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護理在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應用

2019-09-28 02:48黃鴻雁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0期
關鍵詞:干預措施心理危機心理護理

黃鴻雁

【摘 要】: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目前尚無有效藥物可治愈此病。人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反應,如恐懼、焦慮、抑郁、沮喪、孤獨、絕望,甚至出現傷人、自傷或自殺等過激行為。做好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心理護理,密切觀察其心理變化,與他們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幫助他們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從而使其戰勝心理危機,減少過激行為的發生。我院醫院咨詢熱線及心理咨詢熱線自開通以來,接待了無數求助者,其中不乏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在對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熱線咨詢過程中,無論是心理咨詢師或醫護人員,都對其戰勝心理危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詢師或醫護人員對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提供各種心理援助,采取各項措施對他們進行心理危機的干預,然而在這些干預措施中心理護理的實施是不可或缺的。作者通過對一例咨詢熱線求助的艾滋病感染者進行心理護理、并幫助其戰勝心理危機這一干預成功的臨床實例闡述,以此說明心理護理在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危機干預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義,并就心理護理的過程進行了歸納,總結出相應的干預對策。

【關鍵詞】:艾滋病感染者 ? 心理危機 ? 心理護理 ? 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0-03--01

艾滋病以其高死亡率“著稱”,抑郁癥以其高自殺率“聞名”。其中任何一種疾病都足以令多數人聞風喪膽,然而,這兩者卻偏偏有著莫大的聯系。據國外研究發現,一般人群抑郁患病率為6.6%[1],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與艾滋病病人的抑郁患病率大大高于一般人群,患病率在20%—79%[2-6],艾滋病患者的自殺率是非艾滋病患者的7.4倍[7],造成艾滋病患者抑郁情緒甚至因抑郁情緒導致自殺的一個重要因素為缺乏心理支持。通過心理護理對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心理危機進行干預,給予其社會心理支持,幫助其重塑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從而減少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抑郁癥患病率及因抑郁所導致的死亡率。下面就一例熱線求助的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護理經過,說明心理護理應用于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危機中的重要意義。

求助者,男性,無業,未婚。自訴“失眠、疑人議論1年,自殺企圖2天”,撥打咨詢熱線求助。求助者不時哭泣,有強烈的自殺意愿,不時說“我不想活了”、“我現在忍不住想拿菜刀砍自己”、“誰都不要我了,活著不如死了好”,我一邊安撫,一邊對其進行勸導。待求助者情緒漸平穩,我開始試著與其交談。在交談中得知其感染艾滋病毒兩年,一直規律服藥,曾在某工廠上班,于10天前辭職。辭職后該求助者將自己整天關在房間里,并停掉艾滋病治療的相關藥物。于2天前擬行割腕,但因突感害怕未實施。求助者自訴自感染艾滋病毒后就覺得自己如行尸走肉,并斷絕了所有社交。單位同事并不知道其患有此病,但求助者自患病后在單位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十分擔心自己的病被同事知道。最近一年開始覺得同事對自己指指點點、在議論自己的病,夜間眠差,上班無精打采,于10天前求助者自覺心力交瘁,于是提出了辭職。在與該求助者進一步的交談中得知,其父母在其9歲時離異,幼年跟隨父親生活,常遭受繼母和其父親的打罵,求助者于12歲時不堪打罵離家出走,漂泊浪跡于各街邊小巷,從此與家人斷聯。于去年其父親聯系上了他,但求助者不愿歸家。在此期間,求助者因刑事案件入獄三次,并于兩年前感染上艾滋病,之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反應,最終其內心不堪重負,企圖選擇消極行為得到心靈的解脫。

就求助者的所述,我認真分析了該求助者目前需要解決的心理問題:①因抑郁所導致的自殺意愿及行為。該求助者長時間心境低落,不排除其患有抑郁癥的可能,而抑郁癥可導致其自殺行為和強烈的自殺意愿,故改善其抑郁心境,必要時給予藥物對癥治療,讓其重拾快樂,恢復正常的生活,這是急需解決的第一個心理問題。②缺乏心理支持。求助者年幼離家、孤苦無依,無親人陪伴,患病后顧影自憐,并斷絕所有社會交往,心中的悲傷和痛苦無處傾訴,長期的壓抑和內心的悲傷導致該求助者內心絕望,從而促使其產生自殺意念并采取自殺行為,以達到能夠擺脫殘酷現實的目的。③失眠。長期的失眠是因為其抑郁心境所造成,而保證良好的睡眠是擁有良好情緒、改善抑郁心境的方法之一,因此求助者的失眠現狀急需解決。④妄想。該求助者自感染艾滋病毒后疑人議論,擔心同事會對自己歧視、謾罵,長期的擔心、焦慮、主觀臆斷,對他人的言辭過于敏感,這是造成其抑郁、失眠甚至選擇自殺的一個重要原因。⑤心理危機事件。父母離異、幼年缺乏親情支持、入獄、感染艾滋病毒、人到中年仍未婚、失業,這些是該求助者所經歷以及正在面臨的心理創傷事件,也是造成其選擇結束生命的誘因。

綜上分析,我認為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問題可以通過心理護理進行干預。做好該求助者的心理護理,幫助其戰勝心理危機,從而使求助者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重拾生活的美好。故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 將心理治療技術運用于危機干預中,這是做好心理護理的法寶。

1 此案例首先需要得到求助者的信任,取得信任,求助者才能真正將心中的想法毫無顧忌地表達出來,取得信任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更有利于咨詢員心理護理的開展。如何取得信任,并與其建立良好的關系,我采取了以下心理治療技術:

1.1 來訪者中心療法,也稱求助者中心療法,是20世紀40年代發展起來的,由人本主義心理流派代表人物羅杰斯所倡導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8]。該療法的特點是以咨詢的求助者為中心,重視求助者的主觀經驗世界,充分相信求助者有自我實現的潛力。該案例全程以求助者為中心,以真誠的心完全接納他,對他的哭訴、不滿不給予評價,求助者切身體會到自己是受尊重的,因而能夠將自己的心中所想完全傾訴出來,當他傾訴完后,自認為痛苦比之前減輕了一些,并對咨詢員產生了信任。

1.2 共情。共情(empathy),也稱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譯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由人本主義創始人羅杰斯所提出的概念。共情是指咨詢員或治療師對求助者的內心世界有準確的了解,如同感受自己一樣,并將他感受了解到的傳達給對方[9]。運用共情技術于此案例中,作為咨詢員的我設身處地地理解求助者,從而更準確地把握其提供的材料。同時運用該技術讓求助者感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納,使咨詢員能更好地實施心理護理,從而促進心理危機干預的成功。運用該技術尤其促進了該案例中的求助者的自我表達、自我探索,從而達到其更多的自我了解和更深入的交流。同時運用該技術使求助者感受到咨詢員的真誠和被理解,使求助者對咨詢員無陌生感從而建立起信任。共情對于那些迫切需要獲得理解、關懷和情感傾訴的求助者,有著十分明顯的效果。

二 教會求助者應對消極情緒的方法,避免過激行為的發生。

接受過許多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咨詢求助,他們中最常見的消極情緒有恐懼、焦慮、抑郁、絕望等。當消極情緒產生時,首先應做好情緒的自我調節,以避免過激行為的發生。因此對于該案例的求助者,我采取了以下幫助其改善情緒的方法:

1 注意力轉移法。首先要有意識地轉移注意焦點。暫時拋開眼前的麻煩不要再去想引起苦悶、煩惱的事,而將注意力轉移到較感興趣的活動和話題中去。多回憶自己感到最幸福、最愉快的事,以此來沖淡或忘卻煩惱,從而把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其次可以自覺地改換環境,如外出散步、旅游參觀,調換居住地點等。這樣通過新的環境,沖淡、緩解消極的心理情緒。當然還可以通過聽音樂、看電視、看書等轉移心中的苦悶。

2 合理發泄情緒

所謂合理發泄情緒,是指在適當的場合,采取適當的方法,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緒。這有以下幾種方式:

2.1 哭泣。當精神受到打擊心里不能承受時,可以在適當的場合放聲大哭。這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排遣緊張、煩惱、郁悶、痛苦情緒的方法。

2.2 傾訴。當心中積滿苦悶、煩惱、抑郁等不良情緒無法疏散時,鼓勵該求助者向知心朋友盡情傾訴,發發牢騷,吐吐委屈,實在無人傾訴可以寫出來或撥打心理咨詢熱線傾訴。這樣使消極情緒發泄出來,精神就會放松,心中的不平之事也會漸漸消除。

2.3 活動。當情緒極度低落時,越不愿參加活動,情緒就越低落。而情緒越低落,又越不愿意參加活動。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使不良情緒加重。如果參加一些適當有益的活動,或跑跑步、打打球、干干體力活,或唱唱歌、跳跳舞,就可以使郁積的怒氣和不良情緒得到發泄,這樣,原本十分低落的情緒就可以改變。因此,鼓勵該求助者參加一些適宜的戶外活動,改善其不良心境。

2.4 自我控制情緒法

當一個人在陷入消極情緒而難以自拔時,應有意識地用理智去控制,有以下幾種方式。

2.4.1 自我暗示。鼓勵求助者采取自我暗示,以抑制不良情緒的產生。如當求助者感到絕望、無助時,告訴自己堅持住,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這樣其消極情緒就會得到緩解,從而避免因不良情緒產生過激行為。

2.4.2 自我激勵。鼓勵求助者恰當運用自我激勵,以產生精神動力。當他在困難面前或身處逆境時,自我激勵能使其從困難和逆境造成的不良情緒中振作起來。

2.4.3 升華轉化。鼓勵求助者發掘調動思想中的積極情緒,抵制和克服消極情緒。將痛苦、煩惱和郁悶等消極情緒升華轉化為積極有益的行動。比如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從而增強其價值感,重拾生活的快樂。

三 重視社會心理支持,尤其是親情支持。

家是愛的港灣,溫暖的親情能給一個人愛的感受。當一個人無助、彷徨的時候,親情能給予其最持久的動力和心靈的幫助。該案例中求助者從小缺失親情關懷,幼年漂泊流浪,其內心是孤獨的,缺乏親情支持。在與其接下來的交談中,求助者哭訴其十分渴望親情,尤其是感染艾滋病毒后孤苦無依的生活,讓求助者感到十分孤獨和絕望,求助者不僅希望得到社會的理解、包容,更希望得到親人的理解,得到那份從小缺失的溫暖的親情。于是在征得求助者同意后,我與其父親進行了電話聯系,其父親十分心痛該求助者,希望其回歸家庭,求助者向其父親表示會好好歸家,并表示未來會好好孝順父親,好好做人。

四 鼓勵求助者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或社會團體活動,從中獲得價值感,重拾生活的快樂和美好。

鼓勵求助者參加各項社會公益活動或社會團體活動,豐富求助者的文化生活,調動其主觀能動性,能使求助者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減少不良情緒和消極觀念的產生,增強體質,提高心理防御能力。同時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或社會團體活動,可使求助者獲得價值感和存在感,使求助者重拾生活的快樂。該案例求助者在后續的隨訪中表示已經加入當地公益組織,目前在其父親的店里工作,工作之余就投入到該公益組織的活動中,并表示希望在有生之年幫助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希望以這種傳遞愛的方式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

五 幫助求助者提高個人修養,改變不良信念及行為。

多讀書能夠提升一個人的修養和氣質,對改變不良的信念和行為有一定的幫助。因此鼓勵該案例求助者多讀一些充滿正能量的書籍、多看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影視劇,從中學習主人翁的一些美好品質,讀懂和看懂世間百態,從書中或劇中得到心靈的洗滌,從而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失敗,微笑面對人生。該案例求助者在后續的隨訪中表示已讀完一本書籍,從中體會到了人生的真諦,對自己曾經的一些不良信念感到懊悔。

總結:

該案例中熱線求助的艾滋病感染者經過心理護理后,其消極情緒明顯改善,且對自己的過激行為極其后悔,目前其積極參加社會公益組織,竭盡全力去愛自己的家人,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其表示找到了人生的真諦。該求助者還表示將堅持服藥、好好活著,會一直心存感恩之心,感恩所有幫助過他、給過他溫暖的愛的人,再也不會做出過激行為。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作為一群特殊人群,其不僅承受著來自軀體的痛苦,同時還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社會各界應對這些特殊人群多一些關心、理解和包容,少一些責備、謾罵和歧視,把溫暖的愛心奉獻給他們,多給他們心理支持,讓他們少一些孤單、絕望,從而使他們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感受到社會各界給他們的溫暖的愛。

參考文獻

KESSLERR C, BERGLUNDP, DEMLERO, etal.The ?epidemiology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 ?rvey ?replication(NCS-R) [ J] .JAMA, 2003, 289(23):3095 -3105.

LYONDE, MUNROC.Disease ?severity ?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in ?black ?Americans ?infected ?with ?HIV[ J] .ApplNurs, 2001, 14(1):3 -10.

TURRINAC, FIORAZZOA, TURANOA, etal.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personality ?variables ?in ?HIV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travenous drug-users[ J] .JAffect Disord, 2001,65(1):45 -53.

BURACK JH, BARRETTD C, STALLR D, etal.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CD4 ?lymphocyte ?decline ?among ?HIV-infectedmen[ J] .JAMA, 1993, 270(21):2568 -2573.

KAHARUZAFM, BUNNELLR, MOSSS.Depression ?and ?CD4 cell count ?among ?persons ?with ?HIV ?infection ?in ?Uganda[ J] .AIDS ?and ?Behavior, 2006, 10(suppl):105.

JINH, ATKINSONJH, YU X, etal.Depression ?and ?suicidality ?in ?HIV/AIDSin ?China[ J] .JAffect Disord ?2006, 94(1 -3):269 -275.

Judd F, Mijch A, McCauseland J, etal. Depressive Symp-tom in ?Patients with ?HIV Infection: A Further Exploration[ J ].Aust N Z J Psychiaty,1997,31(6):862-868.

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專家委員會.心理治療學[M].201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35.

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專家委員會.心理治療學[M].201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40.

猜你喜歡
干預措施心理危機心理護理
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相關因素臨床分析
96例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療體會
我國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影響因素與干預措施研究
大學生心理危機表現以及應對策略淺析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專業化干預
警衛官兵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