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依托校園活動及班級文化建設滲透德育教育

2019-11-14 11:30馬獻華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教室校園

馬獻華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067-01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校園育人環境”。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進素質教育中有重要地位。校園活動及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是實施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而育人環境的優化必須立足于班級,因為班級是學校的細胞,是學校開展教育活動的最基本、最穩定的基層組織。班級文化建設不但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的興趣,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能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以及與同伴交往、合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塑造出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營造出文明守紀、勤奮學習、樂于助人的班風和校風。那么,如何依托校園活動及班級文化建設實施德育教育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膚淺的認識。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1.開展各種體育活動。

每年在體育活動月,學校以年級為單位組織開展跳繩比賽、呼啦圈比賽、拔河比賽、乒乓球、羽毛球比賽、體操比賽等,為每位學生提供展示自己一技之長的平臺,使每一位學生在這個屬于自己的舞臺上找到成就感、自豪感。也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快樂,增強體質,調節精神,培養鍛煉習慣、團隊協作精神,促進全面發展。

2.組織開展好德育實踐活動。

開放校圖書館,創建文化走廊,通過黑板報、宣傳窗、演練(防震、防火災等)及講座(衛生、交通食品安全、習作),利用特殊的節假日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像元旦、六一的游園活動、才藝展示、美食大比拼等,豐富學生生活,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興趣的一次次生動的思想教育大課堂;像清明祭掃活動,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九九敬老節感恩系列教育活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經典誦讀活動,不但為學生送去精神食糧,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中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小學生“畢業典禮”,使學生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能力等。

3.依托學校少先隊構建管理進行養成教育。

開展開學典禮活動,獻愛心,校園小歌星、小舞星比賽,英語演講比賽,畫畫比賽,鉛筆字、鋼筆字、毛筆字、作文、少先隊知識競賽、科普知識競賽、數學口算競賽等,實行“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充分發揮興趣小組、校園紅領巾廣播站等渠道的作用,施展學生才藝,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禮儀習慣、生活習慣,有效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大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

二、創建特色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也是形成班級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必備條件。良好的班級文化建設不但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1.創設特色化班級環境文化。

優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凈化學生心靈,陶冶情操、樹立崇高的道德美。激發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情感,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是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

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主要通過:

①凈化教室。要求學生保持教室內外的整潔,教室里各種設施(桌子、椅子作業本、教具等)擺放整齊。

②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訂本班的各階段奮斗目標、班名、班牌、班徽、班歌、班訓、班風等創建特色班級。

③美化教室。充分利用教室后黑板及墻壁這個陣地,結合節日文化、學科文化等,不定期地展示不同專題、不同形式的板報、墻報等,展示班級活動剪影,粘貼學生日記佳作,展出學生獲獎作品,展示學生優秀字畫等。利用教室墻壁還可以粘貼一些關于讀書學習的名言警句、地圖及激勵獎臺(如爭章臺)、班務欄等,這樣的布置和使用給學生營造班級精神文化氛圍。

④設立教室圖書角,營造書香園地的氛圍,讓班級充滿書香氣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2.構建民主化班級制度文化。

良好的班風、學風的形成,離不開制度文化的建設。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的規章制度是為了給學生提供參與班級活動及處理班級事務的行為標準。

班級制度文化包括班級的文明習慣、規章制度、道德規范、人際交往方式、娛樂活動方式、學習風氣等,是班級文化的生命力所在。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著眼點是競爭機制,主要通過評比各種先進等并形成制度。根據班級的實際,充分發揚民主,引進競爭機制,讓學生參與制定一系列的班級規章、制度、公約和紀律等(如衛生輪流責任制度、考勤制度、課堂紀律制度、評優制度及批評懲罰制度和學習上的互助制度),設置衛生監督崗、安全小衛士等,保證了學生文化學習、能力培養和技能訓練的有序性、穩定性及持續性,又激發了學生的成長意識,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格,提高了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完善提高自我的自覺性。

3.家校溝通,為教育工作搭建平臺。

利用電話及校訊通與家長相互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在校情況,共同探討教育方法;定期召開家長會,請來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配合班級活動,使班級文化建設觸手得到延伸,促進家校共建。如親子共讀、小手牽大手等。組織家長參加學校的家長學校,通過邀請教育專家進行不定期的理論輔導和專題講座,交流教育子女的經驗與教訓,再結合自己子女的個性問題,考慮對策措施和教育方法?;蚴峭ㄟ^云南省網上家長學校來學習教育孩子的經驗和方法。多種方式和途徑的家校溝通,密切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切實加強家校合作。

總之,在學?;顒蛹鞍嗉壩幕ㄔO中滲透德育教育,符合當今時代學生的思想特點,是一項系統工程,是關乎學生健康成長的長遠工程,是一項培養社會和時代需要的振興中華的人才的工作,事關民族未來的大局。對優化德育環境,提高育人成效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將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生機和活力,帶來希望,使德育工作走出“難”的困境,也符合素質教育思想和當前的課改精神。讓我們共同探索,努力工作,使這一工程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為學??茖W發展,為學生健康成才,為教育的明天更加燦爛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教室校園
“313”教室
這里的教室靜悄悄
長時間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視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