有時候出現主科老師拖課,學生遲到,而不得不壓縮上課時間,從而導致上課時間不夠充分”。。

從與兩位老師的交流中可以發現,美術鑒賞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由于美術鑒賞成為會考科目,造成了師生為應付考試而學習的心理,考試目的性就更強了。數據顯示,認為學習美術鑒賞知識為了應付考試高達60%,考試作為衡量學科的主要標桿,教師用什么方式上課,學生不大在乎。

2.初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銜接不緊密

由表2可看出,初中美術老師對美術鑒賞知識的講解并不是很透徹,能夠做到詳細講解的只占到3.7%,偶爾講解的占73.3%,從來不講解的占22.7%。在初中美術教學內容的分配上,欣賞·評述部分占教材內容的25%,并不像高中階段單獨拿出來講,成為必修課。

調查顯示,學生在初三的美術學習中,掌握美術鑒賞知識的人數占總數的35%,問卷中問及初中美術老師如何講授美術鑒賞的知識,能夠系統講解的只占到10%,隨文講解的占70%,從不講解的占20%,由此可見,大部分初中美術老師上課隨意性強,導致學生的美術鑒賞知識缺乏系統性。

調查發現,學生美術鑒賞知識課內學習不夠充分,初、高中美術鑒賞知識銜接不緊,學生剛對美術鑒賞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就戛然而止,增加了教師教授高中美術鑒賞知識的難度。

3.美術鑒賞教學方法單一化

問卷中問及高中老師是如何講解美術知識的,75%的同學雖然認為高中教師講解的更系統,更專業,針對性更強,但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局限于照本宣科。周老師認為由于高中美術老師工作量大,難免會感到疲憊,缺乏方式創新的動力,為了確保知識點沒有遺漏,教師更側重于利用傳統的講課方式進行教學,造成教學方法單一。

(二)學生的角度

1.對待美術鑒賞的態度不夠端正

調查顯示,高一學生對待美術鑒賞態度持很喜歡的有20%、喜歡40%、一般35%、不喜歡5%,說明學生對美術鑒賞態度不排斥,愿意接受知識。

表格3顯示了學生“認為學習美術鑒賞知識的主要意義”的情況。

黎巴嫩著名學者紀伯倫曾說過:“我們不要走的太遠,而忘了為什么出發”。從表3中看出,學習美術鑒賞知識能夠“提高美術鑒賞水平”與“培養審美”遠遠高出另外四個選項,學生們普遍認為學習美術知識有助于提高內在素養。選擇“應付考試”選項的占60%比重,說明這部分學生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很難主動地投入到美術鑒賞知識的學習中,因此無法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標準。在“其他”選項中,有的學生寫道“能夠在同學、朋友面前炫耀”,把美術鑒賞知識的學習當做炫酷的資本,體現了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興趣與考試兩者看似矛盾,實則是統一的,從表3可以感受到學生對學習美術鑒賞熱情較高,學生愿意沉下心來研究自己感興趣的鑒賞知識,從而拓展知識面,獲得成就感。

2.學習美術鑒賞時思考不足

表4統計了學生學習美術鑒賞遇到困難時采用的方法。

表4所示,選擇“上網搜索”的頻率最高,在信息時代,學生能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整合信息?!安檎夜ぞ邥焙汀皢柾瑢W老師”位居其次。學生對外界的依賴程度較大,處在信息化時代,網絡資源豐富,查找容易,在課堂上,同學們就會抱有僥幸心理,認為不懂可以尋求網絡與老師的幫忙,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美術鑒賞時思辨力不足,缺乏主動性。有21%的同學選擇了“啥也不做”,這說明部分學生面對問題更容易顯得無所適從。

3.美術鑒賞經驗不足

表5統計了學生學習美術鑒賞時遇到的主要困難。

表5所示,選擇“繪畫類別多,容易混淆”選項的頻率最高,在問卷的第一部分美術門類選項中,正確率也不高,可見,學生對美術門類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不是很好。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學生課內外鑒賞經驗不足造成的;其次,“老師沒怎么教,不容易學”與“跟現實生活有距離,不愿意學”。

三、高中一年級美術鑒賞教學改進策略

(一)改變傳統觀念,重視美術鑒賞教學

學校管理層應調整“主課”與“副課”之間的心理差異,認識到美術鑒賞具有提高審美能力、開發想象力、培養創造力等重要作用。美術鑒賞已納入高中會考科目,學校管理層要重視美術教育,消除美術鑒賞課被其他主科課程替代和占用課堂時間的現象。建立與完善美術教學評價體制,多方面科學地評價,讓美術教師正確地認識自己,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教育素養。學校平等提供專業進修、崗位培訓等方式提高教學能力,通過合適的獎勵機制,讓美術教師對職業擁有成就感與榮譽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教學中。

美術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美術的重要性,認真教學,不斷地積極提高自身專業水平,文化素養。面對學生,應轉變傳統師生觀念,成為引導者。教師主動調整講授行為,改變“講授”狀態,學生改變“聽課”狀態,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出現更多的互動、交流、互相學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學習。

(二)聯系生活實際,充分挖掘當地美術資源

南北朝時期, 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劉勰就曾說過, “凡操千曲而后曉聲, 觀千劍而后識器”。美術鑒賞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主科主要通過課本知識的學習與大量練習可達到理想的效果,但美術鑒賞教材收取的作品多是二十多年前的,與學生生活有一定的距離,不知道該如何在生活中運用美術鑒賞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積極開發與利用各種公共文化設施(如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青少年宮等)、社會文化資源,如了解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漆線雕,參觀民間藝人工作室,讓學生近距離接觸了解藝術品。不斷地進行美術鑒賞實踐,才能提高美術鑒賞能力,積累美術鑒賞經驗。

組織學生建立美術鑒賞知識記錄袋,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將美術鑒賞學習過程中的知識重難點、分配任務、美術鑒賞作業、自我反思等以短文、圖畫、數據形式存檔,可作為相應期末考試的附加分依據。記錄的過程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積累美術鑒賞知識過程,端正學習態度,提升信心;讓教師準確尋找到問題,改變教學側重點。

(三)了解學生情況,創新教學方式

首先,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時,要了解不同班級學生的總體情況,歸類分析,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在前期可通過與班主任溝通了解該班級總體情況,課前進行小測試,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美術鑒賞基礎知識存在一定的難度,教材中專業術語較枯燥,對于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高中美術鑒賞主要面向非專業的學生,在教學上應有別于專業的學生,“主要體現在宜“粗”不宜“細”,宜“淺”不宜“深”;既要“走馬觀花”,又要“下馬觀花”?!雹诿佬g鑒賞面對的學生并非專業的,在教學上應松弛有度,涉及面要廣。教學時遇到不熟知的、影響面不大的藝術流派、藝術家與藝術作品,表象特征大致把握,不宜花太多精力去深入講解,講授方式輕松活潑;遇到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重要藝術流派、藝術家與藝術作品,應“下馬觀花”,對這件作品的時代背景、表現方式、技法特征、藝術手法做全面的了解。

最后,座位作為課堂資源,可以小組為單位圍坐在一起,拉近同學與老師之間的關系;以問題為導向,積極鼓勵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鼓勵學生積發表關于美術鑒賞想法,讓他們學習如何表達觀點,允許質疑,學會尊重他人的想法,發展批判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

[2]徐光培.大學非美術專業美術教學問題研究.[ N] .集美大學學報.2008-10(81)

[3]尹少淳.尹少淳談美術教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11.

作者簡介:潘晨瑩,女,職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學美術教學。

猜你喜歡
教學研究
基于OBE的Java程序設計個性化教學研究
“找茬”教研,助力數學教學研究
基于微信公眾號的西方經濟學教學研究
中職計算機專業產教融合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
智慧課堂下如何實現高中英語互動教學研究
第三屆“經緯杯”全國地理教學研究成果大賽
基于自主實驗探究的高中物理案例教學研究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生物學概念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