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優勢推進拜城縣特色經濟作物結構調整

2019-10-09 13:42古麗扎帕爾·巴拉提
農家致富顧問·下半月 2019年8期
關鍵詞:結構調整

古麗扎帕爾·巴拉提

摘 要 目前經濟作物在我國農業建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抓好經濟作物結構調整能夠不斷提升農民的收入,更好的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進行解決。隨著近幾年拜城縣經濟作物生產面積不斷提升其經濟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變化,但同時在進行經濟作物生產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經濟作物品種區域布局以及結構不夠合理、品牌較少,其次產業銷售脫節利益分割現象較為嚴重,這也對經濟作物區域化發展產生了阻礙作用。

關鍵詞 拜城縣;特色經濟;結構調整

一些大型的經濟作物在全國占有較為重要的位置,同時也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相應的影響。拜城縣資源豐富其環境非常適合進行精細作物的區域化布局,同時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能夠發展特色蔬菜,花卉以及一些密集型產業,因此本文針對拜城縣特色經濟作物結構調整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1 拜城縣特色經濟發展產生阻礙的因素

首先,拜城縣經濟投入嚴重不足這也導致種植基地逐年減少,在基礎設施不夠完整的條件下因為資金缺乏,很多設施內部配套設備不夠,一些道路溝渠和種植設施相對簡陋,無法抵御自然災害,同時也缺乏相應的技術指導。其次實行粗放式管理也就無法提升經濟收益,即使拜城縣建立了較大的蔬菜批發市場,但是由于市場內部多年沒有得到啟用,致使一些其他鄉鎮大部分批發市場規模較小,沒有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使交易方式相對單一,在進行包裝深加工品牌以及銷售環節比較落后,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腳步,也無法和現代物流外銷方式相銜接,這也降低了產品的可得收益。同時種植戶文化素質較低,沒有先進的思想觀念,不具有足夠的商品意識,沒有認識到無公害生產的好處,也沒有對商品化市場化給予一定的重視,農民經濟合作社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發展落后沒有先進的信息服務和技術,無法將經濟作物生產與城市接軌,這也成為了制約特色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拜城縣種植戶大部分屬于小規模范圍生產,基于精耕細作經營為主要生產方式,規?;潭认鄬^低,即使存在一些鄉鎮規模種植存在一定的優勢。但是伴隨著我我大市場和流通的格局變化,市民逐漸提升了對生活的品質要求不斷追求品牌化,優質化和綠色化。在市民消費習慣轉變的過程中一些小規模種植的缺點也逐漸暴露出來,小規模種植無法達到產業化標準,同時沒有較為強勁的龍頭企業進行帶領,降低了市場運作機制的有效性。一些訂單農業和期貨異地營銷的過程中,一些老板的運作方式有所進步但是還沒有完善,其穩定性相對較差。市場流量有限加工方式效率較低,同時加工方式還屬于傳統加工水平,沒有進行精加工和深加工,因此其市場化運作還需要相應的完善和提升。

目前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以及種植過程中農藥的大范圍使用都致使農業投入監管難度不斷提升,特別是在夏季的時候病蟲害不斷發生,因此一些種植戶在進行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大劑量超范圍的進行農藥的使用。這種使用會導致作物農藥殘留超標對農產品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同時種植戶在施肥的過程中對于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成為了影響作物質量的另一因素。因為基地建設投入力度較小,沒有實行精細化管理,同時農產品商品率較低,這也縮減了標準化基地的效果,無法建立高標準的農業示范基地,也無法起到相應的帶頭作用。其次,地域品牌知名度較差,對于現有產品品牌的利用率相對較低,都導致經濟結構調整沒有落到實處。

2 加強特色經濟作物發展的幾點建議

需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和需求對種植結構進行調整并結合實際情況,不同區域地形和產品的流向進行相應的實驗和推廣,打造特色產業,實現一村一品牌。同時還要利用當地自然氣候進行在栽培建設相應的瓜菜產業帶,生產反季瓜果蔬菜,還要建設基于鄉鎮為主的西瓜產業帶,更好地建成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帶動全縣瓜菜產業的不斷發展。同時想要更好的對輸水管道建設進行優化就應該將飲水路旁做好,還要更好地實施噴灌工程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1]。

為一些市場布局進行優化,利用蔬菜批發市場進行加快建設。其次在各地建立相應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更好的提供綠色通道,對市場體系進行健全,從而建造城內外相通,遍布城鄉的上銷售網絡,更好的對銷售渠道進行拓展。還要基于互聯網的思想來進行有機農業的開發,不斷構建電商銷售體系,促進電商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結合,扶持相應農業專業合作組織,不斷推動營銷公司等一些經濟組織的發展。對農產品市場建設進行相應的規范和管理,實現廠供銷密切結合的產業化道路,更好的發展區域化生產專業分工和市場化經濟格局,實現產銷一條龍的經營系統,構建完整且覆蓋面較廣的農業生產系統實現分析,預測反饋以及整理的發布工作[2]。

基于強化擴大和優質的要求不斷對市場需求進行探索,尋找市場適合的管理體制和營銷機制更好的培育和帶領一批具有競爭力,加工力強的龍頭企業以及科技型龍頭企業進行特色經濟生產基地的發展。不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培育,加速企業和合作社之間的聯系,實現企業合作社,協會農戶的新型生產經營模式,促使土地制度創新的形成。打破小農經濟的阻礙實現土地的靈活轉動,讓一些種植農戶能夠獲得更多的土地種植權,從而促進土地利用率的提升,降低土地的荒廢率,實現先進技術的推廣使用。圍繞有機產品和綠色產品打造綠色生產使綠色理念融入到企業經營和發展過程中,從而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等共贏的局面[3]。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經濟作物產業化建設的時候,需要抓好其中的關鍵和核心保證龍頭企業建設的穩定性,同時基于當前生產基地建立一套較為靈活多變的經營體系,更好的對龍頭企業和農戶進行結合,實現引資入戶勞動結合,更好的建立較為穩定的利益連接機制,從而實現經濟作物的結構調整。

參考文獻:

[1]丁桂華. 強化優勢推進建平縣特色經濟作物結構調整[J]. 農業與技術, 2017(4):142-142.

[2]馮玉強. 建平縣推行農業共營制存在問題及建議[J]. 新農業, 2017(23):45-46.

[3]田旭, 張淑雯. 單位面積利潤變化與我國糧食種植結構調整[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16(6):59-71.

猜你喜歡
結構調整
遼寧對外貿易結構調整對策分析
農業供給側改革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啟示
關于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現狀及完善途徑
引入產業投資基金與優化國有資本布局
機電類高職院校專業布局與結構調整研究
淺析“互聯網+”新常態下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沈陽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對策研究
2016—2020:未來五年的五大挑戰
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新常態下兵團三化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