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情+朗讀≠有感情地朗讀

2019-11-04 12:45邱成立
小學教學(語文版) 2019年5期
關鍵詞:劉胡蘭共產黨員敵人

◇邱成立

一位教師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問學生:“小興安嶺的夏季非常美,大家想不想把它的美麗讀出來?要以怎樣的感情讀?”學生回答后,教師又說:“下面讓我們帶著喜愛、向往的感情齊讀這一段?!边@樣進行了一番“提示”以后,教師就覺得自己的任務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學生自己去讀了。雖然學生朗讀時也會面帶“喜愛、向往”的表情,但不難看出,這種表情并不是真實的,學生的感情也不是真實的。他們根本沒有從內心深處真正體會到小興安嶺夏季的美,也不明白自己究竟“喜愛、向往”什么,反正老師讓怎樣做,他們就怎樣做。至于做得像不像,感情真不真,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語文教學中,有感情地朗讀常常用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詞句篇章,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再現作品的藝術形象,把學生吸引到作品中去,使之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喚起感情共鳴,受到思想教育和審美熏陶。

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呂叔湘先生也說過:學習課文主要是讀,聽人讀,自己讀,七讀八讀,課文讀熟了,內容也就理解了。

我們知道,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也要尊重這一規律,運用多種手段把學生引入課文描繪的情境中,也就是引導學生“入境”。

引導學生“入境”的方法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憶法、音像法、看圖法、創設情境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實用的是示范法。

所謂“示范”,就是教師帶著感情朗讀,以自己的真情實感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雖在教室之中,卻有身臨其境之感,與教師、作者、文中人物產生共鳴。

由此可知,有感情+朗讀≠有感情地朗讀。朗讀指導也不是簡單的“模仿”或“感情提示”。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教師自己必須帶著感情范讀,自己首先要進入課文描寫的意境,進入課文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果像上例中的那位老師一樣,自己處在課文描繪的情境之外,以旁觀者的姿態指導學生,是不可能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讀的。

下面,我們來看著名特級教師斯霞,是怎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的。

斯霞老師備《劉胡蘭》一課時,自己先反復朗讀,邊讀邊體會,晚上伴著孤燈讀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又在校園里自讀自聽。課文中劉胡蘭和敵人的一段對話,難住了她,怎么也讀不好。

敵人想收買劉胡蘭,對她說:“告訴我,村子里誰是共產黨員,說出一個,給你一百塊銀元?!眲⒑m大聲回答:“我不知道!”敵人又威脅她說:“不說就槍斃你! ”劉胡蘭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敵人指著血淋淋的鍘刀說:“不說,也鍘死你! ”劉胡蘭挺起胸膛說:“要殺要砍由你們,怕死的不是共產黨員! ”

斯霞老師讀了一遍又一遍,總不滿意。特別是劉胡蘭回答敵人的話,總覺得自己讀的時候缺乏力量,不夠堅強,顯示不出劉胡蘭壓倒敵人的英雄氣概。這是為什么呢? 她作了自我分析:自己的思想感情還沒有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沒有和劉胡蘭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怎么辦呢?她設身處地地想:我也是一個共產黨員,如果我也處在那樣的惡劣環境中,面對兇惡殘忍的敵人,我能屈服嗎? 共產黨員劉胡蘭小小年紀能那樣堅強,我為什么不能?我一定要像劉胡蘭那樣,在敵人面前,威武不屈,毫不動搖,堅持斗爭,保護組織和同志,直到流盡最后一滴血! 她想著想著,越讀越有力量,一個性格似鋼鐵、臨危而不懼的女共產黨員的高大形象,巍然屹立在自己面前。劉胡蘭不屈不撓的革命斗爭精神,像一股強大的氣流猛烈地沖擊著她的胸膛,她恨不得馬上飛跑進教室,把自己的感受傳達給學生。

課堂上,斯霞老師帶著感情朗讀,情真意切,字字千鈞,孩子們被深深地打動了。全班學生屏住呼吸,端坐在座位上,一個個雙眼盯著課本上劉胡蘭的光輝形象,咬緊了嘴唇,明亮的雙眼瞪得大大的。當讀到劉胡蘭從容就義時,孩子們挺起胸,仰起頭,慷慨激昂,好像自己就是劉胡蘭。這時,斯霞老師讓學生朗讀時,學生個個都能像老師那樣,豪情滿懷,怒火噴發,那形象那情感那腔調,絕非單靠模仿教師高低輕重緩急的語音所能達到的。

由此可見,“入境”是有感情地朗讀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朗讀就不會有真感情。當然,學生“入境”之后,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朗讀水平和課文內容,抓住重音、停頓、語氣等朗讀技能進行指點。學生理解了課文所表現的感情,再加上朗讀技能的運用,才能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猜你喜歡
劉胡蘭共產黨員敵人
作答
——獻給優秀共產黨員
撿敵人的槍來用,靠不靠譜
唱起歌兒想念她
——獻給劉胡蘭
共產黨員,上
共產黨員,上
樂譜:劉胡蘭頌
“因為我是共產黨員”
敵人派(下)
在劉胡蘭像前
足夠是夠的敵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