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民居建筑藝術與保護研究

2019-11-12 11:45陶紅果朱向紅
藝術大觀 2019年11期
關鍵詞:保護

陶紅果?朱向紅

摘要:本文以研究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南塘村傳統民居建筑,介紹了南塘村基本概況,探討傳統民居的建筑類型、影響因素,提出如何傳承保護其地域文化的途徑,以期為南塘村傳統民居建筑研究提供借鑒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南塘村;傳統民居建筑;保護

一、南塘村的基本概況

南塘村2012 年被列為第三批廣東省古村落,位于廣東省中南部中山市南朗鎮的東北處,距中山城區18公里路程,廣澳高速、翠亨快線從村前通過,總面積約 2平方公里。該村擁有850多年的歷史古村,三面為自然山體,前臨湖田,以南面池塘命名,適宜的自然風光,川流不息的山泉水自北向南匯聚轉流下洋溝灌溉農田,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雨量充沛,主要農作物為水稻。據記載,南宋間簡氏古峰公開山基祖從南雄珠璣巷遷來,以簡氏為主,現有村民600余人。

二、傳統民居建筑基本類型

(一)住宅建筑

南塘村傳統民居建筑大部分建于清光緒年間及民國時期。住宅建筑和村落依背山面水的格局,面向橫街三條主道、縱巷直通村前池塘,縱橫交錯,連貫性強。住宅民居建筑以“一明兩暗”三開間為主,由堂屋、居住用房組成,形成建筑單體。住宅的大小依家庭富裕程度建造,住宅質量與規模各有不同。廳堂為家庭活動中心,建筑單體入口有“正入式”和“側入式”,通過圍墻圍合,與建筑外部巷道起到隔陽通風;房屋出檐較短,以防御風災;建筑色彩以青磚灰瓦,白色內外墻。也有中西式碉樓多層住宅建筑,由海外華僑獨資興建,目的在于防御。改革開放后,居民個人意識增強,部分村民在原宅地上建新房。村落采用梳式布局,表達出自然和諧的包容性,再現了嶺南的傳統文化。

(二)宗祠建筑

南塘村20世紀50年代前有8間祠堂,廟宇3間,建有肖氏祖祠、簡氏湛泉祖祠、月臺祖祠等,現僅簡氏大宗祠保留,其余均因公他用。簡氏大宗祠始建于清雍正的南越古建筑,保留了古貌土木架構,順應地形,坐落于南塘村中心北面,被普通民居圍繞布局。宗祠建筑沿中軸對稱,由大門、天井、后院、廂房、祭祀廳組成,坐北向南,平面布局三楹三進,中間天井,便于通風采光,中堂正對天井,左右廂房,四水歸堂之局。體現南塘人崇敬祖先、尊卑有序的忠孝禮制。墻體以青磚砌墻,花崗巖石柱支撐,花鳥木雕裝飾;門口懸掛“經傳漆壁,秀毓丹山”;宗室中的“進士”“魁經”牌匾,屋頂“封火山墻”傳遞著濃厚的地域文化,肩負著傳承與教化作用。祠堂作為凝聚村落的文化場所,體現了祠宇建當年歷經百載滄桑世易時移愛再造的精神內涵。

三、傳統民居建筑中的影響因素

(一)自然環境

古代村落及民居基址最理想為背山面水,負陰抱陽格局。南塘古人依自然環境選址在此,村落繁衍發展,中部平坦,民居建筑而建,左右以石船山、丹頭山環抱形成天然屏障,具備抵御風沙、食材木材倉庫、氧吧和防御功能;山泉匯入流一溪,哺育著世代南塘村民用水;村前適宜的肥沃土地和水系,形成了南塘天時地利人和的生活方式。過去村民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住宅選址符合“天人合一,因地制宜”,建造時充分考慮農耕用具和糧食儲存的模式。因此,居住環境、建筑選址受到自然環境影響著傳統民居建筑形制的變化。

(二)傳統思想

在古代選址順應天人合一以坐北向南的定向,南塘村傳統民居依賴自然又對自然保護,在建材方面得到體。建造居民對吉祥如意追求,表現出古人的風水觀念,以求子孫繁衍生息。如廁所忌設院內,免影響財運;民居大門一般不正對走道及巷道;門前的門神、八卦等圖騰,驅邪避災;房間數量和門的尺度寓意吉祥符號;廟宇、祠堂采用火行寓意宗族興旺之意。從宗族的信仰與精神需求,表現出村民傳統建筑形制的主次分明、習俗禮儀思想。

(三)社會經濟

中山位于珠江三角洲入??谖靼?,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海外商貿推動著村落人口流往海外,也成為了僑鄉文化的來源。經濟帶動了南塘村居民空間的變化,表現以家庭活動的居住模式與社會經濟模式相呼應。20世紀初政府放眼東部組團發展大計的方針,南塘村的政治、經濟、文化發生改變,適逢南塘村所管轄之地段耕地與山地大部分征用,建設工業園區。增加租賃收入的村民富裕起來帶動新建民居的熱潮,伴隨著村內居住空間形式的多樣不一,呈現出不同于其他古村落又不同于城市現代建筑的狀態,禮儀性消失,影響整個村落的長遠發展。

四、傳承與保護

傳統民居建筑藝術承載著村落文化,南塘村歷史悠久,在經濟建設和現代化侵襲中失去了原有的建筑風貌,建筑以新舊層次不一,傳統與現代的矛盾,如何對傳統民居保護發展及傳承的問題需要被重視起來。因此,尊重自然,保持原有地域文化本質,保護本原地域活力,住宅形制需要傳承,既滿足現代功能又延續傳統的地域性文化,成為規劃新民居建筑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梁嘉文.中山(香山)漢民系鄉村聚落形態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6.

[2]余健華.嶺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06.

[3]話說南塘[M].中山:中山市南塘鎮欖邊村委會,2008.

[4]朱良文.傳統民居價值與傳承[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陶紅果,廣東工業大學;朱向紅,廣東工業大學。

猜你喜歡
保護
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元素在網頁設計中的運用探討
洛陽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探討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方式初探
反滲透長期停用保護方法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