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間作

  • 間作不同農作物對幼齡楊樹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
    50200)林農間作是以林為主,采取多種經營,以提高生態、經濟效益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生態林業經營模式。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光熱資源的立體作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加短期經濟收益,從而達到以短養長的目的[1]。楊樹速生豐產林由于生長周期長,在間伐以前基本沒有經濟效益,因此采取林糧、林菜、林瓜的間作模式可增加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同時起到滅除雜草、改良土壤的效果[2]。實踐證明,速生楊與糧食或經濟作物間作能夠顯著提高速生楊的生長量。采用大行距林農間作能增加農作物間作年限,

    特種經濟動植物 2023年9期2023-09-12

  • 間作菠蘿模式下不同品種椰子根際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特征
    下降,抗性降低。間作可增強根系效應,改善微生物群落結構,改良土壤環境,增加作物產量[3-6]。椰子幼樹與豆科牧草間種發現,椰子生長速度較單作提高20%~30%[7];與單作椰子相比,椰子間作牧草提升土壤養分有效成分含量[8];椰子常間作短期作物來增加種植收入[9-11]。不同椰子品種根系生長和發育具有不同特性,根際分泌物、根際營養、與間作作物相作也可能存在差異。目前,間作菠蘿對不同品種椰子種植根際區域土壤養分及微生物的影響鮮見報道,因此開展此項研究可為椰子

    中國南方果樹 2023年3期2023-06-15

  • 間作種植模式對色素萬壽菊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馬鈴薯[10]等間作的綜合效益評價研究。本研究以色素萬壽菊單作為參照,對不同樹齡巴旦木、核桃與色素萬壽菊間作模式的綜合效益進行評估,以期為生產中色素萬壽菊種植模式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地概況試驗地位于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烏達力克鄉歐爾達霍依拉村(東經38°32',北緯77°10'),具有暖溫帶大陸干旱氣候特點,四季分明,溫差較大,年均氣溫11.7 ℃,極端高溫41.5 ℃,極端低溫-24.1 ℃,年均日照時數2 860.3 h,熱量豐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1期2023-03-28

  • 姜堰區利用間作控制小麥蚜蟲實現農藥減量的示范試驗初報
    對小麥與不同作物間作來控制前期麥蚜發生數量進行了示范研究,以期為控制整個小麥生育期蚜蟲為害、實現農藥減量、豐富麥田病蟲害綠色示范建設提供技術支撐?,F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供試作物品種供試小麥品種為‘揚麥33’,油菜品種為‘彩油’(元種),大蒜品種為常規品種,大蔥為章丘大蔥,洋蔥品種為‘連蔥9號’和‘連蔥11號’。1.2 試驗設計試驗在位于姜堰區三水街道大楊村的井賢農場內進行。試驗共設4個處理:(1)小麥單作(不施藥)、(2)小麥單作

    上海農業科技 2023年1期2023-03-01

  • 不同間作模式對山蒼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養分的影響
    方面,而關于不同間作模式對山蒼子光合作用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養分的影響的研究報道較少。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山蒼子林地栽培白車軸草、紅車軸草和高羊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山蒼子栽培土壤中水分和養分的含量[10];高群英等[11]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干旱脅迫下,百日草和萬壽菊作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不僅具有觀賞性,且其抗旱性也較好,適合作為間作植物,能夠對土壤水分產生影響。此外,這幾種植物與山蒼子間作均可降低除草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為給山蒼子間作模式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

    經濟林研究 2022年4期2023-01-12

  • 油麥間作對小麥產量優勢分析
    464000)間作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保障糧食安全、應對氣候變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合理的間作種植模式能夠影響作物生長和發展的環境,改變不同個體和群體利用時空間資源的效率[1]。間作是利用作物間的生態位差異,即利用作物間的空間、時間、光能等多種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土壤水分、熱量、空氣、養分等資源得到有效利用,達到高產高效目的[2]。間套作研究中,國際上通常用土地當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來衡量間作是否具有

    農技服務 2022年11期2022-12-01

  • 間作優勢的光合生理機制及其冠層微環境特征*
    730070)間作歷史悠久,在全球溫帶和熱帶地區應用廣泛,在非洲、美洲、印度、南亞等地區十分普遍,中國每年間作播種面積超過3300 萬hm2[1-2]。眾多研究證明,間作不僅能提高單位耕地產量、土地利用率[2-4]及資源利用效率[4-6],同時具有增加土壤碳氮儲量[2,7]、降低溫室氣體排放[3,8]、減少病害[9]等多重生態功能。在集約化種植負面效應被不斷放大的今天,如何進一步發揮間作優勢是現代農業的研究熱點之一。間作作物種間關系復雜,當作物種間為互利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 2022年11期2022-11-16

  • 鮮食玉米種植密度對鮮食玉米、大豆間作系統產量和產值的影響
    00)玉米、大豆間作是我國傳統農業生產中一種重要的間作種植模式,有利于農產品均衡供給。隨著農業生產機械化的發展和種糧比較效益的變化,我國大豆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對大豆的需求主要依靠進口。隨著人們對食品品質要求的提高,鮮食玉米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市場需求旺盛。因此,提高大豆、鮮食玉米產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對玉米、大豆間作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玉米與大豆[1-12],而對鮮食玉米與大豆間作模式的研究報道較少[10-12],關于鮮食玉米不同種植密

    種業導刊 2022年5期2022-10-14

  • 農業間作模式對土壤酶活性和土壤養分的影響
    成就。尤其是農業間作方式的改進,有利于充分利用種植空間、提高資源利用率。此外,對土壤酶活性和養分的研究,直接關系著農作物的收成和土地利用率,其重要性不可小覷?;诖?,本文對樂山地區農業間作模式對土壤酶活性和土壤養分的影響加以研究,旨在通過二者關系的研究,進一步提升當地農業發展水平,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為提高農業土地資源利用率提供借鑒。1 農業間作模式1.1 農業間作模式概念農業間作一般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長期內播種幾種作物,分行或分帶相間種植兩種或兩種以

    河北農機 2022年9期2022-04-07

  • 不同間作物對連作葡萄生長影響初探
    代化發展。目前,間作作為緩解連作障礙的措施之一,表現有效,且方法簡單,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已有研究發現,長期連作的棉田間作洋蔥,可使棉田土中化感物質含量降低67.9%,棉花根長、根質量提高54.5%、45.7%,凈光合速率增加12.2%;西瓜間作小麥可提高西瓜內WRKY6等抗病基因表達,使西瓜枯萎病的發生率降低20%??梢?,合理的間作可以有效緩解連作障礙。但目前關于果樹連作的間作體系研究較少,尚沒有適合緩解葡萄連作障礙的間作物研究。本試驗選取間作研究

    北方果樹 2022年1期2022-01-21

  • 不同間作模式影響扁桃生長和結果
    年第2 期《不同間作模式對扁桃生長和結果的影響》(作者劉泉鑫等)報道,為了篩選扁桃生長情況良好、產量高且病蟲害發生程度輕的間作模式,以喀什地區扁桃生產中4種常見的栽培組合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為扁桃間作玉米-土豆-玉米(Ⅰ)、扁桃間作毛白菜-冬小麥-蘿卜(Ⅱ)、扁桃間作辣椒-洋蔥(Ⅲ)、扁桃間作萬壽菊(Ⅳ),以非間作園作對照,調查記錄扁桃和間作物的物候期,對扁桃的生長、產量及病蟲害發生情況等進行調查和測定,分析不同間作模式對扁桃生長情況、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

    中國果業信息 2021年7期2021-12-01

  • 小麥玉米同步增密有利于優化種間關系而提高間作產量
    關注[1-2]。間作是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生產力較為普遍的高產種植模式, 在國內外廣泛應用[3-4]。研究者發現[5], 間作增產的主要原因是對需求特性不同的作物提供了生態位分離的基礎, 促成了作物間競爭與互補, 提高了資源利用, 即作物種間關系是影響間作產量的重要原因。優化種間關系是提高間作增產優勢的生態學基礎[6], 也是多熟種植體系重要研究內容。間作作物因在共生期共同利用空間和各種資源而發生競爭, 而間作系統早熟作物收獲后, 后熟作物單獨生長會得到時空恢

    作物學報 2021年12期2021-10-05

  • 不同花生棉花間作配比下的土壤養分、作物產量和收益研究
    深入研究花生棉花間作下其土壤養分、產量表現和收益后擇優推廣,對緩解棉油爭地矛盾、實現用地與養地結合尤為重要。汪寶卿[5]、李海濤[6]等研究認為,花生棉花8∶4大小幅間作種植,年際間換帶輪作,可作為鹽堿地棉花花生復合種植的最優配置。慈敦偉[7]、牛銀亭[8]等研究認為,單作條件下,花生產量和效益最高,棉花產量和效益最小,花生棉花6∶4等幅間作種植,可作為棉花花生復合種植技術的最佳株行配置。研究還發現,花生棉花4∶2間作棉花和花生干物質最大增長速率均最高[9

    山東農業科學 2021年8期2021-09-12

  • 伴礦景天間作方式對辣椒根圍土壤鎘遷移與有效性的影響*
    ]。然而, 有關間作體系土壤環境中GRSP與Cd形態轉變關系的機制尚不明確。超積累植物與經濟作物的間套作是植物吸取修復Cd污染土壤的一種常見實施方式, 可在修復過程中維持一定的經濟產出。能鳳嬌等[25]研究表明, 芹菜(Apium graveolens)與超積累植物伴礦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間作, 伴礦景天生長更旺盛, 土壤Cd含量降低50%, 顯著高于單作處理, 芹菜中Cd含量(0.015 mg·kg?1)也明顯低于國家蔬菜限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 2021年9期2021-09-10

  • 間作黃豆、花生對核桃幼苗及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
    。而最近幾年農林間作已經成為熱點,在太行山區也頗為流行,并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農林間作可以提高林地利用效率,改善土壤理化性質[2-3]。間作模式下林木與農作物存在著緊密的關系,相互影響,有促進,也有抑制[4-5]。已有核桃-綠豆間作、核桃-小麥間作等研究,結果表明:間作綠豆改善了核桃苗的生長環境,有益于增加核桃苗的根系吸收面積、水分運輸以及光合代謝;間作小麥相比相應單作模式有較高土地利用效率[6-8]。已有對核桃間作后光合作用及特性、對間作后根系運動方向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 2021年3期2021-07-24

  • 不同高粱大豆間作模式對產量及水分養分利用的影響
    。豆科禾本科作物間作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但傳統的間作制度無法平衡作物產量和農業可持續發展[6]。為進一步挖掘間作優勢,學者通過對品種特性[7]、配置結構[8-10]、田間布局[11]、播期[12]、密度[13]、少耕密植[14]、施肥水平[15-18]、施肥位置[19]等農藝措施進行研究,提升了間作體系作物群體產量,提高了土地生產力。間作復合群體有利于創造適宜作物生長發育的土壤水分環境,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20];玉米花生間作體系中高耗水作物玉米可能通過

    華北農學報 2021年3期2021-06-30

  • 間作對旱地作物生長發育及生理生態影響的研究進展
    重要的農業實踐,間作廣泛應用于世界的各個地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如在印度和許多非洲國家,豆類、玉米、高粱、粟和木薯等采用間作較普遍[1]。中國早在公元前1世紀西漢《泛勝之書》中已有關于瓜豆間作的記載,公元6世紀《齊民要術》敘述了桑與綠豆或小豆間作、蔥與胡荽間作的經驗,明代以后麥豆間作、棉薯間作等已較普遍,其他作物的間作也得到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來間作面積迅速擴大,有高稈作物與矮稈作物之間或C3作物與C4作物之間的間作等多種類型,如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綠

    中國農學通報 2021年18期2021-04-18

  • 蘋果幼樹間作芳香植物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
    壤碳庫對蘋果幼樹間作芳香植物的響應研究》(作者韓明政等)報道,為了研究蘋果幼樹間作芳香植物對土壤碳庫的影響,設置了空白(CK)、清耕(Tr1)、間作苜蓿(Tr2)、間作薄荷(Tr3)、間作薄荷與苜蓿(Tr4)共5個處理,測定土壤總有機碳、易氧化有機碳、可溶性有機碳等不同形態有機碳含量及碳庫管理指數。結果表明,間作芳香植物提高了土壤中總有機碳、可溶性有機碳以及易氧化有機碳含量,相比清耕分別提高了3.83%,14.74%和8.43%;蘋果幼樹根際土壤中總有機碳

    中國果業信息 2020年5期2020-12-16

  • 不同果樹間作對花生生育動態及產量的影響
    【研究意義】果農間作模式是立體農業的一種, 選擇合適的林木與農作物混合種植模式, 既能促進林木的生長, 又增加了經濟效益[1]。果糧間作種植模式是新疆南疆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模式之一,有70%左右的糧食、棉花等大田農作物與果樹間作[2],而隨著樹齡的增加,樹冠不斷擴大、郁閉度增高,已不適宜玉米等高稈作物間作生長[3]?;ㄉ仓臧?,莖蔓再生能力強、耐踩踏,更適宜林間種植。研究不同果樹間作下花生生育動態及產量的影響,對提高間作下花生產量具有重要意義?!厩叭搜芯?/div>

    新疆農業科學 2020年9期2020-10-14

  • 花生玉米間作高效種植模式
    通過采用花生玉米間作種植方法,可以保證花生產量與玉米產量得到雙重提升,減少土地資源浪費。為了保證花生玉米種植模式的多樣化,相關人員需要結合花生植株與玉米植株的生長發育特點,篩選高效的花生玉米間作種植模式,具體試驗內容如下。1 作物間作種植模式的特點作物間作是指在同一塊土地上,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農作物處于同一個生長周期,分行或者分帶相間種植的方法[1]。作物間作種植模式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還能提高農作物產量。玉米花生間作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禾木科、豆科

    江西農業 2020年3期2020-05-07

  • 冀豐1982與不同作物間作的產量性狀比較及經濟效益分析
    莊050035)間作是利用不同農作物種類生態位差異的一種種植技術體系[1]。 適宜的間作種植模式能有效地改善和優化作物的生長發育,提高土地整體效益[2]。適宜的棉田間作可以提高棉田經濟效益,是解決目前棉花生產中高投入、低收益的一種有效方法。 棉花間作還能夠解決糧棉爭地的矛盾,打破棉花連作障礙,確保棉花產業安全[3]。本研究利用高產、優質、適宜間作的棉花品種冀豐1982 與不同作物間作,分析間作模式對棉花產量性狀以及經濟效益的影響,為棉田間作種植模式推廣、提

    中國棉花 2020年2期2020-03-20

  • 間作對刺梨園土壤水穩性團聚體及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面,而關于刺梨園間作農作物的報道甚少。因在刺梨盛產期前存在成本投入高而經濟回報低的問題,不利于刺梨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刺梨園實施農作物間作,既可對果園起到“以耕代撫”的作用,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果農的經濟壓力,逐漸成為刺梨園地表管理手段之一。果園適宜的間作模式可避免養分的競爭,提高土壤養分狀況。土壤中的有機碳可以促進土壤結構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質,刺激作物生長。在一定范圍內土壤中有機碳含量的多少能反應土壤肥力的高低,因此,可通過測定土壤有機碳含量了

    貴州農業科學 2019年9期2019-10-10

  • 玉米-花生間作行比與磷肥施用對玉米干物質積累及產量的影響
    地區,玉米-花生間作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豆禾作物間作方式,在解決糧油爭地和提高作物經濟效益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玉米-花生間作優勢來源于地下和地上種間共同作用的結果[5]。地下部,間作玉米根系分泌麥根酸類物質可有效活化土壤中難溶性鐵,被與其間作的花生吸收[6],改善花生鐵營養,促進花生固氮,固定的氮又可為玉米提供氮源[7];同時,玉米-花生間作還能增強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提高土壤養分有效性[8-9];而地上部,玉米、花生高矮相間,形成傘狀

    貴州農業科學 2019年8期2019-09-20

  • 鹽堿地枸杞間作不同作物的土壤水鹽變化及鹽平衡
    覆蓋面積小,枸杞間作不同作物種植,充分發揮生物改良鹽堿地的優勢,有助于解決鹽堿地改良問題,同時提高土壤利用率和經濟效益。王升等[19],何子建等[20]研究指出膜下滴灌棉田間作鹽生植物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含鹽量,增加其含水率,還可以增加棉花產量和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诖?,本文擬通過對鹽堿地枸杞間作苜蓿、油菜、堿蓬模式下土壤水鹽變化及鹽平衡分析,研究鹽堿地枸杞不同間作模式下土壤水鹽變化規律及土壤脫鹽效果,以期為鹽堿地改良和利用提供參考。1 材料與方法1.1

    水土保持通報 2019年3期2019-07-23

  • 玉米間作豌豆種間競爭互補對少耕密植的響應*
    730070)間作指在同一個生長季節、同一塊土地上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1],是一種基于生態多樣性的種植模式[2]。該模式可提高單位耕地總產量和資源利用效率,是作物高效生產和低碳農業協調發展的種植模式[3-5]。生產實踐中,禾豆間作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間作模式[6],增效、穩產效果顯著[7]。研究表明,優化種間關系是提高間作效應的生態學基礎[8],作物搭配[9]、空間結構改變[10]、肥水管理[11-12]、密度調整[13-14]等是調控種間關系的常用手段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 2019年6期2019-06-12

  • 玉米‖棉花的作物生理特性及根系特征研究
    843300)間作是我國傳統精耕細作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間作一方面利用科學的種植模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夠緩解不同作物間爭地的矛盾。在不擴大土地面積的前提下,間作能顯著提高糧食產量。與單作相比,間作小區易形成良好的農田小氣候,不僅增加作物對光的吸收效益,還有利于作物的生長發育和提高抗旱能力,間作復合群體可增加對陽光的截取與吸收,減少光能浪費[1]。因此,探究間作種植模式具有重要意義。西北地區是我國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重要生產基地,如果能夠將優良的能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19年6期2019-02-27

  • 玉米間作體系的光合生理生態特征
    的增產潛力。挖掘間作模式下玉米的生產潛力對解決玉米高產高效難題具有現實價值。學者們對玉米間作系統下作物生理生態的響應機制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對不同玉米品種間作[4-5]、玉米間作大豆[6-9]、玉米間作花生[10-12]、玉米間作小麥[13-14]、玉米間作平菇[15]及玉米間作苜蓿[16-17]等間作模式研究較多。其中我國最普遍的是玉米間作豆類,東北、西北、華北和西南地區都有分布[5]。玉米間作系統形成的立體結構會對作物光能利用率產生影響,導致作物的葉面積

    土壤與作物 2019年1期2019-01-16

  • 施氮和木薯-花生間作對木薯養分積累和系統養分利用的影響
    引言【研究意義】間作系統是一種生產能力高、自然資源高效利用的生態系統[1]。合理的間作模式不僅能提高土地和氣候資源利用率,還能促進種植業高效、持續增產和生物多樣性[2]。氮素是調控作物群體結構和生長發育以及提高同化能力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作物對氮的吸收和利用是農業生態系統中氮循環的重要過程,也是作物產量形成的重要基礎[3]。作物干物質生產、氮素吸收和利用是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4]。研究不同木薯-花生間作模式中的養分利用特征,可為木薯-花生合理間作

    中國農業科學 2018年17期2018-09-11

  • 施氮和木薯–花生間作對作物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
    3個月),適宜間作一季短生育期作物?;ㄉ墙鞣N植面積較大的油料作物,2015年全省花生種植面積達16.42 × 104公頃。木薯–花生間作是木薯生產中應用廣泛的間作模式之一。Polthanee等[3]和Kotchasatit等[4]認為木薯–花生間作可提高經濟效益和改善土壤;唐秀梅等[5]認為,適宜的木薯–花生間作行距可提高碳氮代謝酶活性,促進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積累與運轉,提高木薯鮮薯產量和改善品質,改善根際土壤微生態壞境[6],且適宜的間作行距有利于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8年4期2018-08-16

  • 棗棉間作系統棉花產量的形成與影響因素
    03)果樹與糧棉間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單位面積經濟收入,同時在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也有十分突出的作用[1-3]。在新疆地區果農復合種植模式已發展為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農業經營模式,如棗—糧、棗—棉、杏—棉、杏—糧等果農復合種植系統[4]。棗棉間作是新疆地區比較常見的果農復合種植系統之一,其本身是一個結構相對復雜、環境異質性相對較高的系統。棗棉間作系統可實現棗樹與棉花的雙重收益,但棗樹會直接影響間作棉花冠層上方的光合分布,使得間作棉花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18年3期2018-07-04

  • 玉米馬鈴薯間作系統中玉米的恢復性生長
    意義】玉米馬鈴薯間作具有顯著的增產優勢[1-2],因此被廣泛應用于中國[3]、印度[4]和比利時[5]等全球許多地區,以中國云南省為例,該間作模式種植面積在近年已達20萬hm2[6]?!厩叭搜芯窟M展】一般情況下玉米馬鈴薯間作的主體是玉米,因此間作增產的幅度主要受玉米產量影響[7];而玉米產量又受其恢復性生長的影響?;謴托陨L是指,當間作的2種作物種植時間不同時,晚種作物前期受先種作物競爭抑制,生長速度和各項指標比單作小,中后期隨著早種作物趨于衰老而在種間競

    西南農業學報 2018年2期2018-03-21

  • 林藥間作研究現狀與展望
    54900)林藥間作作為我國退耕還林后重要的發展模式,本身是混農林業的一部分,林藥間作,實現了既要生態發展又要經濟效益的林業種植模式,解決了林業生產周期長,經濟效應低的難題,從而實現生態發展和經濟效益共贏,推動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1 林藥間作的實踐經驗隨著國家對生態化發展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林業項目工程優惠政策,并且對進行林業發展的人員給予一定政策上的扶持,在其有效的支持下,我國林藥間作實現了有效的發展,并且獲得了極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

    農業與技術 2018年10期2018-01-18

  • 遼西半干旱區玉米與花生間作對土地生產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干旱區玉米與花生間作對土地生產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高硯亮1,2,3,孫占祥1,白偉1,馮良山1,楊寧1,蔡倩1,3,馮晨1,張哲1,3(1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遼寧省旱作節水工程技術中心,沈陽110161;2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第一中學,內蒙古烏拉特前旗 014400;3沈陽農業大學土地與環境學院,沈陽 110866)【】通過對不同行比玉米與花生間作模式中作物產量、土地生產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較分析,探討間作模式提高土地生產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機理,提出適合于

    中國農業科學 2017年19期2017-11-07

  • 風沙半干旱區仁用杏作物間作對作物光合性能和產量形成的影響
    干旱區仁用杏作物間作對作物光合性能和產量形成的影響白 偉,孫占祥,鄭家明,杜桂娟,蔡 倩,馮良山,楊 寧(遼寧省農業科學院 耕作栽培研究所,遼寧省旱作節水工程中心,遼寧 沈陽 110161)間作能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探討仁用杏作物間作對作物光合性能和產量形成的影響,提出適合當地生態環境的最優間作模式,對東北風沙半干旱區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于2012-2014年在大田試驗條件下設置了仁用杏花生間作、仁用杏谷子間作、仁用杏甘薯間作、仁用杏單作、花生單作、谷子

    華北農學報 2017年5期2017-11-04

  • 不同棉田間作模式對棉花農藝及產量性狀的影響
    003)不同棉田間作模式對棉花農藝及產量性狀的影響劉衛星1,賀群嶺1,張楓葉1,張金寶2,吳繼華1(1.商丘市農林科學院,河南商丘476003;2.河南科技學院,河南 新鄉453003)為完善豫東地區棉花與花生、大豆、甘薯、芝麻、向日葵、糯玉米間作栽培模式,對不同間作模式下棉花農藝、產量性狀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隨間作作物株高的增高棉花的生育期延長,株高增高,單株成鈴數、鈴重、衣分及籽棉產量下降;6種間作模式中,以棉花與花生間作的總產值和純收入最高,分別為

    中國棉花 2017年9期2017-10-17

  • 風沙半干旱區仁用杏間作對作物產量和水分利用的影響*
    沙半干旱區仁用杏間作對作物產量和水分利用的影響*白 偉,孫占祥**,鄭家明,杜桂娟,蔡 倩,馮良山,楊 寧(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遼寧省旱作節水工程中心,沈陽 110161)為了探明仁用杏與作物間作對作物產量和水分利用的影響,提出適合東北風沙半干旱區最優的農林間作模式,2012-2013年在大田試驗條件下對仁用杏作物間作進行試驗,設置仁用杏花生間作、仁用杏谷子間作、仁用杏甘薯間作、仁用杏單作、花生單作、谷子單作和甘薯單作7個處理,對不同處理下作物

    中國農業氣象 2017年9期2017-09-16

  • 玉米與花生不同間作模式研究
    )玉米與花生不同間作模式研究楊順國(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油菜研究所,貴州貴陽 550008)[目的]研究玉米間作花生不同模式,篩選適宜的間作模式。[方法]采用裂區設計,以玉米、花生、原糧產量變化為指標,對不同間作模式進行優選。[結果]1行玉米+4行花生間作模式收獲花生產量最高,2行玉米+1行花生間作模式收獲玉米產量最高,2行玉米+2行花生間作模式收獲原糧產量最高。[結論]2行玉米+2行花生是最高效的間作模式,即最佳的玉米、花生間作栽培模式。間作;玉米;花生花生

    安徽農業科學 2016年35期2017-01-07

  • 果園實行間作套種的優勢與模式
    胡波 白振江果園間作是以自然仿生學、生態經濟學原理為依據,將高大果樹與低矮作物互補搭配而組建的具有多生物種群、多層次結構、多功能、多效益的人工生態群落。果樹結果多數比較晚,為了充分利用環境資源,特別是在幼齡果園,需要實行果園間作或套種。果樹樹體高大,根系較深,能夠占據地面上層空間和利用深層土壤營養與水分。農作物相對矮小,可利用近地面空間和淺層土壤營養與水分。果園間作能夠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以棗樹、核桃、板栗、梨樹等果園采用較多。1 果園間作的生態優

    新農業 2016年11期2016-12-27

  • 施用乙烯利和磷肥對玉米//花生間作氮吸收分配及間作優勢的影響
    肥對玉米//花生間作氮吸收分配及間作優勢的影響焦念元,汪江濤,尹 飛,馬 超,齊付國,劉 領,付國占,李友軍(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河南洛陽 471003)【目的】在玉米//花生間作體系中,噴施乙烯利明顯降低玉米株高,提高花生和間作體系的產量,研究施用乙烯利和磷肥對玉米花生間作氮吸收分配和間作優勢的影響,明確其調控機理,對實現玉米、花生間作高產高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方法】本試驗于 2012~2013 年在河南科技大學農場進行,設玉米單作、花生單作、玉米/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6年6期2016-12-20

  • 溫州不同甜玉米-毛豆間作模式的農藝性狀、產量與間作優勢初探
    不同甜玉米-毛豆間作模式的農藝性狀、產量與間作優勢初探劉永安1,2,潘彬榮1,2,岳高紅1,2,梅喜雪2,許立奎1,2*,張宗宸1,2,周志輝1,2(1.浙南作物育種重點實驗室,浙江 溫州 325006;2.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 溫州 325006)為探索適宜溫州地區種植的甜玉米-毛豆間作模式,對3種間作模式的產量、農藝性狀及其間作優勢進行了分析比較。結果表明,不同間作模式甜玉米的株高均顯著低于單作,而其間作產量Ⅱ卻均高于單作,毛豆的株高均高于單作,

    浙江農業科學 2016年1期2016-08-10

  • 玉米花生間作對玉米光合特性及產量形成的影響研究
    008)玉米花生間作對玉米光合特性及產量形成的影響研究王倩(鄭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河南 鄭州450008)在探索玉米花生間作中玉米光合特性及產量的過程中,對間作玉米進行研究。研究表明:間作能夠將玉米功能葉片內的葉綠素含量提升,轉變葉綠素的構造,明顯提升了凈光合速率。間作令玉米提升了光補償點、光飽和點、光飽和中最大凈光合速率、表觀量子效率以及羧化效率,令CO2補償點顯著下降。間作顯著提升了玉米生育后期單株干物質,加快籽粒成長,顯著提升玉米產量,當量高出其所

    時代農機 2016年7期2016-04-04

  • 基于河套灌區間作種植優勢概述
    式有單作物種植及間作種植。對于河套灌區特殊的農田生態環境,目前該地區在農業上的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在鹽漬化地區種植作物,并同時進行節水灌溉[2,6,8-11]。為了節約水資源和肥料,以及考慮到此地區環境因素,在河套灌區更應該提倡間作種植的種植方式。1 間作種植概述在中國農業生產上,間作是一種古老而又傳統的種植方法[12,13],大約有著1 000年以上的悠久歷史。如今,這種種植方法也被廣泛應用于現代農業中,在水資源短缺及依賴灌水的地區更是受到人們的高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16年8期2016-03-30

  • 農作物間作套種栽培技術
    5602)農作物間作套種栽培技術鄧鈁(彌渡縣新街鎮農業工作站,云南 彌渡 675602)間作套種技術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指的是在同一塊田地上生長時間相似、生產季節相似的2種及2種以上的農作物根據農作物占地寬窄比例,對農作物進行分行或者分帶種植的一種技術?;诖?,圍繞農作物間作套種栽培技術進行研究,以期對今后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農作物;間作套種;技術研究間作套種技術應用在農業生產中有利地推動了農業技術的發展,作為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種植技術,間作

    鄉村科技 2016年29期2016-02-19

  • 根際分隔對玉米/豌豆間作種間競爭及豌豆結瘤固氮的影響
    分隔對玉米/豌豆間作種間競爭及豌豆結瘤固氮的影響李娟,王文麗,趙旭,孫建好(甘肅省農科院土壤肥料與節水農業研究所,甘肅蘭州730070)通過盆栽試驗研究了玉米/豌豆間作條件下,兩種施氮水平(0、0.15 g·kg-1)及三種分隔方式(不分隔、塑料膜分隔、尼龍網分隔)對玉米、豌豆生長及豌豆結瘤固氮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單作相比,玉米/豌豆間作后對玉米的生長和養分的吸收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整個生育期,玉米生物量的增加量隨著豌豆生育期的推進而增加,豌豆苗期、豌豆結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16年6期2016-02-13

  • 哈密大棗幼齡園的合理間作
    大棗幼齡園的合理間作季冬梅隨著哈密大棗建園模式的改進(采用2m× 3m、2m×4m的株行距,栽植后3~4年就可豐產),在大棗幼齡期進行合理間作已成為提高棗園早期效益的一項有效措施。筆者結合近年的棗樹栽培技術研究和生產實踐,就哈密大棗幼齡園合理間作相關經驗總結如下。1 間作原則1)選擇矮稈、淺根性及無攀緣習性的作物,盡量避免間作物與棗樹爭水、爭肥、爭光。2)間作物生長期應相對較短,與棗樹無共同的病蟲害。3)間作物應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同時便于生產和銷售。2

    西北園藝(果樹) 2015年1期2015-02-21

  • 黃土塬區玉米大豆不同間作方式對產量和經濟收益的影響及其機制
    塬區玉米大豆不同間作方式對產量和經濟收益的影響及其機制任媛媛1,2, 王志梁3, 王小林1,2, 張歲岐1,3,*1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楊凌 712100 2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049 3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楊凌 712100利用不同玉米品種(鄭單958和豫玉22)和大豆品種(中黃24和中黃13)在單作和兩種(2∶2和2∶4)間作方式下,研究品種、間作方式對間作系統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

    生態學報 2015年12期2015-02-06

  • 黃土高原不同玉米-大豆間作模式對玉米生長發育的影響
    套作模式中,禾豆間作由于增產和節約化學氮肥等特點而倍受關注,從而被認為是未來可持續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5-7]。在我國,玉米與豆科的間作是一種優勢的種植制度。合理的間作可充分利用資源,提高土地生產力,有效增加地面覆蓋度,防止水土流失,尤其在中低產地區,豆科作物對提高土壤肥力和穩定作物產量有著重要作用[8]。有研究[9]表明,與單作種植相比,玉米/大豆間作群體內玉米的產量增加,而大豆的產量降低或不變,從而使整個體系的產量增加。黃土塬區屬于半干旱地區,水資

    水土保持通報 2014年6期2014-01-23

  • 郁閉后楊樹林下不同間作模式效益分析
    閉后楊樹林下不同間作模式效益分析梁麗容1, 肖興翠2*, 龔細娟1, 梁江欽1, 劉立清1, 張國君1, 唐 潔3(1.泰格林紙集團茂源林業科研中心, 湖南 岳陽 414002; 2.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湖南 長沙 410004; 3.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4)研究了郁閉后楊樹林下間作麥冬、百合和生姜對林木生長、土壤肥力的影響及經濟效益。結果表明:郁閉后楊樹林下間作麥冬和百合對林木生長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間作麥冬、百合第1年,楊樹胸徑連

    湖南林業科技 2013年3期2013-11-20

  •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對大豆/玉米間作種間養分轉移作用機理的研究》通過驗收
    瘤菌對大豆/玉米間作種間養分轉移作用機理的研究》通過驗收。以豆科/禾本科間作為對象,通過大量田間、根系分隔試驗和同位素示蹤方法,闡明了大豆/玉米間作體系接種AM真菌和根瘤菌對間作種間養分轉移作用機制。首先發現在間作體系中接種AM真菌和根瘤菌對大豆生長有協同促進作用,提高了大豆的固氮效率,改善與其間作玉米的氮素營養,使玉米的菌根侵染率提高,是促進大豆/玉米間作種間氮素轉移的機制之一;玉米的競爭作用降低土壤氮素反而提高了大豆的固氮效率;15N示蹤試驗證明主要是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0年6期2010-04-0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