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天津非遺楊柳青木版年畫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

2019-11-12 09:40王慶于涵
藝術大觀 2019年11期
關鍵詞:藝術價值文化內涵非物質文化遺產

王慶 于涵

摘要:楊柳青木版年畫歷史悠久,技藝源遠流長,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其獨特的藝術特點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而備受國內外各界關注。隨著社會高速的發展,我國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延續受到了一系列深刻的影響,人們漸漸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貴價值、進一步梳理我國傳統文化歷史的淵源,深入研究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對喚起人們對楊柳青木版年畫的保護與繼承具備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楊柳青木版年畫;文化內涵;藝術價值

一、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

隨著全球信息化和社會高速的發展,我國傳統文化與人民藝術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產生巨大變化,層出不盡的新型網絡社交平臺以及傳統習俗的轉變和消逝,對傳統民間藝術發展產生強烈的沖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延續受到了一系列深刻的影響。近年國家對文化建設的重視水平日趨提高,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寶貴的財富,我國越來越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楊柳青木版年畫歷史悠久,技藝源遠流長,深入研究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天津非遺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文化內涵

楊柳青木版年畫發展起始于明朝萬歷年間,在清代中葉期間最受歡迎,是我國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作為中國的民間傳統美術,能在歷史的長河中保存下來,必然有悠久的傳統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基礎,其傳承了宋、元等朝代的繪畫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的形式,采取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技法,構成了別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儒家、道家、佛三教的思想對楊柳青木版年畫的產生背景具有重要影響,在年畫題材和內容的選擇上都能反映儒家的禮樂制度和人文內涵,以及有關道德倫理的方面。并且在傳承方式上也能反映思想道德對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影響,從其只傳授給家族內部男性成員的傳統傳承方式上體現出相對的封建性。在春節張貼楊柳青木版年畫這項民間藝術活動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穩固的風俗習慣,并且風俗習慣的形成會受到各地理區域因素的影響,生產各具特色的文化風俗。楊柳青鎮發展受運河影響,導致楊柳青木版年畫發展受到了宮廷文化、市井文化、國內外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具有多元化趨勢發展特點。楊柳青木版年畫反映了楊柳青鎮的地方特色,也體現了社會、經濟、文化和藝術等方面的發展,年畫作為楊柳青鎮的文化發展產物,記載著當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寄托著百姓對吉祥福祉的向往。

三、天津非遺楊柳青木版年畫的藝術價值

楊柳青木版年畫具有標新立異的藝術特征,對深入鉆研天津傳統民俗文化及中國傳統美術發展狀態意義重大,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珍寶和可貴的藝術遺產。民間年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的宗教信仰,其題材與技藝逐漸發展、不斷豐富,到了明代正式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早期的楊柳青木版年畫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大多使用單色木版畫這種相對簡單制作工藝。清朝初期,在優良的社會制度統治下,農村經濟逐漸走向繁榮,在經過幾代人不斷的實踐探索,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木板雕刻技術、繪畫技術得到了完善和提高。這一時期,楊柳青木版年畫開始反映民眾民生愿望、道德倫理等方面。清代中葉,政治穩定、經濟穩步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使得楊柳青木版年畫發展迅速,逐漸開始引領全國木版年畫的發展。同時在題材上,開始從人民各方各面的實際生活中取材。隨著歷史朝代的更替、社會制度的變換,楊柳青木版年畫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過文化動蕩與戰爭浩劫,但它仍然承載著中國民間藝術的發展,傳播著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

楊柳青木版年畫線條流利順暢、構圖飽滿均衡、形象刻畫生動、色彩典雅,整體畫面具有裝飾特點。線條上楊柳青木版年畫工整有力又能體現細膩感,具有平面性、裝飾性和空間感,并強調線條間的和諧與美感;在構圖方面,楊柳青木版年畫采取“虛實離散”的構圖方法來突出主題人物,在飽滿的畫面中遵循對稱的原則,并強調均衡;在形象塑造上楊柳青木版年畫人物展現出的俊秀是其一大特征,其形象來源于生活并經改造而成,不同的形象在描繪上都有其特定的程序,使觀者百看不厭,并符合大眾審美;楊柳青木版年畫在色彩的使用上多采用具有“粉雅”傾向性的特色,即明度較高的色彩,在確定主色調的基礎上,實現色彩對比,保持色彩的虛實層次感。由于楊柳青鎮位于當時的經濟中心北京和商業中心天津兩地之間,給楊柳青木版年畫提供了巨大市場,追求精致生活的宮廷文人和富人們也對其提出了要求,這都促使了楊柳青木版年畫具有印制精良,強烈的宮廷裝飾效果的風格特色。

四、總結

總而言之,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作為一種獨特的傳統文化現象,是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時代性的意義。研究學習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深厚文化藝術底蘊,有利于促進人民群眾更好的保護與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秉持創新原則,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能更好地體現時代性與創新性,更好地與人們當代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融會貫通。

參考文獻:

[1]韓小兵.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基本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

[2]張道梁.天津年畫百年[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3]田潤田.楊柳青木版年畫藝術特色與傳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

本文為2018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少數民族本土非遺文化在遼寧高校藝術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研究(編號L18DMZ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慶,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專業方向為視覺傳達設計;于涵,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19級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為品牌整合推廣應用研究。

猜你喜歡
藝術價值文化內涵非物質文化遺產
淺析現代包裝插畫設計的商業應用
融合與創新:偽滿洲國建筑研究
古城墻中所包含的藝術文化解析
淺談當代藝術在傳統文化中的價值研究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對比分析
淺談法語習語的文化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