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德育自主性培養的探索

2019-10-21 16:45余林慧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19年14期
關鍵詞:養成教育習慣

余林慧

【摘要】 ?小學生是自主性素質養成的重要時期。作為班主任,我們從轉變觀念,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從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體驗和選擇,同時注重教育的民主平等性,恰當引導其行為,并且做到持之以恒,激勵促進,使學生的德育自主性得到良好的培養。

【關鍵詞】 ?養成教育 自主性培養 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25.5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4-102-02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來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保ㄗT月朗,2019) 每位教師都有責任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生正處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應抓住這個關鍵時刻,對小學生進行自主性培養,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因此,我們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性,讓他們自覺、自愿地參與德育全過程,從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一、關注主體,轉換角色

有些教師在德育教育中往往扮演著以下的角色:1.德育課堂宣教者,德育內容照本宣科,通過語言文字以確定的的方式直接呈現給學生,學生只被動地接受。2.發號施令者,以口頭或文字簡單告知學生一些規定、紀律要求等,要求學生在行動上無條件服從,忽視了學生對規定或紀律背后的意義。這樣的德育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對事件的定性和分析,學生不會主動去分析問題,從而失去辨析能力。

而要達到自主性的培養,教師的角色必須作以下改變:1.由德育課堂宣教者變為開發者,把德育課程打造成動態的、開放的、師生共同建構的生成過程。2.由發號施令者轉變為指引者、導向者。(東星資源網,2019)我記得有一段時間,同學們都愛把一種叫“沙炮”的玩具帶來學校玩,把“沙炮”使勁往地上一扔,就會發出爆炸聲,炮中的粉狀物體四散開來,在地上留下難以洗掉的痕跡,很讓人生厭。我發現這一現象,在班會上就跟學生談起這一事情,讓學生羅列這個玩具的好處與壞處。學生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有的說:“玩得的同學可開心,但會弄臟地板?!庇械恼f:“沙炮的聲音會影響旁人?!?..經過討論,大家認識到在學校玩這個玩具所帶來的壞處,最后我們一致認為不該帶這個玩具到學校玩,并互相監督。如果一開始,我以發號命令者自居,要求學生不準買,不準玩,而忽略引導學生對這件事情危害性的認識,反而會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和玩的欲望。這顯然與我的期望相反。

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我們需看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做好適當的轉換,從學生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同時尊重學生的主觀體驗,才能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真正提高學生的行為意識。

二、平等相處,合理引導

一些教師常采用“法官式”或“家長式”德育形式,所管理的班或許紀律良好,但卻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限制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在這樣的班級中,學生往往有話不敢跟交流,有時甚至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不認同教師的德育教育,從而導致學生的行為反復,師前師后不一樣。

因此,教師首先要做到與學生平等相處,避免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說教,課堂下冷冰冰地作派,與學生劃開一道高深的分割線。教生之間是平等關系,教師應該禮貌地、平等地對待學生,以良好的心態在面對發展不同的個體,同時用心賞識每一位學生。

其次,教師應多和學生交流,一起勞動,一起娛樂,多對學生微笑,主動跟學生打招呼,創設平等、輕松的氣氛,鼓勵學生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同時用心聆聽學生,了解學生的感受,適時在滲透教育,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管理過程,尊重他們的行為體驗和行為判斷,變“他治“為”自治”。通過這種方式提高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教育。(陳燕瓊,2003)在上學期,我和班干部共同制訂班級守則,如課堂習慣、集會守則等,且守則的字眼中多用“我可以做到……”讓守則變為承諾,讓他人監督變為自我監督。 在公布規則之前,讓同學們逐條發表意見,最后才落實公布。由于同學們的參與面廣,因此對規則認同感高,學生再也不用死記規則,在自覺遵守的同時,還會主動監督別人。

三、尊重信任,引人向善

每個學生都有自尊,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馬斯洛,1943)教師與學生接觸最頻密,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深遠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耐心細致地做好這項工作,切忌使用家長式、粗魯式、強制性的手段。因為只有當學生對建議、贊美等敏感時,才能觸動他們的心靈,并實現自我教育。

有一次,一位班干部上氣不接下氣地跑來向我匯報,說剛才有同學跑進了健康安全區的花園,踩在草地上。我走到站在花圃邊的何同學身邊,他似乎有一種被逮個正著的驚慌。我掃視著花圃,眼光落在花叢中的一團紙上,一個辦法在我腦中涌出。我以恍然大悟的表情問:“何同學,你是出來撿垃圾的吧?你為我們班的保潔工作盡一分力,不讓我們班在衛生檢查時扣分,真是一位熱愛班集體的好學生?!闭驹谝慌缘陌喔刹柯犖疫@樣說,連忙對何同學說“對不起,誤會了” 。自此以后,何同學為了不把這“誤會”變成真,他真的為班里衛生盡心心力,而大家也將他的勤快看在眼里,期末班里評上衛生保潔班。他還被任命為一名小型健康士兵,并成為每個人學習的榜樣。這次不起眼的“包庇”行為,帶來了美好的結局。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期望,一定會大大提高他們的自我矯正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四、主題活動,體驗成長

班主任都有這種感覺:平時對學生的言傳身教可謂相當到位,與學生的聊天談心可謂循循善誘,學生也似乎清楚知道應該怎樣做,心里也愿意做好,但事與愿違。其實,這是兒童缺乏自我控制和自律。因此教師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通過觀察、談話、調查訪問等方法,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情況、生活細節及個性持點,了解各孩子自控力差異,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到解決的策略。

2.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例如榜樣示范、情境表現、模擬扮演等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獲得各種的體驗,加深了對德育的認識、理解和感悟,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3.善于在學習生活中創造可控的、適當的困難局面,提高小學生解決困難的能力。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分析與判斷,同時學會使用某些策略。教師加強對沖動性利益的控制,同時教小學生應對沖動的有效策略,使小學生繼續學習和調整自己的行為,逐步內化正確的行為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五、堅持滲透,養成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反復抓是我們德育教育中規定的動作。教師應盡量避免出現以下情況:1.學生出了問題才教育,學生犯事才教育,無問題不教育;2.生氣了才教育;心情好時笑臉相迎,心情不好時則以教育為名合學生出氣。讓學生不知所措,學生學會觀顏察色,曲意奉迎。3.有了任務才教育,教學課程或學校布置相關任務時才做相應的教育。這種斷層式、風暴式、游擊隊式的德育教育容易造成學生行為反復。因此,德育教育要關注細節,持之以恒。

教師要做好以下幾方面:1.關注學生,善于從學生的言談舉止中發現問題,及時地開展針對性教育,學生教則改之,再犯再教,要有“屢教”方能“改正”的決心,盡量把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王立華等,2014)2.教師應進行情緒管理,積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親近自己,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及學其道。3.做到課課有德育、處處皆德育。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認知有限,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決定了德育是一項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工作,我們要善于在身邊小事、教學內容中的找德育元素,適時地進行整合,完成德育滲透。讓教學細節更豐富多彩, 更具熟悉感,因此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強,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高度。

德育自主性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作為班主任,應遵循教育規律及原則,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同時,我們要常懷一顆誠摯關愛之心,教育好每一個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驗、去探索,提高小學生德育教育的自主性。

[ 參 ?考 ?文 ?獻 ]

[1]譚月,2019,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心得體會, 愛問共享資料網,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E0h5cv7rRf.html.

[2]東星資源網,2019,德育;教師角色的轉變,http://www.dxf5.com/jiyudaquan/406693.html 2019 .

[3]陳燕瓊 ,2003,德育自主性培養的探索,《創建小學主體生成教育模式》.

[4]馬斯洛,1943,《人類激勵理論》.

[5]王立華,殷東,2014,班主任工作要“三心二決”,百度文庫網https://wenku.baidu.com/view/bba9b31601f69e3142329410.html.

猜你喜歡
養成教育習慣
習慣
上課好習慣
養成書寫好習慣
好習慣
工匠精神的缺失與高職院校的使命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探索
高校學生體育素質養成教育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民族高校大學生價值觀認同教育
習慣
增進健康的8個好習慣(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