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踐行“四力”的探索與思考

2019-09-10 19:43張煙
記者觀察·下旬刊 2019年6期
關鍵詞:四力媒體

張煙

摘要:媒體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傳聲筒”,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本文遵循全媒體時代融合發展的趨勢,探索踐行“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等四力的途徑,思考媒體科學傳播的方法,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

關鍵詞:媒體;“四力”;踐行途徑

“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痹谌珖麄魉枷牍ぷ鲿h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四力”,對整個宣傳思想戰線提出了殷切希望,為提高本領能力指明了努力方向,必將激勵廣大宣傳思想工作干部積極作為、開拓進取,推動宣傳思想工作開創新局面。媒體是社會現象反映的重要渠道,也是政府政策得以宣傳和普及的重要手段。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媒體應當探究與思考踐行“四力”的途徑。

一、結合先進媒體技術,踐行提升“傳播力”

(一)傳播力是媒體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

“傳播力”是媒體“四力”中的基礎力量,也是媒體需要提升的重要業務能力。新聞產品的目的就是讓新聞可以廣泛傳播,讓新聞的受眾范圍更廣,因此作為新時期的媒體要結合新媒體技術拓寬傳播途徑。在全媒體時代,人們對于信息的收集主要集中于智能手機上,傳統的媒體傳播形式已經無法滿足人民對信息的需求。因此,作為媒體工作者需要了解當今大眾的媒體取向,有針對性地進行傳播手段的升級。主流媒體必須緊緊抓住傳播格局變化的機遇,針對不同受眾進行不同新聞信息的編輯,對同一主題進行多樣化的媒體形式制作,運用新興技術讓媒體的傳播更為迅速,影響面更加廣闊??偠灾?,利用新時期的新興技術手段進行媒體制作和傳播是媒體發展壯大的重要手段,也是主流媒體的發展方向。

(二)加強“筆力”的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八牧Α奔仁菢嫵杀绢I能力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本領能力的方法路徑。不斷增強“筆力”,說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寫“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文章,才能真正和群眾打成一片,更加接“地氣”、聚“人氣”。

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筆者策劃、組織了一檔欄目《城市出發——尋找榕城最美聲音》?!冻鞘谐霭l》是以廣播為媒介的媒體節目,通過對城市人物的記錄、采訪,與對城市歷史變遷的敘述表現出了改革40周年間的巨大變化。通過《城市出發》這檔廣播節目,利用傳統的媒體形式向人們展現出了國家的發展,通過探知歷史文化名人留下的足跡,采訪了非遺首批傳承人評話大師方民忠,讓人們聽見歷史的回響。這檔欄目在2018年獲福建廣播文藝一等獎。

二、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提升公眾“引導力”

(一)“引導力”是媒體的主要功能之一,同時也是政府政策宣傳效果的反映

政府所作出的決策、制定的政策通過媒體進行宣傳,讓大眾了解到政府的工作動向以及政策的指向。提升媒體的引導力表現為輿論的引導效果。正確的輿論效果可以引導人民以正確的國家觀審視問題,從而集聚人心,增強國家的凝聚力,進一步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

(二)媒體的引導作用十分強大,然而媒體怎樣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提升自身的引導力,媒體工作者在腦力上要進一步思考

宣傳工作貴在多想多思,增強腦力,就是要善于思考,讓腦子動起來、活起來,提高思考能力和抓問題能力,用高品質的作品引起大眾共鳴。

2018年913十四周年臺慶之際,筆者編劇并導演了一出舞臺劇《聽·年華》。筆者通過學習歷史文化、思考整理,把電臺的元素與中瑞劇坊原有的大型7D情境劇《三坊七巷》相結合,融音樂、歷史、情境為一體,讓人們聽見、看見福州之美。演出地點選擇在有著7D演出效果的三坊七巷中瑞劇坊,演出效果反響熱烈,加演幾場座無虛席。通過主流媒體來進行社會文化的宣揚,引導人們更好地了解國家、了解社會,從而將社會主流文化提升到國民文化的高度。主流媒體應當主動承擔社會輿論引導責任,通過媒體手段去宣傳正確的輿論,同時面對錯誤的輿論應當立即進行糾正,從而正確地引導大眾思維走向,貫徹落實國家政策。除此之外,媒體要注重了解民生和民情,以貼近大眾生活的報道方式來引起大眾的共鳴,從而提升自身的引導能力,通過事實的闡述反映現今我國社會的現狀以及國家政策提出的背景,讓國家政策落實得更為徹底。

三、增強國際“影響力”

(一)媒體的國際影響力直接影響國家的形象

媒體可以影響國家和城市形象,但憑借著媒體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也可以及時糾正錯誤的信息。國際社會的動向、經濟發展現狀以及各國的文化都是通過媒體傳人到國內,同時國內的政策以及發展變化也是通過媒體被國外所了解。因此,媒體要注重對自身影響力的提升,以此樹立我國更好的國際形象,讓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民族的風采傳播到全世界。

(二)在增強“影響力”的同時,不斷提升“腳力”

不斷增強腳力,深入調查研究,撲下身子、沉到一線,要把實踐和基層當作最好的課堂,把人民群眾當作最好的老師,從而創作出有血有肉、反映基層生活和人民生活的作品。

在2018年七一時,筆者深入基層,到福州倉山臨江街道黨工委,深入采訪了解黨員干部在基層的工作狀態,創作并導演了一臺大型七一匯演音畫詩朗誦《黨建路上有你有我》。所有演員,都是倉山臨江街道的基層黨員和913的主持人。在整個排演過程中,他們始終熱情高漲、笑臉盈盈。在這場表演當中,國家的歷史以及發展變化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通過表演了解到祖國的強大,由此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同時也能提升媒體的影響力。除此之外,針對國外對我國的誤解以及錯誤言論也需要媒體進行糾正,所以說如果媒體的影響力不足則無法糾正錯誤和引導輿論。作為媒體人不能僅僅將眼光集中于國內社會當中,要用媒體人獨有的媒體視角去審視媒體在國際當中的作用及影響力,準確、迅速地把握形勢走向,制作出可以正確反映我國現狀的媒體信息,增強國家影響力。媒體的影響力不僅僅表現在對國內人民的引導和影響方面,對于國際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因此創新和改進媒體的傳播方式,讓中國媒體走向世界是媒體人的重任。

四、樹立社會“公信力”

(一)媒體要如實反映社會現象

所謂的公信力是指大眾對于媒體信息的信任程度,例如一個網站經常發布虛假言論,那么公眾對此網站信息無法信任,也就是說此媒體的公信力極低。作為媒體需要代表群眾訴說自己的生活及困難,也要如實反映社會現象,從而讓公眾正確認識到社會的發展趨勢以及相應的政策動向。因此,媒體的公信力是媒體發展和壯大的基本保障。作為媒體首先應當從民生出發,深刻剖析基層民眾心理,反映民眾生活,讓民眾產生共鳴。然后公平、公正地針對社會現象進行報道和反映,樹立自身的公信力。媒體在樹立公信力時可以借助現今較為流行的媒體傳播方式,例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進行主流輿論的傳播,把握正方向、傳遞正能量,更好地促進媒體的發展。

(二)樹立“公信力”,要增強“眼力”,聚民心,共創美好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推動改革發展,有利于增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非凡腳力出眼力,勤想多思著華章。要承擔起使命任務,媒體人必須增強眼力,善觀國內國際大勢,正確認識和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地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動員和引導廣大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創建美好生活。

五、結語

媒體是政府政策宣傳的“傳聲筒”,也是民生問題和社會現象的“鏡子”,作為媒體人,要明確媒體的發展趨勢與發展方向,踐行“四力”,更好地成為新時代負責任的媒體。

猜你喜歡
四力媒體
新媒體時代如何提升新聞輿論“四力”
巧解四力平衡問題——提高科學思維能力,促進核心素養的養成
用創新激活主流媒體的內容“四力”
網絡時代做好編輯需練就“四力”
重農抑商與社會穩定發展研究
媒體服務大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之我見
美麗鄉村建設中“三農”媒體的使命與擔當
如何通過媒體提高英語聽力水平
修煉學校管理“四力”
提升“四力”夯實黨建基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