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脈內機械取栓治療急性后循環缺血性腦卒中臨床效果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2019-09-28 02:48段志鵬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0期
關鍵詞:效果分析臨床效果

段志鵬

【摘 要】:目的:現將急性后循環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應用動脈內機械取栓治療的臨床效果及預后影響因素進行詳細分析。方法:將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后循環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本次分析病例,選取時間段為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根據電腦隨機選取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患者采取動脈內機械取栓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臨床常規藥物溶栓治療。將患者治療前后腦神經功能、血管成功再通率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管成功再通率較高,且患者發生的并發癥較少,且患者腦神經功能得到良好改善,其數據結果同對照組數據比較具備明顯優勢,兩組之間數據差異具備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急性后循環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取動脈內機械取栓治療,取得了較理想的應用效果,可有效開通閉塞血管,改善患者的腦神經功能,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動脈內機械取栓;急性后循環缺血性腦卒中;臨床效果;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74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0-03--01

目前臨床針對急性后循環缺血性腦卒中常采取動脈內機械取栓治療,通過治療可使閉塞的血管得到良好疏通,從而改善患者的腦神經功能。為進一步核實該治療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此次研究將動脈內機械取栓治療急性后循環缺血性腦卒中臨床效果及預后影響因素進行了對比分析,具體情況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分析對象選取的是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醫院接收的70例急性后循環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按電腦隨機選取方式將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50-75歲,中位年齡(62.5±3.5)歲;對照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50-76歲,中位年齡(63.0±3.6)歲,兩組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均給予兩組患者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并要做好調控血壓、血糖、脂肪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常規治療;同時給予觀察組患者動脈內機械取栓治療,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經股動脈入路置入70cm6F動脈導管鞘,全身肝素化后行血管造影,明確病變血管位置明確后,將指引導管放置在責任血管近端,在微導絲引導下將微導管穿過閉塞血管置于血栓遠端正常血管內,順微導管推送SolitaireAB裝置至閉塞血管遠端,超過血栓位置后做好固定處理,在血栓遠端將SolitaireAB釋放,10分鐘后收回SolitaireAB以及微導管,同時采取指引負壓將血栓抽吸出[2]。

1.3 觀察標準

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腦神經功能、治療后血管成功再通率和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記錄對比。腦神經功能評分選取我院自制的評分表,總分值為10分,分數越高則表明腦神經功能改善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所有數據分析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0.0,計量數據描述用()和t檢驗;計數數據=n(%)描述及x?檢驗,當兩組數據差異顯著時為P<0.05。

2 結果

2.1 兩組計量數據對比

二組患者治療前的腦神經功能評分數據經對比差異較?。≒>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腦神經功能評分數據同對照組的數據相比得到良好改善,兩組數據結果具備顯著優勢,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見表1。

2.2 兩組計數數據對比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最終血管成功再通率分別為97.1%、74.3%,相比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有明顯優勢,同時觀察組患者發生的并發癥較少,其結果僅為5.7%,而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已達到了22.9%,兩組數據結果經對比差異較大已存在明顯差異,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后循環缺血性腦卒中在中老年群體中發病率最高,其具有發病率、致殘率及死亡率高等特征,該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動脈夾層導致的動脈閉塞及心源性栓子脫落現象,發病后會導致患者發生運動缺失、感覺缺失、顱神經功能受損、肢體癱瘓以及感覺障礙等癥狀,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使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嚴重者可直接造成死亡[3]。據相關研究中表明,對急性后循環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取動脈內機械取栓治療,對于治療方式是通過Solitaire支架對患者閉塞的血管進行擴張,并將血栓抽吸出??捎行岣吲R床治療效果,使患者的閉塞血管得到良好疏通,從而減輕疾病對患者腦神經功能造成的損傷程度,并能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5]。這在本文分析結果中也顯示,與采用常規藥物溶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相關數據比較發現,采用動脈內機械取栓治療后的觀察組患者血管成功再通率較高,且患者發生的并發癥較少,患者腦神經功能得到良好改善。

分析結果顯示,動脈內機械取栓治療在急性后循環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其血管成功再通率較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腦神經功能,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促進患者身體恢復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樊丹丹,屈秋民,高燁.機械取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的評估[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8,36(3):361-363.

史宗杰,鄭素潔,張圣,等.血管內機械取栓治療急性基底動脈閉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8,17(2):161-164.

樊丹丹,屈秋民,高燁.機械取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的評估[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8,36(3):361-363.

李驥,劉國榮,潘曉華.不同部位腦血管機械取栓治療并發癥差異性的臨床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0):121-123.

李慶偉,閆曉楓,陳冠燃,等.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Solitaire AB支架機械取栓術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7):73-74.

猜你喜歡
效果分析臨床效果
分析阿奇霉素聯合痰熱清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觀察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案例教學法在Photoshop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