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理想課堂教學策略簡析

2019-11-11 12:25應新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理想課堂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應新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更加注重課堂教學的創新性及有效性。作為一門探究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變化規律的理性學科,數學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雖然小學階段所涉及的多為較基礎的數學知識,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打造小學數學理想課堂,有助于為學生未來高階段的學習和發展夯實基礎?;诖?,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立足于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對構建理想數學課堂的有效策略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理想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226-01

引言

在數學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應以多元化教學,促進學生具有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需的數學思維[1]。由此可見,在基礎數學教學中,教師更應關注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以及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將知識內化為素養、外化為行動,使其理解數學學習的實際價值,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良好的興趣。從而,以構建理想數學課堂,促進教學的提質增效,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的形式固化。

素質教育背景下,更關注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因未進行教學創新,使很多教師依然延續著傳統的授課模式。一言堂、滿堂灌式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多將學生置于被動學習的位置。且數學原來就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這便會造成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枯燥印象。此外,在教師的主動灌溉下,也會使學生逐漸喪失了獨立、自主思考的意識。

2.班級學習中的兩極分化。

新課改強調教育的面向全體[2]。小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其個性愛好、興趣特點及學習能力均有不同,這便要求教師不可繼續以一概而論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應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多將目光投向那些數學基礎好、知識掌握迅速的學生身上,對后進生缺乏關注,使其愈發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造成了明顯的兩極分化。

3.創新教學的形式化。

新課程理念下,注重應發揮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特別是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使更多的教師意識到創新教學形式的重要性,小組合作、翻轉課堂、聯系生活教學法等隨之涌現,但因授課方式不當,導致很多創新教學方式未能起到應有效果,流于形式化。例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的教師以就近原則或是讓學生進行自由結組,這便會導致學習能力強、性格外向開朗的學生的“抱團”,不僅使基礎原本薄弱、性格內向的學生處境尷尬,也難以體現合作學習的應有價值。

二、構建數學理想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

1.以趣味教學培養學生數學興趣。

小學生年級小,對動態有趣的事物較為感興趣[3]。為構建理想課堂,教師應為學生呈現生動、有趣的教學,建立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感,避免生硬施教,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理解。例如:教師可依據具體教學特點,施以針對性授課。在“正方形與長方形”的教學中,可引出生活中裝修時,同樣材質800*800(cm)與300*600(cm)的瓷磚價格大有不同,讓學生集思廣益,如何運用數學知識挑選最具性價比的瓷磚;在“倍的認識”學習中,可引入教學游戲,使學生通過“幾個幾”認識倍數關系等。通過具象化教學,使抽象的知識更好的被學生掌握,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參與課堂的興趣。

2.展開特色化分層教學。

面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不同,教師可與學生構建新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以走近學生,了解其興趣愛好、本班真實的學情,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綜合對學生進行分層。例如:對于數學基礎好、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可將其化為A層,并在“折線統計圖”教學中,使其通過云平臺教師準備的學習課件進行自主學習;對于理解能力尚可,數學基礎略有不足的學生,教師可組織其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使其思維在碰撞中擦出新的火花,并鼓勵其可多渠道收集學習資料;對于基礎欠佳、數學興趣淡薄的學生,其與教師一同學習。另外,教師應注重對分層的動態調整,使學生能夠向自己的“最近發展區”上升。

3.以貼近學生生活施教。

構建理想課堂,其較為重要的一環,便是應促進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的發展。為此,教師應充分運用趣味生活化元素,豐富教學,促進學生的理解。例如:在“克和千克”的學習中,可引入公斤秤,讓學生聯系日常與父母去超市購買蔬菜、水果的記憶,使其進行理解學習;在“百分數”的學習中,可讓學生觀察不同奶酪成分表,以傳授學生挑選無鹽奶酪的方法,使其學會運用以往乘除法所學及百分數知識,挑選最佳奶酪。以生活與數學實踐教學的相融合,促進學生理解數學,使其意識到學好數學的重要性,讓其能夠進行自主探究,以構建數學高效課堂。

4.對學生施以全面評價。

為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調動其數學學習積極性,應摒棄以成績高低評價學生能力強弱的方式。這會使一直較為刻苦,但是數學思維略有欠缺的學生失去努力的積極性。例如:為學生建立信息化學習檔案,綜合其課堂表現、進步情況等進行全面評價,并注重對學生的鼓勵、欣賞式引導。

三、結語

新形勢下不僅為數學教學發展指明新的方向,對教師的授課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其具有理性意識、抽象思維,作為數學教師,一方面應不斷深研教材,具有多元化授課能力,將學科特點與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相融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探究、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應具有生本意識,促進教育面向全體。從而構建理想課堂,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趙艷輝.探析小學數學的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7(7):66.

[2]孔利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5(10):174.

[3]陳春社.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探討[J].學周刊,2015(19):56.

猜你喜歡
理想課堂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和諧課堂和理想課堂標準的研究
理想課堂:化學教師專業發展從實然到應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