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 井

2019-10-20 09:27鄭語洋
作文·初中版 2019年10期
關鍵詞:公家苔蘚井水

鄭語洋

我家有一口水井,我的成長經歷中總有水井的影子。

我家水井的口是見不著的,井口掩蓋在院子里的磚板底下。抽取井水的,是一個用水泥夯筑的基體,上面有一種由不銹鋼精妙組合成的小東西。用一根細長的空心鐵棒當“開關”——撬架,結合杠桿原理、氣壓原理,一上一下,一提一壓,井水就能從地下被抽出來,流進桶里。北方人稱它“壓水井”,我們這里叫它“搖水井”。

搖水前要先舀一瓢水倒進“井口”,緊捂住出水口,接著握住撬架,上下搖動,不一會兒地下的井水就流了出來,“嘩啦啦”地流在我的手里、腳丫上,奶奶的花盆里,媽媽的浣衣桶里,爸爸的淘米鍋里,爺爺的紫砂壺里……夏天的水清冽甘甜,冬日的水溫潤綿柔。冬天里,我最喜歡的就是去搖水,水剛搖上來時還冒著熱氣哩。

聽父母說,我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就愛往水井旁湊,看他們搖水,在一旁樂呵。這些我已經記不清了,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掌握了搖水的技巧。

在我的記憶里,對搖水這個體力活兒,我總是樂此不疲。我喜歡在陽光下打水,看陽光透過各色的塑料桶,將清澈的井水染上花花綠綠的顏色,水面波光粼粼,細碎的波紋上浮著鉆石般星星點點的瑩潤光澤。這時,我總有一種莫名的歡喜。孩童時,在一桶井水旁,我能自己玩上一天,直到衣裳濕了,發尾滴著水,手在水里泡得皺巴巴的,被大人捉起來打兩下。消停幾天后,我又繼續折騰,完全沒有吃一塹長一智的意識。

上了小學,我常在爸媽未醒前起床,家里和我一樣早起的,還有爺爺。那時候,每當我起床后揉著惺忪的睡眼來到院子里,總能看到爺爺端坐在茶幾旁。他習慣起床后坐在院子里,煮一壺茶,看當天的報紙。半個我高的小茶幾上方翻滾著白茫茫的朦朧水霧,幾個白瓷小茶杯里已盛上青綠色的茶水,茶水上面浮著一層極薄極薄的霧,不斷往上飄,不斷又有霧浮現出來,沒完沒了。我忍不住盯著這繚繞的霧氣看,聞一聞這用井水泡的茶,真香!聽到門口有動靜,我就知道當天的報紙來了。從大鐵門的門縫里取來當日的報紙,討喜地遞給爺爺,爺爺總會夸我乖,抱我坐在他的膝上,戴上老花鏡,讓我跟他一起看報紙。我那時認識的字不多,在把報紙上的圖片細細看了幾遍,答了爺爺問的幾個字后,就從爺爺攤開的報紙下鉆了出去。干啥去?打水哇!隨著越來越亮的晨曦,打來一家人起床洗漱用的井水,這可是我的光榮使命。別看那時我年紀小,好似有使不完的勁兒呢!

第一桶井水都用來燒水啦,“咕嘟咕嘟”,水燒開了,爺爺提起燒水壺裝滿兩個保溫壺。剩下的熱水恰好夠我和爺爺刷牙洗臉。還要打一桶水,給爸爸媽媽還有奶奶用。我站在一旁的小石墩上,先舀一瓢水倒進去,一手捂住出水口,另一只手費力地把鐵棒往上提,再往下壓,先把水引出來,然后用雙手握住纏了布的鐵棒一端,把它往上抬,再用力往下壓,這樣,便能聽見井水從地下歡騰地奔涌出來的聲音。一抬一壓,只能開一次閘門,壓出來的水只夠裝滿一個小鐵盆。只有不斷地抬、壓,才能使清澈的井水源源不斷地流出。

壓了一會兒水,我拍拍有些酸痛的手臂,跑到茶幾前端起一小杯茶一飲而盡,溫度剛好,苦澀的茶水沖刷過口腔,留下滿嘴的甘甜清香。見我又牛飲茶水,爺爺把老花鏡拿下來卡在鼻尖,頭一歪,直盯著我,一臉不滿的神色。爺爺常告訴我喝茶要小口小口品,但每次我都是點點頭后就把這些話置之腦后。我沖爺爺嘿嘿一笑,又端起一杯茶一飲而盡。

壓完水后,出水口總有一些慢慢悠悠落在后頭的水滴,不慌不忙地滑滑梯。滴答,滴答,要等好久,那些從水井里來到地面的“旅客們”才會“下機”結束,安全“著陸”。水井所在的那一塊兒地終年陰涼,地面上布滿墨綠色的苔蘚。地面吸足了水,滑溜極了,雨天一踩,稍不注意,絕對會屁股開花。我就摔過幾次,所以我極討厭那些苔蘚,黏稠的,臟兮兮的。老母雞倒對它們喜歡得緊。在我打完第一桶水后,老母雞便領著它的小雞崽兒到長著苔蘚的地方東啄啄,西啄啄,還要防著我把它的小雞崽兒捉了去。

我一直以為所有的井都和我家的井一樣,直到我稍大些去叔公家,才見到另一種井,真真正正的井。

叔公家的井,井口又大又圓,用石頭混著水泥砌起一圈半米高的厚石壁。趴在石壁上往下望,黑幽幽的,可以看到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水面搖晃著,還有幾片掉落的樹葉漂在水面上。井壁是用磚頭砌成的,一磚一磚整齊地從井下延伸到地面上,磚縫間長滿了墨綠的苔蘚,這些苔蘚在潮濕陰暗的環境里長勢極好,亦有三兩根翠綠的野草扎根于此,隨風搖曳。叔公家打水的方式與我家是不一樣的,這口井很深,不用打水時,用一個大圓木板蓋住井口;需要打水時,把木板移開,將一個系了尼龍長繩的鐵桶丟下去,先把繩子放松些,左右晃幾下讓桶傾斜著沉入井水中,等桶里裝了水,有了重量,桶自然會漸漸下沉,直至裝滿水。打水的人感受到水桶的重量,再用力把繩子慢慢拉上來,打上來滿滿一桶水。這井里的水和我家井里的水一樣清澈、甘甜……

長大后,曾在課本里讀到,一個作者家的井,在夏天時可以當冰箱用。把葡萄、西瓜、西紅柿裝進小桶里,用繩子送著,浸到井水里頭,幾個小時后取出來,就能吃到冰鎮水果了。學這一課時,我忍不住咂吧咂吧嘴,特別想試一試,嘗嘗在井水里浸泡的“冰鎮水果”是什么味道,可惜那時已經沒有機會了。

原本村里就沒有多少口井,家家蓋了新房,裝了自來水,就更找不到井的蹤影了。我至今不知道我家那口井有多深,井壁是什么樣的,是不是也和叔公家的井一樣長了苔蘚。如今,那個被稱作“搖水井”的小東西,也漸漸失了氣力,搖水時不再唱起快樂的歌謠。爸爸將這個小東西修了又修,尾端纏著的布條換了又換,還是沒能讓它恢復當初的神采。

在那場肆虐了百里的洪水淹過后,我再也不能喝到那么甘甜的井水了,再也不能一早為爺爺拿報紙,為一家人打洗漱用的水,甚至連我曾經討厭的黏稠的苔蘚和那只老母雞都不見了。

“搖水井”至今還立在我家院子里頭,不銹鋼上的橡膠早已風化干裂,那鐵棒尾部的布條也破破爛爛的,曾經精巧的關節生了銹。有時,我會不經意地再去撥弄幾下那無精打采的鐵棒,聽它“哐當哐當”地響,恍惚想起小時候搖水弄濕衣裳的情形,想起清早打水的快樂。

(指導老師 郭培旺)

簡 評

跟琦君《春酒》、龍應臺《目送》、賈平凹《一棵小桃樹》相似,本文圍繞一個物件,多方搜尋素材,拉拉雜雜寫來,慢慢悠悠傳情,這就是散文。文章的三個特點值得注意:

一、筆墨蕩得開。水井(壓水井)是另類小眾的老物件,許多學生并不熟悉,作者卻寫到了諸多內容:水井構造、抽水方法、陽光下抽水、清晨早起抽水、井邊往昔生活瑣事、井臺環境等;作者還寫了叔公家的敞口水井、小學課本里的水井。這樣多方開拓,可寫的內容豐富起來,文章也就充實了。其中有些內容是作者親歷,有些是查詢到的資料,有些是閱讀或問詢所得。

二、細節沉得下。浣衣桶、淘米鍋、紫砂壺、保溫壺、鐵水桶,等等,這些紛至沓來的小物件,使得文章可讀性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對壓水時的動作描寫,準確傳神,與叔公家用桶打水形成對比;對井口這一靜物的描繪,細膩生動;更是用寥寥幾筆塑造出疼愛孫子的爺爺形象。這些都得益于對細節的沉淀。

三、感情寫得真。作者選定兒童視角,傳達了無處不在的細膩溫暖的生活情懷,以壓水井為線索,以自己從小到大對水井認識的加深為順序,重點講述清晨早起與爺爺相處的情形、為一家人打水的快樂,溫馨動人,情感真實。讀之,仿佛看到一個小小的身影在壓水井旁玩耍,忙碌,額頭上掛著汗珠,笑容滿面,多么惹人疼愛的孩子啊。文末作者并未直接表露對過往童年生活的懷念,而是寫家家蓋新房、裝上自來水、百年洪水毀滅井水,末尾與開頭的今昔對比,不禁讓人唏噓慨嘆,倍感惋惜,真摯的情感蘊于含蓄的文字中,自有一種感動人心的力量。

(郭培旺老師)

猜你喜歡
公家苔蘚井水
小型物流公司要在服務質量上下功夫
要維護正常良好的政商關系
“小矮人”苔蘚的大用途
苔蘚有足夠的耐心復活
井水的奧秘
苔蘚能“對付”空氣污染嗎?
黏液水腫性苔蘚1例
盤一井水氡異常落實與分析
黃驊埕古1井水位異常研究
試論二十世紀前期滇東漢村公家與會牌的職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