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豆玉米間作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與效益研究

2019-10-21 04:53史銀華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30期
關鍵詞:間作乳油大豆

史銀華

玉米與大豆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因此通過怎樣的方式提高大豆和玉米的種植效益成為當下重點研究課題。隨著復合種植模式的出現,將其有效運用于玉米大豆的種植中,借助玉米與大豆的科學行間比例實現耕種,進而在滿足“以地養地”理念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1、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經濟效益及產量分析

與清作種植相比,復合種植可以確保生態系統的穩定還能保障生物的多樣性;而且復合種植依據不同作物的生理特征,實現作物之間的有效配置達到時空上的優勢互補,不僅提高資源使用率與田地的生產力還可以實現農田增產。使用復合種植技術具有很多優勢條件,例如保障農產品多元化、減少成本投入,提高經濟收益等?,F階段,許多國內外學者就復合種植的有關模式展開深入研究。小麥與玉米進行復合種植是現下農民普遍采取的一種植模式,因為復合種植可以獲得額外的經濟收益;通過對玉米與高粱復合種植、玉米與大豆復合種植進行對比,其發現玉米和高粱進行復合種植能夠獲得更高的產量;在對木薯與綠豆這兩種作物進行復合種植的相關因素分析中得出,復合種植能夠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可是若將木豆連同棉花實現復合種植所得出的實驗結果卻完全不同,清作模式與復合種植模式二者的投產比依次是1:86與1:08,也就是說將木豆與棉花各自清作可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而且影響復合種植作物產量的重要因素就是作物的合理配,而在玉米與豆類復合種植模式方面國內外與取得一定的研究進展。通過對比向日葵、玉米以及大豆這些作物以任意組合的形式進行復合種植,在產量和經濟效益方面最為突出的就是玉米與大豆組合,無論是和其他作物組合種植還是各自清作對比,均具有更高的產量與經濟效益,而且這一模式的土地當量比可以達到1.5左右。

2、簡析大豆玉米間作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主要優勢條件

(1)可持續性。通過這一復合種植技術可以實現作物秸稈還田,能夠培制肥料增強地力、降低化肥使用、優化土壤環境等,有助于現代化與可持續性的農業發展。和以往的單作模式對比,不僅能夠降低土壤流失率還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可提高11%左右的大豆根瘤固氮量,純氮施加量可以下降到4千克沒畝;通過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還可以減少農藥施藥次數。

(2)產量高。在當下相關的帶狀復合種植組合中,可以說玉米與大豆是一對“老搭檔”,借助這兩種作物之間的科學搭配,可以充分使用空間與光能,由此能夠實現品種搭配、密度最優、平衡施肥等相關重點種植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資源使用效率而且農田當量比可以達到1.6。這一模式下的玉米單產和以往間作模式玉米產量相比可以增產11.5%左右;帶狀復合種植下的大豆平均畝產能夠達到110千克每畝,而其最高畝產能達到20千克每畝,也是以往間混作單產的2.5倍左右。而且產值能增加3500元/15畝。

(3)高度機械化。通過科學配置寬窄行能夠實現作物播種機械化、田間管理機械化等,最大限度增加作業效率降低勞動成本,不僅適合農戶經營模式而且也適合農場式經營,減少勞動用工人數可以達到每畝5個左右。

3、簡述大豆玉米間作帶狀復合種植相關技術重點

(1)寬窄分行種植。大豆玉米主要以2種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為主分別是,大豆玉米單行帶狀種植模式、玉米大豆雙行42-18改制種植模式,在選擇種植方式時應該依據地區實際自然情況,進而可以充分使用本地自然資源,提高經濟作物效益與產量。在播種方式選擇完畢后則應做好曬種、拌種等相關工作確保幼苗可以正常成長。例如曬種,要把選擇沒有病蟲、病害的種子暴曬3.5小時左右,進而可以確保其具有較高的發芽概率。曬完種子后就需使用藥劑攪拌,目的是保證種子可以防御地下害蟲的傷害。

(2)病蟲草害的科學防治技術。在苗前播后都需要做好封閉除草工作,使用含量為95.7%的精異丙草胺乳油和500千克的清水配比,噴霧量為790-840毫升每公頃。成苗之后在玉米秧苗3-5葉期、田間雜草3葉期,使用含量為47.8%思維通用型除草劑與500千克清水配比,噴霧量為0.81-1.387千克每公頃。

關于玉米病蟲害的防治,只需依據地區常規技術進行即可。大豆應對黑潛蠅與紅蜘蛛等病蟲進行防治。例如:黑潛蠅應使用含量為47%的辛硫磷乳油與清水1:1000稀釋后均勻在蟲災處噴霧;而紅蜘蛛則需使用含量為73%的滅螨凈乳油1:3:000進行稀釋或者是1:3000稀釋含量為25%的克螨特乳油進行防治;蝸??墒褂煤繛?5%的四聚乙醛粉劑,施加量為0.7千克每公頃。對于根腐病,可以使用含量為4.9%的代森鋅粉劑與740千克清水混合,噴霧量為1.5千克每公頃兌;至于防治病毒病需注意的是對蚜蟲傳播進行控制。

(3)平衡施肥。在對作物施用肥料時應進行統籌,可以依據凈作模式下玉米施肥量進行施肥,氮肥施加量為每公頃260千克、P2O5的施加量為每公頃200千克以及K2O每公頃100千克,關于施肥位置應在挨近玉米種植行的25厘米處,而且大豆底肥不必施加氮肥。針對生長情況過旺的大豆,應在其分枝期施用含量為5%的烯效與700千克水混合,噴施莖葉量為每公頃375千克-7千克。

(4)及時收割?;谠摲N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一定要及時收割玉米與大豆,確保不會延誤下一輪種植。因為大豆與玉米均屬于晚熟品種,因此發現豆葉大范圍脫落時就能收獲,通常收獲期為每年的10月份下旬至11月份上旬。由此,一方面能夠高效使用資源與土地,另一方面還可以確保不會延誤下一輪植物的種植。

總的來講,玉米大豆間作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不僅可以增加糧食產量還能提高其品質,具有高收益,可操作性強,機械化程度高等諸多優勢,因此應大力推廣這一種植技術以此實現農民增收。

(作者單位:152200黑龍江省綏化市綏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猜你喜歡
間作乳油大豆
不同間作模式對山蒼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養分的影響
“60%敵畏馬乳油”農藥對家蠶殘毒性調查
注意防治大豆點蜂緣蝽
從大豆種植面積增長看我國糧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種順利
大豆的營養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核桃柴胡間作技術
魚藤酮乳油中魚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測定
棗棉間作系統光合特性研究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學用藥推薦名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