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陽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對策研究

2016-07-06 09:29沈平
2016年21期
關鍵詞:結構調整國企改革創新

沈平

摘 要:激發國有企業活力是振興沈陽老工業基地的重要任務。本文結合沈陽國有企業運營狀況,針對其存在的體制困境、市場困境和創新困境,提出了加快制度變革、實施創新驅動和開展示范工程等推進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對策。

關鍵詞:國企改革;創新;結構調整

在沈陽的經濟構成中,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地位突出,相當部分的國有企業產業基礎較好,關聯性強,是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工業結構的重要依托。因此,激發國有企業活力是振興沈陽老工業基地的重要內容。

一、沈陽國有企業的基本情況

統計資料顯示,截止到2014年末,沈陽有國有企業177戶,2014年產值2527.2億元,占全市的18.0%;利稅373.4億元,占全市的32.8%;從業人員17.1萬人,占全市的19.4%。隨著企業改革的持續推進,一些大型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沈鼓集團、沈陽機床集團、北方重工集團、特變沈變集團等成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沈陽機床集團的i5數控機床、北方重工集團用于隧道工程、電站和煤炭采掘的高端裝備,沈鼓集團的大推力往復式壓縮機、核電泵類產品等在國內同行中占據領先優勢。但在宏觀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多數國有企業出現負增長,傳統制造業技術設備老化、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小等頑疾進一步凸顯,我市正面臨著嚴峻的下行壓力,穩增長的困難前所未有,國有企業對工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減弱。

二、沈陽國有企業現存的主要問題

近兩年來,沈陽國有經濟運行質量并不高,無論是體制機制等宏觀層面,還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微觀層面都面臨諸多共性問題,具體表現為體制困境、市場困境和創新困境。

(一)體制困境

國有企業活力不足的核心癥結是體制機制改革嚴重滯后。沈陽國有企業雖已大多數完成股份制改造,但產權單一、國有股獨大的現象仍比較普遍,遠遠高于國內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平均40%的國有股比例。產權結構的相對單一導致了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與經營者行為存在著復雜的狀態,一方面政府對國有企業的運營仍有一些不合理的干預,企業社會包袱沉重,轉型發展受到資金限制;另一方面也助長了國有企業安于現狀的守業思維,習慣于享受國家、省、市政策優惠,自身轉型發展的內在動力不足,技術、人才管理模式仍具有明顯的封閉烙印。面對經濟環境變化和非國有企業以其較低的成本、經營的靈動性以及對外部先進模式的快速吸收帶來的強烈沖擊,部分國有企業危機感不足,行動緩慢,經濟效益水平迅速下降。

(二)市場困境

當前,全球經濟正處于深度調整的關鍵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也步入新常態,資源和環境約束不斷強化,投資和出口增速明顯放緩,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規模擴張的粗放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面對經濟環境變化和非國有企業以其較低的成本、經營的靈動性以及對外部先進模式的快速吸收帶來的強烈沖擊,部分國有企業由于傳統產品占比大,危機感不足,行動緩慢,導致產能過剩、訂單持續下降、市場需求萎縮等供給側矛盾突顯。調查數據顯示,受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和制造成本增加的影響,我市國有企業中反映訂單不足和一般的企業占78%,人力成本增加企業占65%,原材料成本上漲的企業占31.7%。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消化過剩產能、調整產品結構、提質增效已刻不容緩。

(三)能力困境

首先是產品成套和基礎配套能力不足,無法實現由“生產性制造”向“服務性制造”的轉變。部分具有實力的大型制造企業雖然在石化、礦山、輸配電等方面有一定的成套能力,但總體來說成套水平還不夠高,由于沒有工程設計、總承包資質,在國家大型工程中競爭不過大型央企;多數中小企業則由于資金、人才及創新驅動力不足而導致設計、制造和加工能力薄弱,工藝(軟件)和設備(硬件)配套水平欠佳。

其次是協同創新能力不足。沈陽雖然具有良好的技術和科研基礎,但科研院所、高校等機構與制造企業缺乏良好的信息溝通以及成果轉化機制,產學研合作嚴重缺失。統計顯示,沈陽企業大多選擇自主研發的科技創新方式,自主研發比例約占58%,委托高校、科研單位研發的占7%,與高校、科研單位聯合研發的占12%,平均每年只有7%—8%的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低于全國10%的平均水平。

三、沈陽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的對策建議

加速推進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一方面要著力清除體制機制障礙,構建和完善國有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激發企業內在發展動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創新能力建設,促進國企向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引領力,真正成為區域振興的帶動者。

(一)轉變政府職能,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

首先應加大政府簡政放權力度,取消制約國有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政策性負擔,解決國有企業承擔的社會職責,建立起高效的委托代理機制與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機制,既充分發揮國企的自主權。又保障政府對國有資產的剩余索取權。通過推進職業化經理人市場建設,建立市場化的用人、薪酬機制,構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

其次要全面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加快國有企業公司股份制改革步伐,實現國企絕對控制向相對控制的轉化,確保國有產權的健康流轉和非國有資本的決策權。鼓勵國有企業與國有企業、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間根據產業與資本的關聯性進行股權轉換和交叉持股,在廠長負責制、承包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基礎上,通過資本市場與相關制度的調節,促進民營企業的私人股、法人股等以一定比例進入國有企業,增強國有企業主體的多元性,激發其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

(二)實施創新驅動,加速國有企業發展動能轉換

擺脫低端制造的發展模式,國有企業必須摒棄孤立、封閉的發展思想,積極提升外部技術獲取能力和技術整合能力,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合作創新。首先,國有企業要加大自身技術創新投入,建設高水平技術創新機構,以此為載體聚集創新資源和創新人才,實現技術創新成果的內外部轉化;其次,國有企業應與高校、科研機構廣泛對接,建設開放、共享的創客空間和創新平臺,充分利用知識交互效應推進產業共性技術的合作研發,力爭在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最后,有條件的國企還應該放眼全球,積極走出去,一方面精準定位,化解過剩產能,另一方面通過國際合作或海外并購,獲取國際領先技術并做好消化吸收,加速提升自身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

(三)開展示范工程,加快國有企業結構調整步伐

面對供求關系以及資源約束條件明顯變化的經濟新常態,國有企業必須順應制造服務化、智能化趨勢,加快流程優化和產品結構調整步伐。一方面,可依托國家重點工程和重大成套裝備示范工程,重點領域產品智能化提升示范工程、傳統產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程等,推進沈陽機床、沈鼓集團、北方重工等國有骨干企業提升重大裝備的系統集成和配套的能力,不斷拓展自主核心技術裝備的應用領域,躋身國內外工程總包市場,加速實現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智能服務和國際承包商的轉變;另一方面,也要順應制造服務化趨勢,促進大型國企主輔業務分離,強化核心業務能力,外包非核心業務,促進制造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增強服務內涵,與更多的企業形成分工合作、緊密依靠、共存共贏的聯系,實現結構和流程的雙優化。

(作者單位:沈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王鵬.當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研究[D].齊魯工業大學:學科版,2015

[2] 孫蚌珠,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思想理論教育導刊[J].2015.3

猜你喜歡
結構調整國企改革創新
關于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現狀及完善途徑
引入產業投資基金與優化國有資本布局
機電類高職院校專業布局與結構調整研究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