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家庭教育聯合家庭輔助訓練對多動癥兒童適應行為的臨床影響

2019-11-04 19:33潘紅果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1期
關鍵詞:家庭教育

潘紅果

【摘 要】目的:探討家庭教育聯合家庭輔助訓練對多動癥兒童適應行為的臨床影響。方法:在醫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診治的多動癥兒童中選取100例作研究對象,并采取不同干預手段:將單純應用藥物治療者設為對照組(n=50),將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家庭教育聯合家庭輔助訓練干預者設為研究組(n=50),就2組兒童干預前后的適應行為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研究干預后的CAB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家庭教育聯合家庭輔助訓練對多動癥兒童適應行為有正性影響,可改善多動癥治療效果,值得借鑒。

【關鍵詞】家庭教育;家庭輔助訓練;多動癥兒童;適應行為

【中圖分類號】R2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1-03--02

多動癥為兒童時期多發病,對兒童健康生長、發育以及家長日常生活均帶來不良影響,但常規藥物治療效果有限[1]。有學者主張輔助以家庭教育和訓練行為,認為可改善多動癥干預效果,至于實際效果如何,尚待驗證[2]。為此,筆者特開展本次分組對照試驗,對應用不同治療手段的多動癥兒童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通過分組對照試驗、以適應行為為判斷標準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納入多動癥兒童100例,納入時間: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1)納入標準:①患者存在容易激動、坐立不安、沖動等癥狀,結合查體、病史詢問等,可綜合診斷為多動癥;②韋氏智力檢驗其IQ在80以上;③家長主動配合;(2)排除標準:①患兒精神發育遲緩,或者合并情緒障礙、神經系統疾病等;②中途退出研究者。

以干預手段為準,將上述100例兒童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兒童應用藥物治療:男25例,女25例;年齡為7~12歲,平均年齡為(7.98±1.42)歲;病程是3~34個月,平均病程是(17.75±1.98)個月;研究組兒童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家庭教育聯合家庭輔助訓練干預:男24例,女26例;年齡為8~12歲,平均年齡為(7.94±1.71)歲;病程是5~34個月,平均病程是(17.25±1.56)個月;兩組病程、性別分布等保持了同質性(P>0.05。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單純服用鹽酸哌甲酯片(生產廠家:蘇州第壹制藥有限公司;規格:10mg*100s;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3102),每次5mg,每日3次。

研究組:在上述用藥基礎上進行家庭教育、家庭輔助訓練干預,具體操作如下:①家庭教育。首先,對家長進行知識宣教,告知多動癥病因、臨床表現、康復方法和用藥等,增進其對本病的認知,增強其處理多動癥兒童問題的能力。其次,指導家長合理安排患兒作息時間,并指導其獨立完成洗漱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理能力,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再者,反復糾正多動行為,對按安心游戲、學習、聽講等安靜行為進行表揚和獎勵,對于亂動、亂跑行為進行批評,在潛移默化中控制多動行為;第四,多動癥是一種病,告知家長這一點,使其明白孩子非故意搗亂,從而正確看待兒童,接受其缺點,積極面對問題。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予以輔導,以鼓勵、溝通和表揚方式進行疏導;最后,指導家長耐心傾聽兒童聲音,學會主動分享其難過與喜悅,予以尊重,并對保持耐心增加。②家庭輔助訓練。首先,以玩耍方式,在兒童頭頂上置平衡木,以競賽、鼓勵等方式,引導兒童在平衡木不掉的狀態下正常行走,或站立于V型蹺蹺板上,訓練其前庭覺功能;其次,利用“高低踩踏車”,使兒童感受起落速度感,恢復平衡協調能力。

1.3 觀察指標

參考兒童適應行為評定量表(CABS)[3]評估兒童干預前后的適應性行為,包括感覺運動、語言發展、生活自理、社會責任、認知功能因子等11項,其評分高低、適應能力之前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無序分類資料、數值變量資料實施、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適應行為

干預后,研究組CAB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 討論

多動癥作為兒童時期常見的行為問題,主要病理表現為兒童早期認知、神經發育異常,以容易激動、坐立不安、沖動、攻擊性行為主的一組綜合征,部分患兒往往合并心理障礙,不但影響兒童身心發育健康,還可為家長帶來沉重心理負擔[4]。目前,臨床上對于多動癥主要采取藥物治療,但療效不盡如人意,部分兒童用藥療效十分有限。近期有研究證明[5],在多動癥兒童康復治療中,家庭教育有重要輔助意義,家庭康復訓練可改善患兒神經功能與心理功能,因而在多動癥兒童治療中應用家庭教育聯合家庭輔助訓練方案有一定可行性。

鑒于此,我科嘗試在多動癥藥物治療基礎上實行家庭教育、輔助康復訓練,前者有利于家長掌握兒童心理特征,幫助其培養規律生活習慣,以處罰法或者正性強化法矯正行為,減少易激動、注意力不集中等行為;后者可刺激兒童前庭覺觸覺,打通其額神經系統通道,改善其腦功能,強化認知功能,且通過親子互動,可增強父母與孩子的親密性,這對家庭教育的實施有一定助益。CABS量表是評估兒童適應行為、適應能力的客觀標準,而結果提示研究組兒童干預后的適應能力更強,體現了家庭教育聯合家庭輔助訓練對多動癥兒童適應行為的積極影響,建議推廣。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聯合家庭輔助訓練對多動癥兒童適應行為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王素麗,李文妍,岳保珠,等.可視音樂干預對精神發育遲滯兒童心智發育及適應行為能力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7,39(4):460-463.

劉大偉,仇愛珍.健康行為訓練對學齡期癲癇患兒的自我概念、適應行為及自尊水平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10):99-102.

王獻娜,李華鈺,駱維維.音樂治療在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康復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2):184-185.

猜你喜歡
家庭教育
教育生態學視角下的離異單親家庭教育問題研究
淺析隔代教育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混血家庭的悲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見
論猶太人的金錢觀教育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