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紀錄片剪輯的節奏把握探討

2019-09-10 19:38崔昱
記者觀察·下旬刊 2019年6期
關鍵詞:電視紀錄片

崔昱

摘要:事物始終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在發展過程中有一定的節奏,在進行電視紀錄片創作的過程中,需要對內容進行剪輯,而節奏就是通過剪輯產生的,剪輯節奏對觀眾在觀看中的滿意程度以及呈現的品質有直接影響,因此在對紀錄片進行剪輯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節奏的把握。

關鍵詞:電視紀錄片;剪輯的節奏;滿意程度

一、電視紀錄片的內部節奏

(一)和生活邏輯相符

電視紀錄片中的內容一般都是以實際生活作為題材,這主要是由紀錄片的本質決定的。它主要是對人或者是事物進行記錄,將事件的變化以及人物的整體活動過程作為基礎。雖然在紀錄片中并沒有情節上的要求,但是在制作上會有發展主線,具體內容主要是通過主線串聯在一起,而這種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事物的關聯性。在電視紀錄片中的節奏就是以此為依據。當紀錄片中出現跌宕起伏的情節時,大眾的心理也會隨之產生變化,這也是紀錄片具有吸引力的關鍵。

(二)和大眾的邏輯心理相符

在觀看紀錄片的過程中,大眾會在主觀上形成一種活躍思維,而觀眾的思維和注意力也會隨著紀錄片發生轉變,同時觀眾在觀看中的出發點或隨著鏡頭的變化發生轉變。紀錄片中的全景用來對整體環境或者是人物進行介紹,中景用來進行人物關系和事物關系之間的介紹,同時使用近景對景色或者是人物進行特寫,通過細節呈現的方式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因此在剪輯紀錄片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視覺、聽覺對觀眾產生的影響之外,還需要對觀眾的情緒進行把握,進而使其在觀看過程中實現情感上的延伸。

(三)懸念和沖突的使用

在紀錄片中,如果想讓一件事得到比較完整的敘述,里面的人物形象更豐滿,則需要使用多個維度進行描述,實現對大眾注意力的吸引。而在對故事進行敘述的過程中,自然不能使用平鋪的方式,而是需要對具體內容設置懸念,進而使觀眾的興趣得到調動。在這種狀況下,一般會使用設問的方式,或者是倒敘記錄的方式,進而使觀眾對紀錄片中的內容進行深入觀察和思考。例如在紀錄片《放生》中,記錄了在南方一些區域有放生的習俗,但是在組織者放生結束之后,有很多人就會在一旁捕撈,這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一種較為鮮明的對比。通過這種沖突的方式,更能創造話題感,使觀眾在觀看過程中不僅是對具體的內容進行觀看,也會系統抒發自己的情感。

二、電視紀錄片的外部節奏

(一)鏡頭變化形成的節奏

鏡頭可以對紀錄片中的內涵進行具體呈現,而在呈現時會考慮到主體的不同,進而在對紀錄片進行記錄的過程中,通常會使用不同的形式和速度,讓人們在觀看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外部的節奏。同時這種外部節奏的方式,也能為觀眾留下相應的想象空間,進而為進一步的敘述做好鋪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凸顯了鏡頭的真實性和感染力。鏡頭剪輯實際上是使用畫面剪輯的方式,進而對紀錄片內容進行話語上的傳達。而在具體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鏡頭的邏輯性,有一些畫面適合使用長鏡頭,有的畫面適合使用短鏡頭,而有的畫面適合使用快鏡頭或者是慢鏡頭,通過鏡頭的轉變,可以使人的情緒發生變化。而各種鏡頭的使用,又能形成多樣的風格,激發觀眾的觀看欲望。

(二)聲音和色彩形成的節奏

色彩會帶給視覺上較為強烈的體驗,而不同色彩也會使觀眾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在紀錄片中,一般都有與其實際主題相符合的情緒基調,而通過對紀錄片中色彩的把握,則會使大眾在觀看過程中形成一種內在情感,進而使用情緒基調的方式對主題進行渲染。在掌握色彩基調的基礎之上,可以對紀錄片中的色彩進行調整,進而使紀錄片中形成不同的節奏。

(三)鏡頭剪輯中的節奏

鏡頭長度對觀眾對紀錄片中傳達的信息有直接影響,一部優秀的紀錄片通常是由多種鏡頭構成,鏡頭的長度可以實現對氛圍的調節,呈現出不同的表達效果。但是如果鏡頭過長,就會使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產生拖拉的感覺;鏡頭如果太短,就會使觀眾產生畫面不夠清晰的感覺,因此在對紀錄片進行記錄的過程中,需要對鏡頭的長度進行很好的把握。

三、結語

總之,在對電視紀錄片進行剪輯過程中,主要會實現對色彩、鏡頭、聲音的綜合利用,而剪輯者在對節奏進行把控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主線邏輯和鏡頭邏輯,并且注重對技巧的把握,做到對節奏把握的張弛有度,使紀錄片中的內涵得到揭示,進而使紀錄片在實際展示過程中,能夠發揮其獨特的魅力。

猜你喜歡
電視紀錄片
淺談電視紀錄片剪輯的節奏把握
電視紀錄片的攝影原則與相關問題
電視紀錄片的攝像思維與創新
探析電視記錄片特點及其發展趨勢
我國電視紀錄片的發展歷程研究
論中國電視紀錄片原型敘事中的奇石符號
電視紀錄片解說者應具備的素養及風格的形成
全球化紀錄片的中國之路
電視紀錄為載體的中醫文化傳播新范式
我國電視紀錄片國際傳播的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