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引領,深度審美

2019-10-21 08:53王敏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19年14期

王敏

【摘要】 ?為再現經典的價值,重塑審美的心性,筆者在藝術特色班開展了一次基于智慧云平臺的經典閱讀課例研究活動。本課例《長亭送別》充分發揚藝術生所長,以智慧云平臺為引領,用具體任務來驅動,分別從意境美、修辭美和人情美三個方面欣賞劇本的曲詞之美,突出重點,分解難點,最終在學生的反復品讀涵泳中,身臨其境,曲徑通幽,達到對文本深度審美的最高目標。

【關鍵詞】 ?長亭送別 智慧云平臺 深度審美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4-073-02

一、課例研究的背景

本學年,我校作為區內智慧課堂試點學校,組織參與了一系列智慧教育大數據云平臺培訓,同時我個人接到學校任務——在藝術特色班開展一次基于智慧云平臺的經典閱讀課例研究活動。

我班是由美術生和音樂生組成的高考特色班,女生占多數,學生語文學習基礎一般,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等都普遍不太理想,而且學生還要把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藝術專業的學習上,這些對我開展本次語文課例研究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為了順利開展課例活動,我先利用智慧云課堂平臺對學生現狀和心理進行了收集和分析,經反饋整理后,發現可以充分發揚其藝術特長來學習一篇美文,而又不多占用學生的寶貴時間,只需比較經濟的課前準備;同時,我又逐篇翻看了所用教材,想不落俗套,摒棄功利的應試態度,選擇一篇具有挑戰性的課文,于是《長亭送別》跳入我的視野。在今天這個效率至上的時代,經典的價值,審美的心性,漸次陌生和遙遠,再加上應試的壓力,學習也就越來越急功近利,這是我想摒棄和糾正的?!白鳛槎喾N藝術形式交融的戲劇,理當成為語文素質教育的一種最佳范式,以中國古代戲曲論之,更應如此?!爆F在中國戲劇衰落了,漸漸被人們所淡忘,但我從不認為它的藝術檔次在西洋話劇之下。所以,我想讓學生真切地感受一下民族戲曲之美。

二、課例研究事件與過程

1.課例研究前期的準備工作

選定篇目之后,我首先對王實甫的《西廂記》全劇重新通讀了一遍,然后反復閱讀課文,盡力讀準讀深讀透,再借助智慧云平臺查閱大量的鑒賞資料,擴展視野,加深理解,最后化用為自己的東西。為了不過多增加學生的負擔,我先將《西廂記》全劇情節提綱挈領詳略分明的自行歸納出來,然后在智慧云平臺公布欄分享,再利用活動課讓學生欣賞影視剪切版的越劇《西廂記》、電影《紅娘》(重點欣賞《長亭送別》片段),在全班營造一股戲曲欣賞的氛圍。在上此課例之前,要求學生首先對照注解和課前提示,通讀全文,詳細了解本折《長亭送別》的劇情;熟讀相關曲詞,對[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等曲牌能熟讀成誦。

2.確定課例研究的主題——智慧引領,深度審美

從教十年來,《長亭送別》的語言最讓我拍案叫絕,反復誦讀文本,一個字出現在我面前——美!作為元雜劇的“壓卷”之作,《西廂記》最為完美絕世,本文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折,理應品味其優美絕倫的曲詞,確立貫穿全文的教學重點是鑒賞戲曲語言,深入地領略我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那么,曲詞鑒賞課怎樣教才不會“虛化”呢?鑒賞詩化了的戲曲,平淡枯燥的語言顯然無法勝任,必須引導學生進入那如詩如畫的意境。同時本文閱讀鑒賞難度較大,為解決學生的畏難情緒,必須揚學生所長,形象地表達抽象的情感,以智慧云平臺為引領,用任務來驅動,突出重點,分解難點。最終在學生的反復品讀涵泳中,身臨其境,曲徑通幽,達到對文本深度審美的最高目標。

3.品讀涵泳,開啟尋美之旅

第一,選好切入點,深度挖掘。這是解決課程的首要問題“教什么”。就學生閱讀文藝作品的通病而言,往往是追求情節,而不太注意語言的品味賞析?!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對“鑒賞文學作品”的課程目標如是表述:“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賞、鑒別和評價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作品,具有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品位?!庇纱丝梢?,品味文學語言,感受人物形象是小說、戲劇閱讀鑒賞的重點所在?!堕L亭送別》文質兼美,品味賞析曲詞,抓住了語文教學最核心最本質的問題,擬分別從意境美、修辭美和人情美三個方面欣賞劇本的曲詞之美,深入地領略我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第二,分解重難點,曲徑通幽。這是處理教材,以生為本理念的有效操作。本文是中外戲劇史上的經典之作,又是中國古典戲曲,這樣的文本學生望而生畏。而作為曲詞鑒賞課,只是美讀感悟,實際上是只停留在皮毛膚淺的東西上,品味不夠深入,或者多些理性分析,又過于呆板凝滯。為了不“虛化”曲詞鑒賞課,也為了不給學生過多過重的心理負擔,致力于創設一個濃厚的品讀氛圍,揚美術生和音樂生的藝術所長,課前通過任務驅動,基于智慧云平臺,讓學生分組選取相關曲牌,或繪圖,或配曲,用音頻或涂鴉工具發布分享,帶動學生進入情境,初步感知。同時,通過具體的任務指令,循序漸進,通向審美的至深處,達到最終的深度鑒賞目的。

第三,預好準備點,撥動心弦。讀者與文本的深度相遇,需要成熟的時機。這個時機需要組織者教師我精心的準備,巧妙的引導。如在品讀“意境美”部分,除了讓學生分組繪好情景圖之外,我自己心中也有一幅幅圖景,一個個圖題,這樣在交流評價學生作品時更有針對性,更能激起我和學生的共鳴。在品讀“人情美”部分,我事先無數次地想象自己就是女主人公鶯鶯,嘗試與劇中人物同喜共悲,這樣在引導學生進入人物內心時,就有了情感上的契合點,更容易撥動學生的情感心弦,與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

第四,抓住生成點,激發火花。讀者與文本的深度相遇,還需要即興的機智。這個機智就需要教師這個適時的主導,這也是生本課堂的特點。在這節課例中,有學生的即興唱作,還有學生的隨機推介展示,甚至有學生超乎想象、前所未有的激情表達,這不禁也感染我的課堂語言,讓我思維更活躍更靈動,不時地抓住他們的精彩點,并加以巧妙的點評,最后還激情洋溢地評選出“最美配圖”、“最優畫題”、“最好配曲”、“最佳誦讀”,給他們予以最大的肯定,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思維與表達的火花。

三、課例研究的反思

這是一堂具有濃郁語文味的課例,又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可謂是“守正出新”。這堂課獲得了比較高的評價,在學生的配合下,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完成了相對較多的教學任務,同時對文本的挖掘有深度,比較深入地領略了我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課后結合對學生的調查反饋,我自己較為滿意的:第一,整體思路清晰,從曲詞的“三美”來鑒賞文章,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和把握文本;第二,對文本內容的把握準確、透徹。課前,我反復研讀,再查閱大量資料,加深理解,最后化用為自己的東西,結合學生實際,展示給學生;第三,對曲詞鑒賞的知識研析到位,對曲詞的品味比較深透。因為自己平時喜歡讀古詩詞,積累不少這方面的閱讀鑒賞知識,在這方面上的悟性還是有一點點;第四,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基于智慧云平臺,采用啟發式、表演式教學方法,把課堂的精彩留給學生;第五,在學法指導方面,注意培養學生的曲詞鑒賞的遷移能力;第六,對學生精彩巧妙的評價,激發了課堂的火花,調動了學生積極的參與熱情。

但也存在不足:課堂內容安排稍多,沒有讓學生多幾次朗讀;鑒賞時有時偏于理性,有時會不自覺地按照預定的目標去引導,可能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修辭美”和“人情美”兩部分之間沒有注意到過渡、銜接。老師的游刃有余和駕輕就熟,永遠是我追求、學習的方向。

學習總會有功利性的收益,但僅從功利性出發,卻是違背人天性的勞役。真正的學習是人深層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精神漫游。因此,在應試教育和考核壓力下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倘還能保持一些古典的心境,一種深層次審美的態度去對待課堂教學,是何等心曠神怡??!我始終期待著并相信著,語文是高雅的快樂的,語文課更應該是高雅的快樂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