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卒中后急性期系統康復治療的效果以及影響康復因素的評價

2019-10-21 10:00高艷林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影響因素

高艷林

【摘? 要】目的:分析影響卒中后急性期系統康復治療效果的因素,評價其治療效果。方法:調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療的120例腦卒中患者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統康復治療后病情穩定。治療結束后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生活質量評定量表(ADL)評價患者治療后各方面恢復情況。比較恢復不同的兩組患者臨床資料,觀察其是否存在差異,并統計造成差異的原因。結果:治療結束后NIHSS評分≥4分的有31例,<4分的89例;ADL評分≥60分的86例、<60分的34例。經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不同與患者康復治療效果無明顯關系;而卒中半球、介入康復時間、SSRS評分則是影響卒中后急性期系統康復治療的影響因素。結論:系統康復治療可改善提高卒中后急性期患者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而卒中位置、介入康復時間、社會支持情況會影響系統康復治療結果。

【關鍵詞】卒中急性期;系統康復治療;影響因素;社會支持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274-02

系統康復治療是目前臨床上對于腦卒中急性期患者穩定后的主要治療手段,康復治療可促進腦側支循環的重新建立,幫助病灶周圍組織重組,改善神經功能缺損問題,促進預后[1]。但急性期后的康復治療效果受到種種因素影響,為明確影響卒中后急性期康復治療效果的原因,本次研究以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療的120例腦卒中患者為例,通過對治療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差異的研究,分析影響卒中后急性期系統康復治療效果的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療的120例腦卒中患者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統康復治療后病情穩定。120例患者中男65例、女55例,年齡在48~65歲,平均(56.34±10.45)歲,病程在1d~14d,平均(7.23±1.12)d。本次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同意書。納入標準:(1)符合2007年《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2]提出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2)入院時被診斷為急性期,但經治療生命體征平穩;(3)均為大腦半球病變。排除標準:(1)卒中后意識障礙不配合檢查者;(2)伴有抑郁或嚴重精神疾病者;(3)無肢體癱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我院針對卒中急性期的治療,包括脫水降顱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控制血糖、血壓,及時進行溶栓治療。待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48小時后實施系統康復治療,由康復醫師采用偏癱實用訓練技術進行訓練,包括體位控制、改善關節活動范圍、翻身訓練、坐位及站位平衡訓練、身體轉移訓練、步行訓練、日常生活動作訓練等內容[3]。遲緩期以被動關節活動、肌力及肌張力訓練活動、翻身訓練、起坐訓練、主動及被動結合訓練為主,痙攣期可以抗痙攣、誘發分離運動、克服異常模式、步行訓練為主。同時,囑患者家屬配合進行康復治療,共治療3周,初期每次30min,2次/d,后逐漸延長至45min/次[4]。

1.3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生活質量評定量表(ADL)評價患者治療前后各方面恢復情況。比較恢復不同的兩組患者臨床資料,觀察其是否存在差異,并統計造成差異的原因。

1.4 統計學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本組所收集的數據結果進行分析處理,對數據進行描述和非參數檢驗及Logistic回歸分析,顯著性檢驗水平α=0.05。

2 結果

2.1 治療后患者NIHSS及ADL評分情況

治療結束后NIHSS評分≥4分的有31例,<4分的89例;ADL評分≥60分的86例、<60分的34例。

2.2 影響卒中后急性期康復治療效果的因素分析

經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不同與患者康復治療效果無明顯關系;而卒中半球、介入康復時間、SSRS評分則是影響卒中后急性期系統康復治療的影響因素,詳見表1。

3 討論

腦卒中的康復治療對于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于卒中后急性期患者來說,得到正規、系統的早期康復治療對于其上下肢運動功能的恢復,生活質量的提高、神經功能的恢復有重要的意義,也是促使其回歸家庭、重返社會的重要環節。但在系統康復治療過程中,可能受到患者自身原因、環境原因、治療原因等可能影響治療效果[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結束后NIHSS評分≥4分的有31例,<4分的89例;ADL評分≥60分的86例、<60分的34例。經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不同與患者康復治療效果無明顯關系;而卒中半球、介入康復時間、SSRS評分則是影響卒中后急性期系統康復治療的影響因素。首先,卒中部位不同導致的效果不同可能是因為右大腦半球非優勢半球,主要影響左側肢體,而往往人類右側肢體使用較多,所以卒中的患者出院后生活自理能力顯著高于左半球卒中患者。其次,康復治療時間約早的患者效果越好,這可能是因為殘存的皮質組織對于早起康復的反應更大,后期腦的可塑性更大,這對于促進中樞神經功能充足、幫助患者適應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更有利[6]。最后,社會支持程度越高患者康復治療效果越好,這可能是因為家庭和社會支持越高,患者從心理和生理上面對疾病的信心越強,能夠更好的走出疾病抑郁情緒,更愿意參與到康復鍛煉中來。

綜上所述,系統康復治療可改善提高卒中后急性期患者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而卒中位置、介入康復時間、社會支持情況會影響系統康復治療結果。

參考文獻

[1]?? 姜榮榮,陳艷,羅麗娟等.一種新型認知障礙診治系統用于卒中后認知障礙康復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7,32(4):414-418.

[2]?? 饒明俐, 王文志, 黃如訓. 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J]. 2007.

[3]?? 張潔.系統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恢復期病人認知功能、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24):3210-3211.

[4]?? 熊杰,劉佳,劉凱等.針刺結合康復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系統評價[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31(8):903-907,916.

[5]?? 盧濤聲,王國軍,張亞琴等.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肺炎的危險因素及遠期預后分析[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6,29(5):359-362.

[6]?? 楊軼楠,劉洪雁,湯秀英等.腦卒中患者認知康復治療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4,25 (44):60-61.

猜你喜歡
影響因素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