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療黃褐斑的自然療法

2019-11-08 02:13高志群
保健與生活 2019年18期
關鍵詞:大椎穴俞穴棘突

高志群

黃褐斑又被稱為“蝴蝶斑”“肝斑”,是一種主要發于面部的色素沉著斑。黃褐斑的形成主要與內分泌失調有關,化學藥物刺激、月經不調、妊娠、精神壓力大、常服避孕藥或各種疾病影響等均可導致黃褐斑。其主要癥狀為在顴部、頰部、鼻和前額等部位出現暗褐色皮疹,此種皮疹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且無明顯界限,平攤于皮膚上,摸之不礙手、壓之不褪色,且表面光滑、無鱗屑、無癢痛感,往往在日曬后加重。中醫認為,此病與飲食不節、七情內傷、飲食勞倦、婦人經血不調等有關。當肝氣郁結或濕濁凝滯時,虛火上炎, 熏灼面部,遂成黃褐斑。

拔罐治療黃褐斑——滋陰補血降肝氣

方法一

取穴:大椎穴、肺俞穴。

大椎穴:位于頸部下端,在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

操作方法:刺絡拔罐法。讓患者取俯臥位,對大椎穴與兩側肺俞穴形成的三角地帶進行消毒,然后用梅花針叩刺三個穴位,以微微出血為度。出針后,立即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分鐘。此療法隔日1次。

方法二

取穴:腎俞穴、肝俞穴、氣海穴、迎香穴。

腎俞穴: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

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

氣海穴:位于下腹部,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 寸處。

迎香穴:位于面部鼻唇溝中, 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約0.5寸處。

操作方法:刺絡拔罐法?;颊呦热「┡P位再取仰臥位,依次對腎俞穴、肝俞穴和氣海穴進行拔罐。先對各穴處皮膚進行消毒,然后用已消毒的梅花針叩刺穴位,再進行拔罐,留罐10~15分鐘。拔罐結束后,再用艾條溫灸各穴,時間為5~10分鐘,然后再用已消毒的毫針輕刺迎香穴,留針15~30分鐘。此療法每日或隔日1次。

方法三

取穴:大椎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陽穴、筋縮穴、命門穴。

大椎穴:位于頸部下端, 在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穴:位于背部,在后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神道穴:位于背部,在后正中線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至陽穴:位于背部,在后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筋縮穴:位于背部,在后正中線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命門穴:位于腰背部,在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方法:刺血拔罐法。讓患者取俯臥位,背部消毒后,取已消毒的三棱針點刺上述各穴,以皮膚潮紅或微微出血為度,然后立即將火罐吸拔于各穴,留罐 5~10分鐘。起罐后,用棉球將血擦拭干凈,再次對皮膚消毒。此法3日1次。

方法四

取穴:肝俞穴、脾俞穴、腎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太溪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

腎俞穴: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處。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 寸處。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在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外緣一橫指處。

三陰交穴:位于小腿內側,在足內踝尖上3 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在內踝尖與腳跟骨筋腱間的凹陷處。

操作方法:留罐法。讓患者取合適的體位,依次對上述各穴進行拔罐,留罐10~15分鐘。每日1次。

注意事項 :調整生活作息時間,改正不良生活習慣,避免熬夜。此外,少量飲酒,勿吸煙。

灸神闕穴、足三里穴淡斑祛斑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 寸處,距脛骨外緣一橫指。

施灸方法:采用溫和灸?;颊呷∽?,將艾條燃著的一端對準穴位固定不動,在距離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施灸處感到溫熱、舒適為度。隔日灸1次,每次灸15~20分鐘,7次為1個療程。

功效:健脾,益氣,生血。

猜你喜歡
大椎穴俞穴棘突
競相模仿“青綠腰” 當心損傷腰椎
刮大椎穴可輔助退燒
拔罐治療脂肪肝
消除疲勞拔罐法
用腦過度揉揉后腰
中醫推拿法提高寶寶免疫力
使用X線站立側位片鑒別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的分析
敦煌本《新集備急灸經》研究
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春天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