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講模式』: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力的有效路徑
——『認識時、分』的教學嘗試與思考

2019-11-14 07:47朱月萍
小學教學(數學版) 2019年5期
關鍵詞:小格鐘面秒針

◇ 朱月萍

學習力是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學習的動力、能力和毅力的綜合體現。提升學生的學習力既是教育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的落腳點。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不利于學生學習力提升的做法,如重“教”輕“學”,重“知”輕“智”等。為改變上述現狀,我們倡導實施以會學能講為目標的“學講模式”,為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力提供有效的現實路徑。

一、備學積累,突破課堂時空限制,激發學生原動力

“會學”和“能講”二者密切相關,“學”是“講”的基礎,“講”又是“學”的動機和結果。那么,在“學”這個環節,應該學什么,又該怎樣學呢?

筆者在教學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 “認識時、分”時,使用“學講模式”進行了教學嘗試:提前一天向學生提出自主學習的要求,并給出“備學任務單”。

備學任務單(樣例)

本環節,通過3 個任務的驅動,加之任務中給出的內容和方法的導引,幫助學生掌握探究問題的一些方法和步驟,激活學生對生活中有關鐘表知識的經驗,為新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完成“任務單”時,學生通過寫一寫、畫一畫等多種形式記錄學習所得和疑惑之處,既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學生對鐘表相關知識的個性化理解以及提出的問題,為后續的“講”做好了準備,學生帶著思考和任務進入課堂,提高了課堂活動的針對性。

二、“教”學相長,突破課堂角色限制,培養學生綜合力

“學講模式”中的“講”要求學生突破課堂角色限制,亮出“小老師”的風采,將學進去的知識經過思考、加工和重組,用自己的語言和方法講出來、教別人,在發展概括、表達、交流等綜合能力的同時,不斷內化和強化自己所學的知識。學講課堂中,合作互學是貫穿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組織形式,也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環節。筆者在這個環節設計了一個“合作學習單”,把需要交流的話題和需要自我檢驗的練習列出來,幫助學生充分、有序地開展互動活動。

合作學習單(樣例)

課堂中,筆者參與了“向日葵小組”的討論互學過程,觀課記錄如下:

(A、B、C、D 是這個小組處于不同層次的4個學生,其中A 和D 是男生,A 是小組長)

A:我們先來說一說,鐘面上有什么呢?

C:鐘面上有數,有兩根針,還有好多小點點。

A:這些小點點叫作刻度。D 同學,你知道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數嗎?

D:12 個。

A:這兩根針分別叫什么?

B:短的叫時針,長的叫分針。我家里那個鐘面上還有秒針,是更細的針。

A:哦,我們已經回答到第2 題了。區分時針和分針的方法是什么?

B:數學書的鐘面上那根長長的細細的針是分針,短短的粗一點的是時針。我家里的鐘面上還有一根秒針,比分針還要長還要細。

C:我媽媽告訴我,分針走得快,時針走得慢。

A:第3 題,鐘面上是幾點,誰來說?

C:第一個鐘面上是9 點,第二個鐘面上是1點。我媽媽告訴我,短針指著幾,就是幾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幾點。

A:不全對,要長針指著12 的時候,短針指著幾才是幾時呢。

D:我知道早上7 時和晚上7 時,鐘面上的指針位置是一樣的。

B:早上7 時和晚上7 時怎么會一樣???

C:是啊,肯定不一樣。

D:一樣,我奶奶告訴我,都是短針指著7,長針指著12。

A:好像是一樣的,為什么呢?全班交流時我們提出來問問大家吧。

(把問題記下來了)

A:第4 題,誰來回答?

D:鐘面上有12 個大格。

(正準備往下說,A 提醒要數給大家看一看)

D:(拿出學具鐘,邊說邊指)12 到1 是1 個大格,到2 是2 個大格,到3 是3 個大格……一共有12 個大格。

A:那1 個大格有多少個小格呢?

D:有4 個小格。

C:不對,是5 個小格。

A:請問D 同學,你怎么數的?

D:(指著學具鐘)大格里有4 個小豎線。

B:這個小豎線是短刻度。要數有多少個小格,要這樣數(邊說邊數)。

A:對,從一個小點兒數到下一個小點兒,是1 小格。D 同學你會了嗎?

(D 拿著自己的學具鐘又說了一遍,數完后點點頭)

A: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

C:60 個。我在家里數過了,5 個5 個地數,5、10、15、20、25……

(C 一邊拿過學具鐘一邊指著數起來)

A:第5 題誰會???

B:時針走1 個大格是1 小時,分針走1 個大格是1 分鐘。

A:???分針走1 個小格才是1 分鐘呢,不是1 個大格。

B:哦,是的,我剛才說錯了。

A:下面我們來完成“我來問一問”的題目,關于鐘表,你還有什么不懂的或還想了解的知識?

C:幾時幾分怎么看?我媽媽給我講了,但我沒聽懂。

B:這個太難了吧,我們現在學的是看幾點,是整時的。

A:我們記下來,一會兒問老師。

D: 我家里的鬧鐘上有4 根針呢,3 根黑色的,還有1 根是黃色的。

B:我知道,那根是秒針。

D:不是的,除了秒針還有1 根。

幾個人都搖搖頭,A 邊寫邊說:“我把這個問題也記下來?!?/p>

接下來,四人小組在組長A 的帶領下完成“合作學習單”中的“我會做一做”,在完成第2 題時,大家關于如何畫時針和分針又做了交流,A同學最后總結說:“畫時針時要畫得短一點,畫分針時要畫得比時針長?!?/p>

最后,小組同學完成“我們評一評”,先自我評價,然后A 和D 互相評價,B 和C 互相評價。

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大家逐條回答了“學習單”上的引導題,在交流、討論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保證全體小組成員基本達到學習目標。同時,組內將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在接下來與老師和其他組互動的過程中,大家學習的目標更加明確,參與的積極性更加高漲。

學講課堂中,雖然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有著積極的意義,不容忽視。在小組討論之后,把共性問題、未能解決的問題、還想了解的問題整理出來,通過教師指導、師生互議,進一步加以解決。例如,本節課組際交流時,教師根據各小組回答的情況整理板書并適時拓展引導。

1. 認識鐘面。

師:剛剛大家交流了鐘面上有12 個數,這個鐘上只有4 個數 (出示一個只有3、6、9、12 四個數字的鐘),沒寫數的地方你知道是幾嗎?(學生指一指,說一說)還有這樣的鐘面(課件顯示一個沒有數的鐘面),上面一個數都沒有,你知道怎么確定時間嗎?

師:一般鐘面上至少有2 根針。短的是時針,長的是分針。(拿出一個鐘表模型教具)像這個鐘面上,還有1 根又細又長的,叫作什么針?(學生回答:秒針)關于秒針的更多知識我們后面會學習到。有同學提出問題,家里鬧鐘上還有1 根針是什么針,有人能回答嗎?(生: 有一根不怎么走動的針,是用來設定時間的)是的,那根針是定時針。

2.認識時、分。

師:剛剛同學們介紹了怎樣數大格,怎樣數小格。你知道1 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嗎?(5 個小格)那一圈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學生5 個5 個地數)

師:同學們通過自學和互學,知道了時針是大哥,大哥按大格走,走1 大格是1 小時,他的單位是時(板書:時針走1 個大格是1 小時)。

演示時針從12 走到3,并提問:走了幾個大格?表示經過了多長時間?從4 走到5 呢?

師:弟弟是分針,他按小格走,走1 個小格是1 分,他的單位是分(板書:分針走1 個小格是1分)。

邊演示邊提問:分針從12 走到2,走了幾小格?經過了多長時間?

生:(邊數邊指)5、10,10 個小格,是10 分鐘。

師:從12 走到6 呢?

生:5、10、15、20、25、30,是30 個小格,就是30 分鐘。

師: 有不同的方法嗎? 除了這樣數,還可以——

生:五六三十。

師:你這句乘法口訣的意思是什么。

生:從12 走到6 一共走了6 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 小格,就是一共走了6 個5 小格,所以是五六三十。

師:用計算的方法簡便快捷,真了不起。那么,從7 走到10 呢?

生:10 減7 等于3,是3 個大格,三五十五,一共是15 分鐘。

師:剛才“向日葵小組”提出一個問題,早上7 時和晚上7 時鐘面上的指針是一樣的。這句話怎么理解?有人知道嗎?

(見無人想發言,于是教師拿出鐘面教具,一邊講一邊撥)

師:一天有24 小時,但我們的鐘面上只有12 個小時,到中午12 點,時針在鐘面上轉了一圈了,下午接著就開始轉第二圈。這樣,時針一天在鐘面上要轉兩圈,所以就有兩個7 時,上午的7 時和晚上的7 時。這兩個時刻在鐘面上看是一樣的,都是時針指著7,分針指著12。

師:還有同學提出怎么認讀幾時幾分,這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老師放學前會發給大家一個“備學任務單”,請大家參照上面的問題先自主學習,明天我們再來進一步交流。

在認識鐘面環節,無論是認識數不全甚至沒有數的鐘面,還是認識秒針和定時針,都是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對相關知識進行一定的拓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在認識時、分環節,教師通過幾個追問,引導學生說出解決問題的思路,點撥要點,遷移訓練,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尤其抓住學生質疑的機會,講解了上午7 時和下午7 時的相同與不同,為后續“24 時計時法”的學習做了鋪墊。在交流展示、質疑拓展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固化學習成果,拓寬學習視野,延伸相關內容,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概括、表述、評價等綜合能力。

三、悟學提升,突破課堂維度限制,提高學生反思力

反思能夠幫助學生總結學習經驗,建立知識聯系,領悟學習方法,探尋思維模式,形成良好習慣。因此,“學講模式”除了主張“學以生為本”,還倡導“學以悟為根”,即強調學生除了“會學”“能講”,還要“善思”。

例如,本節課最后的反思總結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時,大部分學生回答的是關于知識層面的收獲,這時教師說:“其實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方法比知識更重要。你們能不能回顧一下,這節課中關于數學學習方法方面,自己又有哪些收獲呢?”在教師的引導下,有學生回答:“學習一個新知識時,除了看數學書,我們還可以問爸爸媽媽,或者上網找視頻學習?!币灿袑W生說:“在小組里學習時,不能搶著說,要聽組長的話,一個一個地說?!边€有的學生說:“我在學習1 時等于60 分時,就是通過撥媽媽的手表知道的,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懂的知識我們可以動手去做一做?!边€有一位學生的回答更是讓人驚喜,他說:“我覺得秒針跟時針、分針也有關系?!苯處熥穯柺鞘裁匆馑?,他說:“分針走了一圈,時針才走了1 大格,那么這時候秒針走了多少呢?我想也可以撥一撥看一看?!边@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學習路徑、學習習慣、研究方法等方面有了深刻的感悟,能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大膽的猜測和推理,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播下了種子。

猜你喜歡
小格鐘面秒針
時間很小
秒針匆匆
正確的鐘面時間
接著畫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開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開
秒針真奇妙
小目標成就大事業
安小格的夏天
一年級單元同步自測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