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工匠精神談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

2019-09-10 07:22陳國清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關鍵詞:工匠精神職業教育培養

陳國清

摘要:職業院校是與企業發展、科技進步、社會繁榮緊密關聯的職業型院校。提倡“工匠精神”自然離不開職業教育。職業院?,F在應從重視技能傳授、文化教育而忽視職業素養培育的誤區走出,讓“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扎根”,進而對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產生“蝴蝶效應”。從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分析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工匠精神”。

關鍵詞:職業教育;培養;工匠精神

眾所周知,職業教育是與企業發展、科技進步、社會繁榮緊密關聯的職業型院校。重振“工匠精神”自然離不開職業教育。眼下,確有不少職業院校存在多年來形成的優先保證就業和滿足糊口營生的辦學導向,甚至在偏面追求升學和“綁架”技能大賽等現象,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職業院校對“傳技”和“育人”關系的把握上出現了偏差,不夠重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在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新形勢下,職業教育迫切需要盡快補上“短板”,走出過于重視技能傳授、文化教育而忽視職業素養培育的誤區,讓“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扎根”,進而對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產生“蝴蝶效應”。

一、對“工匠精神”的認識

“工匠精神”是追求極致的精神,其核心內涵在于不僅僅把工作當作賺錢、養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樹立起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的態度,極度注重細節,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肮そ尘瘛睉搹囊韵路矫嫒ダ斫獍盐?。

1、工匠,是長期受到工業文明熏陶,訓練、培育出來的一種專門人才。這種專門人才,是在整個專門、專業活動中掌握技能、技藝和技術的人才,要達到一定高度才能稱之為工匠,一般的小手作、一般的簡單熟練工,不能稱之為工匠。也正因為這樣,工匠一定是與工業文明的發展、熏陶聯系在一起的。

2、工匠的精神境界,工匠的精神境界有著獨特的界定。一般來說,跟工匠匹配的精神,首先,應該具備極強的專業性,在專業上專心致志、精益求精;其次,應該具備強烈的專業追求,把這種不懈的追求,貫穿自己的職業生涯,當作人生的一個目標;再其次,應該具備堅定的專業操守,為了自己的專業堅持,舍得放棄誘惑,堅持企業忠誠,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在對專業的奉獻上,這才是工匠具有的一種精神。

3、在技術理性和價值理性相統一的基礎上,去看待“工匠精神”這一整體的概念和確切的內涵。真正的“工匠精神”應該是專業精神、職業態度、人文素養三者的統一。只有從專業性、職業性和人文性這三個特征來把握“工匠精神”,才能夠對“工匠精神”有一種源于職業教育,又高于職業教育;源于教育,又跳出教育去看待一種教育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二、職業院校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應該成為職業教育的靈魂,成為每一個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種境界。職業院校如何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去,要有一個系統的把握和理解。

1、職業院校在工作的指導思想上,要從職業教育的內在規律要求出發,正確認識“工匠精神”對于職業教育的價值,從而為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思想武器,奠定現實基礎。職業院校要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貫穿于教育教學改革全過程,那就必須在課程設置、實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頂崗實習等教學環節中加強理性教育的內容。通過必要的人文課程的學習,必要的職業生涯教育,必要的技術理性培育和引導,使得職業院校整個教學過程包含良好的綜合素質教育和學生能力持續發展教育的內容。

2、職業院校在產教融合的落實上,必須利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工匠精神”的養成教育、體驗教育和實踐教育,從而使“工匠精神”與技術活動、技能培育有機結合起來,并內化于學生的精神之中。由于職業教育的特殊性,這種培養更離不開企業的參與,應該充分發揮企業作為育人主體的作用。職業院校對開設相應的理論課程進行系統的闡述引導,并在具體的實習操作中強化訓練。

3、利用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校期間都會有一段時間的實習、實訓活動,為了把職業精神的養成落實到實習、實訓環節,學校要和企業共同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上崗前請企業相關人員對學生進行崗前培訓和規章制度的學習,工作中請具有良好職業精神的員工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和職業精神的教育,并在工作中加以示范。實習、實訓結束后組織學生交流實訓心得,并將實習體會等感想寫進實訓報告中,指導老師和企業師傅對學生評定實習成績時要結合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表現。

4、職業院校在師生共同成長的實踐中,要以“工匠精神”培育為抓手和載體,給學生、教師一個密切互動、共同成長的機制,只有這樣,精神培養才可能成為一個有機而又有效的、教與學統一的過程。我們經常以為技能的培育是學生的事,精神的培育也是學生的事,殊不知,精神的培育離開了師生的共同成長,是不可能真正實現的。所以“工匠精神”的培育,對于職業院校的所有教師,也是一次全新的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創新的挑戰。

5、職業院校在自身文化軟實力構建過程中,要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作為切入點和制高點。一方面在院校構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另一方面以這種文化軟實力向全社會推送“工匠精神”的價值和意義。顯然,只有弘揚“工匠精神”,才能真正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才能有職業教育文化軟實力生存的社會基礎。因此,職業院校必須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自身文化軟實力建設中,以“工匠精神”培育為重點,讓職業院校的學生認識到工匠自身的技能、技藝和技術是他們的物質載體和最根本的職業生涯追求,要有與之相稱的獨特精神表現,從而獲得受人敬重、體面的工作,成為具有高度、定力和魅力的“大國匠人”。職業院校在當今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需要更多優勢的人力資源優勢的時候,大力倡導工匠精神,培養大量既熟悉新經濟又掌握傳統產業技能的人才,實現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對于職業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的今天,我們重提工匠精神,把職業精神提到了和職業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就是要告訴大家,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既需要有高超技藝的工匠,也需要有高尚品德的工匠,工匠精神是時代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傅新平.論職業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特征[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

[2] 趙攀.職業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教育的新理念[J].改革與開放,2016(10).

[3] 鄒子謙.追求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培養的融合[J].時代教育,2016.30.

猜你喜歡
工匠精神職業教育培養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國怎么學
政府官員也需要“工匠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