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大學生法律意識薄弱問題

2019-09-10 17:55路曉芳武玉玲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3期
關鍵詞:法律意識現狀問題

路曉芳 武玉玲

【摘要】:法制教育是當今時代一個重要的課題,大學生是社會的主體,是未來國家的創建者,所以法制教育對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雖然有關法律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教育本身入手,同時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則,切實加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引導大學生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當代社會的法律人。

【關鍵詞】:法律意識 現狀 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依法治國”基本國策的提出,社會主義法制得到了不斷的完善,法律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日益加強。然而,要實現國家的法治建設,依舊是任重而道遠,要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與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宏偉目標,必須要從教育抓起。隨著法制教育的開展,法制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這一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通過研究發現,大學生的法制教育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時有發生。

大學生法律意識薄弱,對一些問題屬于一知半解,雖然懂法卻不知道如何用法,或者有時候還會忽視法律的作用,認為它們只是一些擺設,更甚者采取高科技犯罪,種種問題,種種現狀,都顯示了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存在著問題。

一、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不斷增多

一些日子以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增多,而且犯罪類型向智能化與多樣化發展。從發生在高校里的一些案件來看,盡管我國高校的法律基礎教育比較普及,但是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還是相當薄弱的。例如,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潑熊事件,云南大學馬加爵殺人案,等等。當代大學生犯罪涉及的罪名比較單一,僅涉及盜竊和故意傷害罪,大學生犯罪的侵害對象多數是同學,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為被侵害對象,如同宿舍同學。因此,高等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有利于引導,保障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預防和減少大學生犯罪。

二、法律教育在當代社會的重要性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者,作為21世紀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高素質人才,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知識,沒有較強的法制觀念和較高的法律素質,就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良好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有助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公民意識,增強公民權利義務和當家作主的責任感,為將來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并在社會生活中帶頭學法、守法、用法,減少犯罪起到重要作用。對于改變我們民族多年來形成的輕視法律的心理、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有其重要的作用?,F代法制社會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學法、知法、守法,依照法律從事生產和生活,一切活動必須納入法制的軌道。

三、法律意識問題與教育的關系

大學生法律意識薄弱與高校的法制教育有著不可分的聯系。首先,學校是受教育的地方,但是當前不少中學為片面追求高升學率往往把教育好的學生視為學校的資本,當作重點培育對象,很少有時間學習法律知識,放松了對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這些高考的佼佼者進入大學以后,沒有了老師與家長的約束,很容易違法犯罪;其次,高校法律意識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由于就業的壓力,大多數高校只重視專業課的課程安排,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也沒有突破傳統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僅是一種形式上承認法律意識教育的存在,而在實踐或教學活動中忽視甚至放棄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對于法律基礎的教育,只是敷衍了事,有的學校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臨時讓沒有任何法律知識背景的人來教授法律基礎知識教育 。法律意識教育在源頭處已經出現問題了,更別說以后的過程了;最后,高校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目標過低,在21世紀的課堂上,仍然能看到上個世紀法律意識教育目標的身影?,F在高校的法律課堂上,依然是僅側重法律條文的機械式講解,不注重法制觀念和法治思想的培養,作為中國人才培養搖籃的高校,如果法律意識教育的目標還停留在過去的層次上,運用以前的教育模式與方法,其所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不會符合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法律意識教育并不是對法律知識的照本宣科,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離不開高校對法律教育的重視,如果以法治國沒有高素質的大學生的支持,依法治國是不可能實現的。

四、大學生法律意識具有多重特點

(一)層次性

由于大學生的年齡不同,所學專業不同,而體現出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層次性,從而具有不同水平的法律意識。除此之外,不同專業的學生由于所學知識和專業的不同也導致了其法律意識具有不同的特點,對于一些文科性質的專業,特別是法學專業的學生而言,接受法律意識教育的課程時間相對較長,但是對于一些理科性質的專業,他們學習法律知識的時間少之又少,這就決定了文科與理科學生在對法律知識掌握程度是的差異,從而導致大學生法律意識存在著層次性。

(二)矛盾性

矛盾性是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又一重要特征,大學生在心理上正處于年少氣盛的階段,認為自己已經成年,需要社會的認同,并且希望盡展心中理想,希望將自己所學運用于實踐當中,正因為心中的理想,使得他們對社會上的一些不法現象表示憤慨,采取一些極端的做法,不僅沒有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反而使得問題嚴重或者使自己受到傷害,所以一定要了解學生心中的真實的想法,真正幫助到他們。

(三)發展性

大學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但是他們沒有真正接觸過社會,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他們正處于成熟與完善階段,法律意識也處于不斷修正與完善的時期。所以法制教育也要與時俱進,根據社會與國家的發展不斷更新內容與方法,采用務實的態度與切實的措施來推動法制教育的發展。

五、進行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著手點與原則

(一)法制教育的著眼點

大學生法律意識薄弱需要從教育入手,首先,建立長期的,具有延續性的,相對獨立的法律意識教育機制,加強法制重要的是要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再者,發揮課堂教學作用,改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的授課手段,著力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知識,其次,開展法律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形成法律知識,使他們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不再是口頭上的知識,走出課堂,讓案例說話,同時構建高效,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體系,增強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提升其法律素養,不單是高校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與社會的義務,法律意識教育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需要各個環節緊密配合。除此之外,國家方面要樹立全方位的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理念,創新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內容,教育部要改善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方法與途徑,使得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協調統一,政府職能部門則應該力所能及地為高校排憂解難,切實采取可行的措施,優化社會大環境以及校園環境。

(二)法律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則

說到法律意識教育還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與時俱進,就是要求我們在進行法律意識教育的過程中要永遠站在時代的先列,不斷更新法律意識教育的內容,面對新形勢下法制建設的機遇與挑戰,解放思想,及時調整教育目標與教育活動中各種資源的配置,建立多樣化的法律課程體系,不斷探索,勇于改變;實踐原則,就是進行法律意識教育必須從中國法制建設實踐出發,從實事出發,不能僅限于口頭法律,理論聯系實際,客觀分析評價社會法律現象,促使大學生有效參加社會法治實踐,使他們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法律知識;系統性原則,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既有基礎性內容,又有實用性內容,同時進行學校,社會和家庭的互動聯網教育,共同關注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針對性原則,法律意識教育要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因材施教,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啟發引導,幫助大學生走出法律知識的誤區,及時解決有關法律方面的問題另外,要結合大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實際要求,把握授課的深度和廣度,體現針對性原則。

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推進了依法治國政策的施行。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將來的建設者,是法制教育的普及者,所以說一定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使大學生領會社會主義的基本內容以及具體法律知識,提高運用法律理論知識解決法律問題,分析法律問題以及指導自身能力,不斷增強法律知識,進而帶動全社會法律教育的前進。

【參考文獻】

【1】 李庚全,馬愛民. 如何提高法律基礎課教學的有效性[J]. 思想教育研究,2012

【2】 劉紅洪. 法律意識論[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 楊莉, 葉文明. 大學生法律意識狀況的調查與研究[J]. 統計教育, 2006(9):63-64.

作者簡介:路曉芳(1996-),女,河北邯鄲人,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思想政治教育;第二作者:武玉玲。

猜你喜歡
法律意識現狀問題
法治意識融入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策略探究
加強高中生法律意識教育的對策
論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提高法律意識的實踐與探索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