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目標轉譯中“檢查單”的設計和運用

2019-10-08 06:37仇閩燕
語文建設·下半月 2019年5期
關鍵詞:板塊目標設計

仇閩燕

課程改革進入“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總目標”階段后,教學目標的設定越來越得到重視。不少學者發出呼吁:教學目標不應是自上而下的“命令”,而應該是源自學生學習需要的,以學生為主體來提出的學習愿景,教學目標應該轉譯為學習目標。這一“轉譯”意味著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習的目標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目標不再僅由教師確定、教師執行、教師檢測,而轉為由師生共同商定,在學習過程中共同執行,學習后共同檢測,這樣學習才能真正發生改變。教學目標到學習目標的轉譯確實有多種策略、途徑、方法。本文與一線教師分享的是“檢查單”的設計和運用。

乘坐飛機時,乘務長和乘務員在起飛、下降等環節,都要對照‘‘檢查單”對操作進行檢查。通過搜索發現,不單是乘務員有“檢查單”,包括機長、副駕駛在內的各個崗位,都有不同的“檢查單”。例如“波音737系列飛機飛行操作快速檢查單”大概是這樣的——

飛行前:

氧氣——測試,100%

導航轉換和顯示開關——正常,自動

停留剎車——剎住

發動機啟動手柄——切斷

起動前:

駕駛艙門——關閉并鎖上

旅客信號—鎖上

方向舵和副翼配平——靈活,0位

滑行和起飛簡令——完成

在每一次的飛行過程中,機組人員都會執行這份“檢查單”。他們兩兩配合,一個人讀,一個人檢查,逐項核對,以免遺漏。奇怪的是,他們每次都要拿著檢查單讀。我曾經專門詢問過機組人員:“讀了這么多次,絕對能背下來吧?”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出于謹慎,操作流程規定還是要“照單念”。于是,我不禁又對“檢查單”到底有什么特點產生了興趣。

第一,分板塊羅列?!皺z查單”是流水賬,但也不是籠統的。它分成幾大板塊,各板塊中的內容又有細分。第二,分步驟呈現。在每個階段該做什么并不是隨意或者凌亂的,而是根據流程設計的最佳推進序列。第三,強調操作效果。在每一項要做的事的后面,都有對跟進操作結果的表述。聯想到教學設計,“檢查單”對一線教學大有啟發,特別是在效果評價方面,教師之前對于到底怎么教,教了有沒有用,教后能否跟進檢測,效果是否能被評估,一直是說不清也不愿意去說清的。如果有了“檢查單”,教學中“做什么”“做了沒有”“做得怎樣”會變得清晰。心里明白,方可執行,效果也才值得預期。而且“檢查單”是具體操作者在使用,用以檢查教學的整個流程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可以實現對學習目標的確定與檢測。

借助“目標研制”尋找象征物和便于學生理解與操縱的象征性原理,我們從飛機操作中的“檢查單”得到啟發,設計研制教學中的“檢查單”。

一、“檢查單”什么樣

根據航空公司的“檢查單”,教學中的“檢查單也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部分描述學習活動的具體實施行為,中間使用“——”,后部分描述該行為的檢查效果。例如“檢索文本,確定文中出現的角色——已統計”。前部分“檢索文本,確定文中出現的角色”,就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到文中出現的角色,確定角色的數量;后部分的“已統計”,則是對這一學習活動是否完成的結果描述。

二、如何設計“檢查單”

1.緊跟教學板塊

教學分為幾個板塊,“檢查單”就可以根據教學板塊生成相應的板塊。例如,福建省福州市教研員何捷老師設計并執教統編本教材三年級下冊《鹿角和鹿腿》時,教學分為五個板塊進行:認識“鹿”字,激趣導入;初讀課文,探索寓言中的道理;抓住描寫心情變化的句子,感受鹿領悟道理的過程;復述故事;辨析兩種觀點。根據教學板塊,“檢查單”也可以設置為五個板塊,即“激趣”“初讀”“感悟”“復述”“辨析”?!皺z查單”的設計緊跟教學板塊,成為教學設計檢測的一種手段。

板塊有大小之分,從更大的范疇看,每一課時的教學是一個板塊,每一節課的教學也是一個板塊;每一個單元的教學是一個板塊,整冊課本的教學也是一個板塊……“檢查單”緊跟教學板塊設計,是一種泛在的狀態,有無限的研發空間。當然,一線教師可以走更為踏實的研究路徑,從設計好一個個微觀的、局部的“檢查單”開始,逐步累積為宏觀的、整體的“檢查單”系統。

2.呈現目標細化

一節課的教學,有特定的教學目標;課堂上的不同板塊,有不同的教學目標。有時候,目標的表述過于籠統;有時候,目標的設定過于簡單。這些都給執教者帶來困惑:教著教著就教偏了,不知道教到什么程度算是“教好了”,無法判斷學生學到什么程度算是“學會了”。借助“檢查單”的設計,可有效實現教學目標的細化。細化才能更好地落實。例如何捷老師在執教《鹿角和鹿腿》時,設定的總教學目標為“閱讀故事,發現其中的道理”。這是較為宏觀的表述,借助“檢查單”,可將其細化為:

(1)自由閱讀整個故事——已閱讀

(2)通過檢索式閱讀,發現故事中表述道理的句子——已發現

(3)通過細讀故事,探索道理是如何一步一步呈現出來的——已知曉

(4)復述故事,將閱讀收益轉化為個性化表達——已轉化

(5)辨析與道理有關的句子——能辨析,會說理

(6)產生屬于“我”的感悟——已產生

不僅在整篇故事閱讀中可以用“檢查單”細化目標,在各個板塊的教學中,都可以借助“檢查單”繼續細化目標。如何捷老師執教《鹿角和鹿腿》時設計的“復述”教學板塊,“檢查單”可以將“復述”這一目標細化為:

(1)能借助故事文本,同桌互助復述——能合作

(2)能優先復述故事的高潮部分——能復述

(3)能增補復述完整故事——完整復述

(4)能加入自己的理解,實現對復述的拓展,對故事的再造——有創意

3.注重自我核對

借助“檢查單”,實現對教學目標的“自我核對”,也就是提示教師要努力實現從設置“教學目標”轉變為研制“學習目標”。當從教師教學角度出發的“教學目標”轉變為以學生學習的立場提出的“學習目標”時,“教”就實現為“學”服務,真正為學而教。在這個過程中,目標需要被看見,實現“可視化”;目標需要被理解,實現“簡易化”;目標需要被執行,實現“交互化”。這三者合并后的最佳選擇,召喚并催促“檢查單”的設計、誕生。

例如,何捷老師關于習作《這樣想象真有趣》的教學設計,尤其注重這一方面。習作任務為:選一種動物作為主角,大膽想象,編一個童話故事。同時,教材作了如下提示:一旦動物失去了原來的主要特征,或是變得與原來完全相反,它們的生活會有什么變化?又會發生哪些奇異的事情呢?教材還給出了示范:母雞能在天上飛,螞蟻個頭比樹大,老鷹膽小如鼠,蝸牛健步如飛……

編故事是學生的拿手好戲,而且在這個單元中,學生讀了《方帽子店》《漏》《棗核》《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四個有趣的故事。教材范文中有故事如何開頭、如何展開想象等各種有益的示范。因此,寫出想象故事不難,不能列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寫好想象故事,讓想象故事有趣,才是真正的難點,也就是真正的目標。而“檢查單”的設計,讓目標從“教”的要求,轉譯為“學”的對照,讓學生在寫作后能依據“檢查單”實現自我核對?!皺z查單”可設計如下:

(1)我選擇了想象故事的主角——主角為動物

(2)我的開頭符合本單元故事開篇的技巧——開篇出現主角

(3)我在文章開始部分交代了故事的要素——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出現

(4)我的故事中主角的特點與往常不同——出現反差

(5)我讓主角在故事中有特別的經歷——寫出過程

(6)我讓主角用特殊方式處理經歷的事件——突出反差

(7)我寫出了故事的結局——感到意外

三、怎樣運用“檢查單”

1.在教學前擬定

“檢查單”是用以對照教的目標,檢測學得是否有效。因此,在教學前擬定“檢查單”,成為教學設計第一階段的重要任務。根據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合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一書中提出的“逆襲式”設計原理,確定教學目標逆襲為教學設計的“頭等大事”,是教學設計的第一階段就要完成的任務。而當教師完成“任務確定”后,隨即就可以同步設計“檢查單”。

2.在教學中實踐

在教學推進過程中,每當一個階段的學習任務完成,都可以用“檢查單”進行實時對照,及時檢測。如之前提到的“復述”部分的“檢查單”設計,在復述學習結束后,就可以進行逐一核對,檢查完成情況。結合教學實踐運用“檢查單”,能讓每個教學板塊的實施落到實處,讓學習過程變得清晰可見,讓學習效果真實可驗,讓學習中出現的漏洞與問題及時得到彌補與解決。

在教學中的運用實踐,可以分為個體獨立實踐與同伴互助實踐兩類。即可以由學生個人對照“檢查單”,實現自我檢查,也可以由同伴互助,相互檢查。便于學生個體使用的“檢查單”,在設計時,多以“我能”“我會”等語言來命制,凸顯“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與主動性;交由同伴互助使用的“檢查單”,在設計時,可以突出描述學習項目,在“我問你答”的交互式對照中,互相驗證學習項目是否已經完成。

3.在教學后改進

所謂的“教學后”,泛指教學各個階段完成后,例如一節課中的一個板塊教完之后,所有課時教完之后,整個單元學習任務完成之后,整本書學習完成之后。各個階段的教學之后,原則上都應修訂“檢查單”。但在具體操作中,改進“檢查單”的最佳時機有兩個:“完整教完一課之后”與“完整教完一個單元之后”。

“完整教完一課之后”,以“檢查單”對照學習目標,檢測目標是否達到。同時修訂“檢查單”,更為準確地描述目標,促進教學設計的調整,提示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采用更為恰當的學習策略,實現目標。這些調整都對下一次執教有改善和促進作用。通過改進,可以確定更為精準、細致、可操作的目標。

“完整教完一個單元之后”,要縱覽整個單元中各個環節設計的“檢查單”,實現整體性調整。這樣的調整和修訂,辛苦在一時,而效果是深遠長久的。教完一輪之后,能形成一整套更為適切學情,符合學習需要,促進學習目標實現的“檢查單”。

四、“檢查單”由誰來轉譯

“教學目標不能再僅由教師掌控和把握,教師可以使用學生容易理解的方式,促進學生認識與理解相應的教學目標,弄清楚怎樣才是成功的學習,這就是轉譯?!睆摹敖虒W目標”到“學習目標”的轉譯中,“檢查單”猶如一個媒介,也如一個平臺,在這里,教師、學生可以在確定“目標”這一項目中,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師生共進。

特別是向“學習目標”的轉譯,讓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未來也將成為終身的學習者,在當下的教學中要做一個“明白人”。所謂“明白”,就是要清楚地知道:在學習活動中,我該做什么;在學習活動階段結束時,我該掌握些什么,我能用到什么技能;在未來的學習中,我還有哪些可能……目標不再“神秘化”,轉為“透明化”“可視化”。轉譯目標,讓學生專注于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這一主體能動性、主觀愿望的激活,將產生巨大的學習動機,自覺監管學習行為,主動調節學習心理,減少對教師的依賴,最終實現目標。

基于此,我們主張“檢查單”的轉譯設計可以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由教師設計,在剛開始使用的時候,教師應該優先設計,做好示范,同時還可以邀約學生參與設計過程,同時用“檢查單對照教學執行,檢測教學效果;第二階段,在使用“檢查單”一兩個單元之后,可以讓學生參與設計,此階段教師依然是主導,輔助學生設計,把關審定設計結果,進入師生合作設計過程;第三階段為學期末的單元學習階段,學生可以自行設計“檢查單”,即便出錯,也是經典的“嘗試錯誤”的學習歷程;第四階段是學期末,也可以延展到假期,可以組織師生針對“檢查單”的調整,共同完成一個學期的學習“檢查單”。此過程與“深層學習即理解”(deep leaming as understanding)的隱喻不謀而合?!皩W生不僅從世界中接收智慧,而且試圖理解為什么要接收”,當然,這樣的轉譯過程,需要經歷學習。以上四個階段未必都能順利推演,有時可能需要倒轉,回車到第一階段;有時可能需要跳躍,一切都由學情而定。

猜你喜歡
板塊目標設計
BUBA臺燈設計
本周熱點板塊表現個股
本周熱點板塊表現個股
有種設計叫而專
一周熱點板塊個股表現
A股各板塊1月漲跌幅前50名
匠心獨運的場地設計畫上完美句點
設計之味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