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牧區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現狀及分析

2019-09-10 05:29肖柳
錦繡·中旬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養成教育行為習慣德育

肖柳

摘要:當今中學生的養成教育問題是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學校在養成教育認知和執行上、教師在默化養成教育行為上、家長在養成教育認知上等多方面存在短板,要提高農牧區學生的素質,就要從少年兒童抓起,全方位進行德育滲透,做到學校、家庭和社會聯合,共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德育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的教育。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边@是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這就要求學校德育工作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要提高農牧民子女的素質,就要從小抓起,全方位進行德育滲透,做到學校、家庭和社會聯合,共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農牧區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現狀

(一)學生自身

現代社會條件下,未成年人容易受到各種關注,受周圍的環境以及一些不文明的習慣的影響,在行為習慣養成上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大部分學生自制力較弱,貪玩;依賴性強,在學習上、生活中缺乏主動性和自信,只是被動的接受管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衛生習慣差,隨手亂扔垃圾經常發生,出口成臟也時有耳聞等。

(二)學校教育

學校沒有形成系統的養成教育體系,時教師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也大多數停留在口頭教育,且形式單一,有些教師對行為習慣在個人發展中的重要性缺乏認知,忽略日常生活中的錯誤的行為習慣;學校也只是將(中學生行為守則》作為學生入校的基本行為習慣的要求,大多數注重于穩抓課堂紀律、日常行為安全等表面行為,忽略學生的待人接物、言行文明禮貌等方面的教育,在現實生活中,學生不能很好形成尊重他人、審視省察自身的不良行為,不能很好的將養成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較直觀以及德育一致融合,缺少具體的、可操作的形式,在管理上缺乏細化、具體、專門的養成教育部門,缺乏引導。

(三)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對學生來說起著人生第一課的重要地位,家長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持久深遠的。就目前農牧區學生行為習慣的家庭教育來看,是呈“不重視”“不規范”的趨向,導致其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家長本身的行為的示導影響。部分家長綜合素質、自身修養和自身行為習慣存在短板,或在言傳身教方面的忽視,時常將一些不良行為習慣、隨意的生活態度等呈現在孩子的面前,在這樣的環境中,容易沾染不良行為習慣,并難以改變。第二,家長的過度溺愛。部分家長不忍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或錯誤行為加以糾正,或直接無視。第三,留守兒童家庭在養成教育方面的缺失,認為學生的德育是學校的事情,跟家庭無關,完全寄托學校,自身的重視很低,對父母這個“第一老師”的認知不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農牧區學生規范的行為習慣的養成。

(四)社會影響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五花八門、良莠不分的社會文化也帶來一些灰色影響,有些農牧區發展較落后,面對這些涌入的新奇事物,學生沒有抵抗力;中學生的自我辨別意識不強,年齡小、易沖動、好奇、愛模仿等性格特點,經不起誘惑。

二、農牧區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學校、教師對養成教育的認知上的問題

我國的基礎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輕德的現象,學校和家長都比較重視學習成績,從而忽視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學校把養成教育當作學生學習習慣的輔助性工具,認為一切教育都要為成績服務,從而忽視真正的素質教育。同時,絕大多數的學校對學生和老師的考核只關注成績,社會的關注點一般也是聚焦在學校的成績高低,這樣的評價機制導致了學校、老師都將精力集中在學業成績上,從而忽略學生的養成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在認知上存在著重智輕德,對養成教育的目標的模糊,養成教育方式單一、陳舊,同時也缺乏可激勵的機制。

(二)家長在養成教育問題認知上和方法上的問題

每個家長都明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但在培養可能使用一些簡單粗暴的方式訓練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沒有起到很好的榜樣示范作用,一些農牧區的家長忙于工作、教育觀念不強,對學生的行為習慣疏于培養,造成“十加四等于零”的局面,即在學校學生可以保持好的行為習慣,但是一到周假回家一放松功虧一簣。除家長要規范自身的行為外,家長要鄭重對待溺愛孩子這一問題,摒棄寵溺嬌慣孩子的小格局,將目光放置孩子的將來發展中來,明白家長這一角色對孩子的影響。

三、農牧區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思考

第一,強化學生的自主管理。針對學生知行脫節的情況,在生活中,互相監督,從他律到自律的過渡轉變,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監督的意識,強化慎獨。第二,學??梢远ㄆ谠u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的模范代表,表彰獎勵,發揮榜樣的作用;在行為習慣教育中,要反對生硬的說教,簡單的處罰,可以多開展“感恩教育”、“行為規范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等系列的活動,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養成教育的力量,感悟知行合一,學會如何接人待物,從而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第三,利用課堂,落實養成教育。課堂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養成教育的陣地,在課堂中,老師可以盡可能的創設情境,抓住學生心理特點,結合身邊事,適時進行養成教育。第四,家校配合,齊抓共管。家庭是學生養成教育的第一陣地,家長的行為影響著學生,要加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溝通,使得兩者同時進行,形成教育合力,避免“十加四等于零”的現象。學校要加強家庭教育的指引,多舉行家庭德育座談會之類的活動,讓家長懂得良好的行為規范對子女成長的重要性,多了解一些良好的行為規范和教育方法。淺談關注留守學生成長的措施 謝興永

留守學生是改革開放帶來的產物。關注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已引起了社會、學校、家庭的廣泛關注。留守學生往往存在自理能力差,不合群,容易自卑,不遵守紀律,無心向學,不思上進等表現。如何做好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作為班主任,我認為應該從關心學生的生活和關注學生的思想兩個方面著手:

一、關心、照顧學生的生活

由于父母的背井離鄉,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氛圍熏陶,那么我就組建一個讓他們和睦相處,團結友愛的班集體,使他們獲得家的感覺,同時負責管理,照顧他們的日常起居,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自立,體會生活的美好和樂趣。

(1)凝聚班集體力量。一個負有凝聚力,正能量的班集體是開展好工作的必備條件。因此從初一開始我就和班干們一起為組建一個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大家庭而不斷努力。同學們在一起生活、學習,有說有笑,互愛互助,其樂融融,不知不覺地他們就找到了家的感覺。

(2)充當孩子的代理父母

作為班主任,我都是早起晚歸的。在照顧留守學生工作上更應多留心眼。留守學生大多都在學校住宿,因此他們的飲食起居都要過問。我早上一到學校,首先去宿舍了解他們的情況,督促他們起床、整理床鋪、打掃衛生、吃早餐等等,事無巨細,都要多接觸、了解指導。天冷了,提醒他們注意穿衣、蓋被,天熱了,提醒他們注意防暑降溫、注意飲食衛生、注意安全等等。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同學們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生活自理能力增強了,大家的關系也更融洽了,三年相處下來我們就宛如兄弟姐妹一樣,我一到宿舍他們就喜歡圍在一起,不時還喜歡用小名稱呼一下。

我們班有一個小不點叫袁瑞帥,開始整天不著調,晚上休息時間在玩手機,白天課堂上睡大覺,以零食、飲料代替飯、菜,整天無精打采,瘦得皮包骨。發現他這種情況后我就在他的身上多留個心眼,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找他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同時從限制他玩手機做起,規定他們在宿舍、教室不能玩手機,如果有玩就收為代管,然后要求他按時作息、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要求他盡量少吃零食,到食堂開飯。經過一段時間后,他人開始變精神起來了,漸漸地也長大長高了。

二、做孩子的知心人,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思想是指導行動的靈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于一個人尤其重要。由于留守學生缺乏監管,他們往往會不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沉迷網絡游戲,曠課,甚至結交不良社會青年參加打架斗毆,吸煙、喝酒、偷竊等,因此我在做學生思想教育方面通過以下幾種形式實施:

(1)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主題班會是對全班同學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模式,具有全面性、廣泛性、效果好,收率高。我們曾經進行過的班會就有“學習雷鋒精神,從我做起”;“發揚五四精神,做新世紀好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談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等。

(2)通過課堂教學的形式。通過課堂教學來開展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豐富多樣,對學生形成健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到關鍵的作用。

(3)通過勞動課的形式。勞動創造一切,勞動是光榮的。只有讓學生參與其中,才能把學生鍛煉成為不怕苦不怕累的人,才能把學生鍛煉成為腳踏實地、真實干事的人。三年來,我們班的同學在勞動方面表現得十分突出,除了每天的包干清潔區,哪里的活臟,哪里的活累,哪里就會有我們的身影。我們的表現得到全校師生的稱贊,同學們都養成了熱愛勞動的優良品德。

(4)通過聽講座的形式。聽講座可以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內容具有針對性。比如邀請交通警察主講的有關交通安全的講座;邀請司法局的同志主講的有關禁毒的講座等等,對學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5)通過辦墻報的形式。墻報可以分為班級墻報和校園墻報,墻報的特點是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多樣,而且可以保留較長的一段時間,可以達到陶冶情操,提高修養的效果。

(6)采取個別談心的形式。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消除他們的顧慮,重拾自信。

(7)與家長合作的形式。通過與家長溝通,雙方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情況,便于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同時也增進大家的情感交流,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更有利于開展好工作。

我們班的陳小明(化名)同學,屬于單親家庭,精準扶貧對象,父親在外為別人開長途貨車,喜歡賭博,責任心不強。由于對父親的不滿等原因造成他叛逆心理極強,平時無心向學,經常遲到早退,沉迷網絡游戲,不時還抽煙、喝酒,尋釁滋事。一開始我對他犯的錯誤進行嚴肅批評,督促其改過自新,但是屢改屢犯,在班級、學校都出了名,甚至被校長叫去訓話,接受家庭教育等等。后來經過多次和他促膝談心,通過電話家訪等了解到他的家庭情況,找到癥結所在,于是慢慢地開導他,使他清除敵對的心態,同時在一些集體活動中有意地安排他帶領同學們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找到自己的發光點和歸屬感。課后我多跟他接觸,生活細節上也多關注一下。比如伙食費給幫補一下,班里要交的一些雜費交不上了也幫他墊一下,慢慢地他的那顆冰冷的心也被捂熱了,漸漸的他的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從此他專心學習,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留守學生的教育任重而道遠,我們的社會、學校已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為了社會和諧發展,為了孩子的明天,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繼續努力。

猜你喜歡
養成教育行為習慣德育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多動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策略
淺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的缺失與高職院校的使命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探索
高校學生體育素質養成教育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民族高校大學生價值觀認同教育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高?!暗掠秊橄取钡睦碚?、實施及評價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