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氣道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2019-09-10 06:01王麗鳳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19年4期
關鍵詞:重癥患者神經外科循證護理

王麗鳳

摘要:目的:分析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氣道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方法與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氣管切開術治療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中均為手術治療患者,將6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實驗組與常規組。常規組與實驗組分別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循證護理??偨Y并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與臨床指標。結果:實驗組與常規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數據差異較大,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低,組間對比結果有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以及堿剩余指標相對于常規組而言均有明顯優勢,組間對比結果有意義(P<0.05)。結論: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氣道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顯著,可以有效控制并發癥,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通氣狀況,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循證護理;重癥患者;神經外科;氣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04-082-002

神經外科當中的重癥患者普遍存在病情發展快、神經損傷以及昏迷,臨床癥狀涉及到呼吸困難、咳嗽反射減弱、舌根后墜、排痰困難,在搶救過程中一般需要應用氣管切開術及時對氣道進行開放,并維持呼吸的通暢性,所以對于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的護理工作顯得非常重要,會直接決定患者的預后康復效果。對此,為了更好的提高臨床治療水平,本文以對比分析方式探討神經外科重癥患者在氣管切開術后的不同護理方法的應用效果,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氣管切開術治療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60例患者中均為手術治療患者,將6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實驗組與常規組,每組患者各30例。實驗組患者年齡31至73歲,平均年齡(58.4±3.5)歲;實驗組患者年齡32至74歲,平均年齡(57.5±3.6)歲。兩組患者多項一般資料等方面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規組與實驗組分別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循證護理。循證護理措施首要步驟是搜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分析判斷患者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所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對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循證護理的問題涉及到有效吸痰、合理氣道濕化方法、感染控制問題以及部分細節護理問題。通過循證護理小組成員搜尋文獻、咨詢專家以及交流討論最終制定出具體的護理措施:(1)有效吸痰。由護理人員掌握吸痰的具體指征,并采用聽診器在吸痰之前對痰液的位置進行明確,吸痰時提供2分鐘高濃度吸氧,吸痰過程中需要先將氣管套管內部的痰液進行吸取,同時將吸痰管反折插入到氣管當中,將負壓打開后旋轉并退出,護理人員在吸痰操作時需要保持動作輕柔,規避抽動問題;(2)氣道濕化。采用滅菌用水作為濕化液,采用呼吸機濕化罐加溫濕化;(3)感染預防。護理人員需要不斷強化感染預防控制的意識,嚴格落實無菌操作基礎原則,并落實消毒處理方法,在必要情況下佩戴手套,采用一次性的霧化吸入器、呼吸機管道以及吸痰管等物品。對于循環使用的物品必須嚴格消毒處理,維持病房環境,定期做好地面消毒與空氣消毒,做好氣管切開的護理工作。術后將無菌紗布覆蓋在手術切口位置,保障切口皮膚的干燥與清潔,及時更換藥物,更換操作必須做到無菌處理;(4)氣管套管護理。將氣管套管固定好后對套管的松緊度進行適當調整,并以頸部、帶子之間能夠放入一個小手指為標準,做好氣管內套管的消毒處理,并在適當時間后對氣囊放氣,維持氣管套管通暢性。

1.3觀察指標總結并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與臨床指標。臨床指標以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以及堿剩余指標為主。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并發癥對比實驗組與常規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數據差異較大,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低,組間對比結果有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以及堿剩余指標相對于常規組而言均有明顯優勢,組間對比結果有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2.

3討論

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病情相對比較兇險,致殘率以及病死率都比較高,氣管切開術是解決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式,促使呼吸道通暢性是決定搶救效果的主要因素,對患者實行氣管切開術后提供氣道護理顯得非常重要。循證護理是1991年被提出的護理理念,其主要是圍繞臨床中可能發生的護理風險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綜合考慮患者的需求以及自身的愿望,并制定具體的護理計劃,讓護理計劃本身更加符合患者的康復需求。在本次研究中,因為患者發生并發癥以及氣道通氣質量較差的可能性較高,所以采取了有效吸痰、氣道濕化、感染預防、氣管套管護理等護理措施。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常規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數據差異較大,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低;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以及堿剩余指標相對于常規組而言均有明顯優勢。本研究結果也充分論證了循證護理在氣管切開術后的應用價值較高,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氣道通氣功能,同時對于各類并發癥也有一定的預防和控制作用,對于患者的預后恢復有明顯幫助,值得在臨床中普及。

綜上所述,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氣道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顯著,可以有效控制并發癥,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通氣狀況,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猜你喜歡
重癥患者神經外科循證護理
側俯臥位擺放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護理
動脈血乳酸動態監測在心臟外科重癥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應用
艾滋病患者合并機會性感染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
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措施
血糖變異性與重癥患者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方法及效果觀察
王忠誠神經外科學(彩圖版)
丁志斌,為神經外科患都帶來福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