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

2019-09-22 07:36袁小會
學校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關鍵詞:幽默開放式教學高效課堂

袁小會

摘要:當前素質教育要求構建高效課堂,而目前在課堂教學存在與高效課堂背道而馳在做法。提出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 高效課堂 開放式教學 幽默

新課標實施以來,新的教育理念引導著教學的改革,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很大的變化。如何教會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高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了我們大家共同面臨在問題。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課堂呢?

一、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一. 1.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

二. 2.教師能認證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恰當的教學方法。

三. 3.教學過程必須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過程。

四. 4.教學中適時跟進、檢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法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素質教育的實施使使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純粹的填鴨式講解為主的“機械教學”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以學生為主的“洋思教學法”“杜郎口教學法”等模式給我們的生物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所有的教學模式都不是公式,即就是公式,也有它的使用條件,二、在如何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新的問題也應用而生,其表現如下:

一. 1.自由代替自主的假探究課堂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創設必要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合作等環節來實現問題的解決,但不是每個知識點都得讓學生進行探究,更不是說教師將問題提出后讓學生“放羊式”的亂探究。如果這樣就會使課堂陷入到一種混亂狀態中,更不利于問題的解決,所以探究問題要用在必要的環節和必要的知識點上。而教師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其“主導”的地位絕對不能動搖。否則,不顧問題的難易,不考慮學生實際,一味機械的套用探究模式,只會使課堂僵化而低效。

二. 2.包裝華麗的花式課堂

華麗的外包裝很容易使人迷惑。但是華麗的外表包裝下暴露出來的卻是教學過程中對教學重點的輕視,對問題解決的蒼白無力,可謂是各種教學手段齊上陣。搞得課堂“熱熱鬧鬧”。但真正這堂課下來學生卻學不到什么東西。課堂反應很“熱鬧”。因為前邊“花樣”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后來真正的重點、難點只是點到為止、草草收兵。這樣的課堂有什么高效可言。我們不反對好的教學手段,但一定要用在恰當的時候。

三. 3.一問一答的牽引式課堂

提問是實現課堂互動的最有效的手段。課堂中的提問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充分開動大腦,進行積極地思考。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從深層次再度認識,同時營造了一種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但一堂課不停的老師問,同學答,看起來師生一直在互動,其實是老師牽到東,學生走到東;老師牽到西,學生走到西;學生不知所措。同時,一個問題幾個同學回答,你答一部分,他答一部分,不利于學生全面分析問題。

三、 那么如何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呢?結合本人生物教學中的體會,提出如下建議:

一.1.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構建高效課堂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思維的發散、獨立思考習慣的養成。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收集一些生活中對生物應用的例子、組織學生親手進行試驗操作等方式,吸引注意力。講解的語言應該詼諧幽默,忌照本宣科,對專業術語用通俗的語言配以例子進行解釋,深入淺出,免得學生因為理解困難而失去學習的熱情。此外,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利用圖片、影像等也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2.采用開放式教學,提高生物教學效果

開放式教學是針對“課堂中心”、“老師中心”等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提出的,教學目標是動態的、開放的,教學內容是動態的、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是動態的、開放的。初中生物課程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是由課程本身決定的,因為生物課程本身就是一個更新速度快、不斷發展完善的學科,需要以開放的理念對待。比如學習綠色植物相關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開放式教學進行,把學生帶進大自然中,讓學生親自觀察不同類型綠色植物的異同,比如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異同;草本和木本植物之間的異同;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之間各器官的區別等等,通過親自觀察,加強印象;在環境的污染與保護的教學中,把學生帶到校外,讓學生自己調查研究環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給人類的影響,在學生能真正理解環保的重要性后制定環保措施等等,加深理解;考核方式也可以采取開放式,把考場挪到大自然之中,通過對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科研的素養、科研的態度等方面的考核來衡量學生成績。

三.3.分層遞進式的探索,提高生物教學效果。

以往我們的教學都是講究公平,不論學生知識背景、智商高低、情感因素等差別,一律實行統一的教學模式,其實這種方式很難實現因材施教。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一個班里幾十名同學分別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小學校,受過的教育差別以及自身的智力發育、潛力傾向各不相同,這種個體與個體之間存在差異,這是我們必須承認的。所以,只要學生已經盡力,能達到自己的目標,這種教學效果就是最好的,因為教學的目的應該是不同的人在教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分層教學,這種根據學生知識體系、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的方式,是對學生差異的最大化尊重,而且能讓學生樹立自信,進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比如把班里學生根據生物成績分成A、B、C、D四級,或者把整個年級的若干個班按學生具體成績重新分小班組合上課。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的分層教學一般要把握以下幾點原則,即:教學目標分層、課堂教學分層、課后作業分層、考核評價分層等幾方面。

四.4.利用學科間聯系,提高生物教學效果

學科之間總會有聯系,利用學生已有的其他學科的知識,認識、分析、研究生物問題,會使學生感到新奇,興奮,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提高生物教學效果。在生物的遺傳與變異這一章,完全可以利用初中數學中用樹狀圖,列表法求概率方式,分析和理解遺傳規律,如圖是孟德爾豌豆實驗中子一代之間交配子二代的基因組成分析表:

通過列表法,同學們能一眼可以看出,子二代中矮莖豌豆的概率四分之一。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將門無犬子”等都是生物遺傳的寫照;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對變異的寫照;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谷雨前后點瓜種豆”,則突出了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大樹底下好乘涼”突出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既包含生物間的捕食關系,又包含著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狼狽為奸”是生物間的合作關系;“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反應生物的生長和繁殖等等。這些知識的運用,都會為我們的課堂添彩,能在很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理解、掌握抽象空洞的生物知識,使學生對生物更加有興趣,有利于學生掌握生物知識 ,提高生物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思路的創新與改革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思路。只要是能夠提高教學有效性,能更大限度地讓學生得到鍛煉和提高,都是成功的方式。所以,初中生物學科的教師應該是不拘一格,各盡其能地對生物課程教學的改革進行深入探究,才能使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思路得到不斷的革新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周智健.在初中科學課堂中實施開放式教學

[2]顏明.如何在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

猜你喜歡
幽默開放式教學高效課堂
議高中數學開放式教學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開放式教學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探析
常規教學模式下有限開放型課堂的設計與實踐
論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集《百萬英鎊》的創作藝術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試論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如何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美國導演昆汀電影的幽默元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