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心選材 細致描寫
——五年級習作“父母的愛”教學實錄與評析

2019-11-04 12:32執教鄭華芳評析特級教師屈太俠
小學教學(語文版) 2019年5期

◇執教/鄭華芳 評析/特級教師 屈太俠

一 審題立意

師:本單元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不一樣的父母,他們有的用雙手挖出了廢墟下的孩子,有的為獨自去看病的兒子感到擔憂,有的竭盡全力支持孩子讀課外書,有的用極端的語言引導孩子成長。天下父母,性格不同,教育方式不同,但對孩子的愛是相同的。今天,我們就來寫寫“父母的愛”。請齊讀題目——

生:(齊)父母的愛。

師:其實,我們在三年級就寫過類似文章。我們來讀三年級的習作要求——

(出示)

用一兩件事,寫寫父母對自己的愛,也可以寫發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間別的感人的事,要表達真情實感。

師:當時,你在作文里寫了什么事?

生:有一次,我發燒了,媽媽帶我去醫院看病。

生:過生日的時候,父母給我買了一個大大的蛋糕。

生:有一次,放學的時候,下起了大雨,媽媽來學校給我送傘。

師:看來,你們的父母都非常愛你們。我們想一下,既然三年級寫過這樣的文章,為什么五年級再寫一次呢? 一起讀五年級的習作要求——

(出示)

世上最愛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墒?,在生活中,有沒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時候? 后來,你通過一些事情,體會到了父母的愛。

師:這兩次寫作要求,有什么不一樣?

生:三年級是寫感人的事,而五年級要求寫的是開始不理解父母,后來體會到父母的愛的事。

生:現在寫的事情要復雜一些,要寫出從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

師:(板書:不理解→理解)真好。也就是說,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寫的都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父母的愛,比如我們生病了,父母帶我們去醫院;再比如,天氣冷了,父母提醒我們多加幾件衣服?,F在,我們要寫的是更深層次的愛。這種愛,只有用心才能體會到。以后審題的時候,要會尋找和提煉關鍵詞。這樣,作文就不會跑題了。

評析:教學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對“父母的愛”這一題目,學生在三年級時就寫過,五年級為什么還要再寫? 搞清楚這個問題,本堂課的教學才有意義和價值。教師先出示三年級習作要求,讓學生回憶以前寫的內容,接著出示五年級習作要求,提煉關鍵詞,最后比較二者的不同,為本堂習作指導找準了方位。

二 尋找素材

師:現在,讓我們聚焦第一個關鍵詞——不理解。請你想一想,父母說過的哪些話、做過的哪些事,當初的你是不理解的。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生寫,然后交流)

生:有一次,爸爸給我買了輛自行車,讓我自己學,爸爸只是蹺著二郎腿,看著我一次又一次摔倒,而不去扶著我。我很不理解爸爸的這種行為。

師:要是我,我也會生氣——到底是不是你親生的?

生:有一次,我在房間看漫畫書,媽媽大發雷霆,說小孩子不能看這種閑書。

生:有一次,我被同學欺負了,回家告訴爸媽。他們不但不幫我,還說是我欺負了同學。

師:被冤枉的滋味,可不好受。

生: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好,爸爸狠狠地打了我一頓。

師:我們反對體罰。再說了,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次沒考好,很正常。

生:四年級的時候,有一道數學題,我不會做。我媽用解方程的方式教我,并罵我為什么一直聽不懂。

師:是呀! 只有不會教的媽媽,沒有學不會的孩子。這事擱在我身上,我也不理解。孩子們,提起父母的缺點,你們真是滔滔不絕。老師上課前,進行了預測,準備了一些關鍵詞,你們說一說,自己的父母身上有沒有這些毛病。(逐一板貼:苛刻、比較、嘮叨、無禮、粗暴、偏心、強勢)今天,本來以為要上作文課,不小心上成了“吐槽大會”。

評析:寫作指導課最擔心的就是學生金口難開。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敞開心扉、吐露真情,考驗著教師的智慧。正值叛逆期的孩子,給父母挑毛病、找缺點,是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教師的高明之處在于,主動站在孩子一方,理解、信任、包容、支持。教師成了學生的知音,雙方的溝通就更為順暢,更為愉快了。

師:曾經的不理解,現在都理解了嗎?

生:理解了。

師:后來,發生了什么事,讓你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呢? 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生相互交流)

師:誰愿意和大家分享?

生:后來我讀了一篇文章,意思是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放手。我騎自行車摔倒了,父親不管我,是要我學會獨立。

師:閱讀課外書讓你明白了道理。

生:父母把我心愛的玩具給妹妹,我開始不理解父母的這種行為。后來,父母告訴我,他們以為我長大了,不想要那些玩具了。

生:妹妹生病時,爸爸媽媽總是第一時間帶她去看病。而我生病時,爸爸媽媽卻不是很著急。后來,爸媽告訴我,他們這么做,是因為妹妹的抵抗力很弱。

生:后來,聽老師說,讀漫畫書沒有實際意義,應該多讀點對學習有幫助的書,我就理解父母了。

師:是父母的解釋,讓你認識上發生了轉變;是老師的教導,讓你變得明理了。

生:父母給我報輔導班,我很不理解。后來,期末考試,我取得了優異成績,這時才知道,父母這樣做是對我好。

師:只有親身經歷的事情,才難以忘記。有時候,理解父母的過程很長,可能要等到長大、取得一定成績之后。比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巴迪——

(出示)

現在我已經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說、戲劇和電影劇本。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

評析:對于讓自己發生轉變的事例,教師只要求學生講清楚就可以了。學生講述的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梳理、整理出使學生認識發生轉變的因素:讀書、父母與教師的引導、親身實踐等。這些方法的引領,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尋找合適的寫作素材。

三 寫法指導

師:從不理解到理解,是一個非常艱難甚至痛苦的過程。當年,七八歲的巴迪,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多么想得到父親的贊美……

生:(讀)整個下午我都懷著一種自豪感等待父親回來。我用最漂亮的花體字把詩認認真真地重新謄寫了一遍,還用彩色筆在它的周圍描上一圈花邊。將近七點鐘的時候,我悄悄走進飯廳,滿懷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親的位置上。

師:聽到父親說他的詩糟糕透了,巴迪的反應是——

生:(讀)我的眼睛濕潤了,頭也沉重得抬不起來。

師:聽到父母的爭吵后,巴迪的反應是——

生:(讀)我再也受不了了。我沖出飯廳,跑進自己的房間,撲到床上失聲痛哭起來。

師:等他長大后,他對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了更深的認識——

生:(讀)我從心底里知道……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師:看,在事情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會伴隨著豐富的心理活動。(板書:心理)不被父母理解的時候,委屈、傷心、痛苦,甚至是絕望;當我們一天天長大,最終理解父母的時候,心里充滿了內疚、悔恨、感動,甚至是感激。復雜的心理活動,有時候可以直接描寫出來; 有時候要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表現。請大家拿起筆來,寫一寫你當時不被父母理解時的感受。

(出示)

不被父母理解的時候,你是怎么想的? 又是怎么做的? 可以直接寫心里的想法,也可以通過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來表現自己的心情。

生:四年級時,有一次媽媽幫我聽寫,我寫得很潦草,媽媽生氣地把我的作業本撕掉并扔了。我當時很生氣,干嗎要撕我的作業本呢? 她不知道,完成這次作業,我用了多長時間,已經很用心了。她生氣可以撕她自己的文件啊,為什么要拿我當出氣筒?

生:每次考試成績差時,媽媽總愛拿我和其他同學比較,說:“你看看,人家考這么好,就你考那么差勁?!甭牭竭@話,我就來氣。我已經非常努力了,為什么還要罵我呢?再說,十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般長呢。老是拿別人家的孩子和我比,有意思嗎?

師:還有其他想法嗎?

生:媽媽不讓我玩手機,我就默默地想——你都沒有別人的媽媽好,我怎么會比其他孩子好呢? 別人做完作業,可以玩一下手機或者休息一下,而我呢?

生:父母把我心愛的玩具給妹妹,我就大叫“這是我的東西,你們送給妹妹,有沒有征求我的意見?你們太偏心了”,說完,我把門一摔,撲到自己的床上號啕大哭。

評析:習作教學也要一課一得。描寫從不理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最能打動讀者的是什么?是心理活動。開始不理解也好,后來理解也罷,都會伴隨極其微妙、極其豐富、極其細膩的心理活動。如何表現復雜的心理活動呢? 教師以課文為例,總結出心理活動可以直接描寫,也可以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表現。這樣就教給學生具體、精準的寫作知識。學生明白了這種方法,并能靈活運用,寫出來的文章就生動、感人了。

四 總結升華

師:(音樂起)曾經,我們對父母的很多言行表示不理解。但是,當我們慢慢長大,懂得一些道理的時候,慢慢就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逐一出示,師問,生答)

?

師:父母對我們近乎苛刻的要求,是為了——

生:讓我們更完美。

師:父母喜歡拿我們和別人作比較,是為了——

生:激勵我們取得更大進步。

師:父母愛嘮叨,是為了——

生:讓我們少犯一些錯誤。

師:父母偷看我們的日記,看似無禮,實際上是為了——

生:更好地保護我們。

師:父母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可能是太愛我們了,他們的出發點是——

生:讓我們養成良好品行。

師:父母有時候看起來更愛弟弟妹妹,實際上是——

生:讓我們懂得關愛和分享。

師:父母有時候很強勢,實際上是為了——

生:讓我們懂得敬畏長輩。

師:這就是我們的父母。天底下的父母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永遠不變的,那就是對孩子的愛。學會尊重父母,理解父母,是我們每個人一輩子的必修課。課后,請大家把課堂上的想法整理整理,完成習作。

評析:習作教學還擔負著一個重要任務——育人。本次習作,不僅要讓學生把事情寫清楚,把心理活動寫生動,還要讓他們通過這次習作,學會換位思考,從另外的角度理解、體諒父母,進而心懷感激之情。如果說前面的“吐槽”是學生性情的釋放,此處的照應則是認識的升華。

總評:“寫什么”,比“怎么寫”更重要。一篇文章的核心價值是寫了什么,而不是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方法。對小學生而言,選擇恰當的寫作素材,是寫作最為重要的一環。作為一線教師,我們真切感受到,于絕大多數對寫作感到困難的學生而言,找到符合要求的寫作素材,才是重中之重。這堂習作指導課,著力點就在引導學生尋找適合的寫作素材。

教師的指導,是非常精準的?!皩忣}立意”環節,將三年級的習作要求和五年級的習作要求放在一起比較,目的是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為“選擇什么樣的寫作素材”指明方向。學生只有明確了本次習作是要用心發現隱藏在父母身上的深層次“理性之愛”,立意才會高遠。

“尋找素材”環節,是習作教學最具挑戰性的部分。一般來說,大部分學生不太愿意把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坦露在公眾場合。但在鄭老師的課堂上,學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狀態。根本原因是教師站在學生角度,關注、理解、認同他們的感受,讓學生找到了安全感。

我們提倡“寫什么”比“怎么寫”更重要,但并不否認“寫作知識”的價值。在解決好寫什么的前提下,教師以《“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為例,引導學生在描寫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中,加入豐富細膩的心理描寫,讓文章更真實、生動、飽滿,從而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更可貴的是,教師指出,心理活動可以直接寫出來,也可以通過語言、動作、神態表現出來。這樣做,讓學生把對事情的關注,調整到對內心體驗和情感的關注。

古人說,文以載道。寫作的最終目的,是凈化心靈,完善人格,提升認識。教師在“總結升華”環節,對學生最初的認識進行引導和升華,讓學生認識到,父母是愛我們的,只是表達愛的方式不同。這堂習作指導課,實現了“作文”與“做人”的巧妙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