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用課外教育資源,讓班級德育工作更高效

2019-10-21 17:17羅斯喬
當代家庭教育 2019年21期
關鍵詞:教育資源課外德育工作

羅斯喬

摘? 要:在高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繁重,而為了幫助學生平衡好學習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的引導任務也顯得更為重要。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已接近成人水平,此時教師應關注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促使學生的外在發展與內在成長相一致。因此,高中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必不可少。

關鍵詞:課外;教育資源;班級;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1-0158-01

德育工作一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內容,對學生的思想與價值觀進行科學引導能夠促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健康的學習與生活態度,讓學生明確自己努力與奮斗的方向,學會調解學習壓力。而將課外教育資源引入高中德育教學中要求教師以八心為德育引導準則,從生活中、社會上尋找具有感染力與教育意義的德育資源,并根據學生需要來進行資源整合,從而對學生開展德育影響。教師應從創設情境、家校同步德育教育、開展交流活動等方面開展班級德育工作。

1.利用課外德育資源營造情境

在開展高中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德育工作的場所往往是每周一次的班會,而德育內容也大多是針對學生近期的學習表現來進行點評,并為學生的學習鼓動士氣。這種德育活動的目的是以讓學生明確其責任來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的必要性,其開展內容與方式都趨于畸形,因為德育工作的開展應做到民族精神、理想信念、責任意識、品德修養等全方位一體化,而不是僅僅處于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從宏觀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步驟化、全面的德育影響。

教師應意識到高中階段,學生已經或將要成為法定成年人,此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應考慮學生年齡特點與需要,不要將教育內容局限在課堂上、學習中,更應將社會中、生活中的因素加入到德育內容中,引導學生以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給予學生一個成年人應獲得的尊重與信賴。而課外教育資源較書本德育資源顯然更加多元化、多樣性,教師應積極搜集一些生活中具有德育教育意義的課外資源,并將其帶到課堂中來。例如,教師在開展以“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的主題德育課堂時,教師應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購買奢侈品的圖片,并搜集一些教育人們勤儉節約、腳踏實地的諺語或詩句等,從而創設德育情境,引導學生在對比中認識到科學的金錢觀、價值觀、消費觀的重要性,促使學生遠離浮夸與攀比,幫助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學生將大手大腳、毫無節制作為生活習慣。

2.家校同步德育教育

在開展高中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意識到德育影響是全方位的,即不僅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生的配合與實踐,更需要家長與教師相互配合。這就要求教師秉持著關助之心,并引導學生形成關注之心,與家長之間相互配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德育環境,引導學生認識到積極人生態度,體驗真善美。關助之心是指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應認識到德育是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因此,教師不能僅僅依靠言語與要求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畢竟晦澀的言語會讓學生產生厭煩與排斥,并不能感受到良好思想品德的引導。

教師應以關懷、愛護的心情去體察學生的想法,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了解學生近況,針對其德育需要來進行引導。同時,與家長之間保持密切的聯系也是必要的,高中階段,學生在校時間較長,家長并不了解學生在校學習中遇到的壓力與煩惱,對于學生在家的表現也感到疑惑,不能更好的開解學生。同時,教師也要了解學生生活中的性情與生活狀況才能對癥下藥?;谶@些情況,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保持密切交流與聯系,一起商討德育方案,根據學生近期表現來制定德育策略。在學校生活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系統化德育教育,通過課堂教學與班會、課外活動等來有意識的灌輸正確價值觀念,讓學生接受潛移默化的德育影響。而在生活中、放學后,家長則能夠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這些道德觀念與行為習慣中所包含的一致性。此外,教師與家長都應杜絕說教式德育引導,而應以平等、平易近人的方式來與學生對話,并傳達積極德育因素。

3.開展交流活動

德育是一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敞開心扉、進行對話并影響其思想價值觀念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各方之間進行深入交流,發表不同見解,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教師應明確日常生活中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中就包含著普羅大眾對于思想、成長的討論,教師不妨將這些課外資源引入到德育課堂上,引導學生針對這些問題展開討論,以此鍛煉學生辯證思維,加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參與感,并讓學生在討論中認識到道德的意義。

例如,在一場主題為“感恩社會”的交流活動中,教師以生活中的感恩融合為切入口,通過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并引入身邊的事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感恩的意義。由于高中生已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教師要通過課堂引導學生呈現自己搜集的關于感恩事件的例子,并剖析這些例子帶來社會價值和意義,然后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一個感恩的人,使學生能夠從仁愛之心、感恩之心的角度考慮,利用辯證思維來理解感恩社會的意義,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與自己的內心對話,認識到道德準則,并學會以仁愛之心來對待生活。

總之,在高中德育教學中,教師從仁愛之心、關助之心的角度來進行德育引導,利用課外資源來豐富德育課堂,為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德育教育。同時,教師應聯系學校與家庭,開展全面的德育教學。

參考文獻

[1]代保新,丁嵐,戚兵.從問題解決出發:高中德育工作之系統設計與整校推進[J].中小學管理,2018.No.329(04):43-45

[2]胡效忠.加強和改進高中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和體會[J].考試周刊,2018(35)

猜你喜歡
教育資源課外德育工作
小滿課外班
我的“課外老師”
淺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教育部下發關于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討如何提高新時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內蒙古從10方面加強德育工作
吸收社會教育資源,創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劃片”:治標還需治本
區域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研究的認識與實踐
取經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