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

2019-11-14 11:30宋玉萍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閱讀能力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宋玉萍

【摘 要】學生在小學階段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形成閱讀的思維與習慣,這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師的崗位職責,同時也是新課標改革大背景下的教學要求與目標。本文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方式方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209-01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是占據主體地位為學生講解閱讀材料,學生的獨立理解與思考能力并沒有在閱讀教學中體現出來。我從以下方面分析如何切實改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1.完成新課標下閱讀教學目標。

新課標對小學階段學生閱讀教學的要求是要培養學生具有自我感知、理解閱讀材料,并給出相應的評價的能力。這一要求代表著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要使學生獲得對文章的表現形式進行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教師不應當延續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而是應當引導學生感受閱讀材料所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對作品進行體會和評價。

2.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閱讀材料的語言表現形式、布局謀篇等內容,可以為后續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閱讀材料的朗讀與賞析,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了解文章中對人、事、物的描寫手法,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以及作者的寫作風格,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學生會形成獨立的、各具風格的審美體系,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提高閱讀鑒賞的能力,同時也能夠為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做鋪墊。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少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中,學生對閱讀缺少興趣,造成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較低,小學生在早期的成長中對自我的控制與注意力的調節等能力不足,造成學生在閱讀活動中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只是一時。為此,教師在閱讀課堂中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此調動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積極性。但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教學內容沒有與學生實際興趣相結合,沒有立足于學生的根本需求,造成學生在過程中難以集中注意力,教師對學生的興趣激發不足,教學方式過于傳統,限制學生的興趣,學生在教學中難以全身心投入,導致教學效果較為一般。

2.閱讀教學方法單一乏味。

在閱讀教學所使用的方法中過于單一,難以促進學生的更好理解,教學方法的使用過于刻板,對學生的閱讀效果有直接的影響作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是促進學生閱讀素養培育的關鍵,教師在選擇閱讀教學方法時,需要與學生自身的文學素養與理解能力結合,采取多種教學方式,避免單一教學形式限制學生的思維發散,造成理解不足,難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3.課后缺少及時復習。

在閱讀教學過后,教師重視度不足在課后沒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鞏固,造成教學效果不足,學生在知識學習之后沒有及時復習造成內容以往。在過程中沒有堅持強化學生的知識記憶,造成學生的閱讀缺少豐富的文學儲備,閱讀能力的提升受到阻礙。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1.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提升閱讀教學效果。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閱讀促進知識的更好傳遞。當前在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方法較多,教師會使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例如趣味性教學,在課堂閱讀中根據文本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更加快速的投入文本之中,以此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能夠更加主動的參與閱讀活動,可以更為有效的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思考,在確保閱讀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培養。另外,可以通過閱讀與寫作結合的形式展開教學,強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閱讀中會有意識對一些文學內容進行記憶,以此實現對閱讀素養的培育效果。

2.突出學生地位,強化學生自身閱讀能力的提升。

隨著素質教育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影響,作為教學活動的實施主體,強化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加強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在以往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過于傳統,學生的閱讀過于被動,難以發揮自身能動性,導致閱讀能力難以提升,理解能力被限制。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對學生的主體性加以重視,促進學生作用的全面發揮,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閱讀空間,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投入閱讀活動,積極引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散,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通過與學生的自身情況結合,以此為基礎強化對閱讀教學內容的合理設置,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在閱讀中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感受,為閱讀能力的提升創造條件。

3.創新閱讀教學方式,強化閱讀效果。

傳統的板書式教學在現代化教學活動的實施中難以適用。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活動的展開只能依賴于書本,閱讀范圍受限,思維擴展受到制約。為此,需要教師創新閱讀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引用,更好的與教學內容結合,以多種形式向學生呈現多樣化的閱讀內容,對文章中的多種要素展開深入的剖析與解讀,以生動形象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感受,提高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力度。

4.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僅僅具有閱讀興趣和主動性是不夠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有些學生天性好動,無法長時間安靜下來進行閱讀,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當注重營造安靜、輕松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受到環境的感染會漸漸靜下心來閱讀。教師可以嘗試著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與內涵,使學生體會到文章表達的感情,從而與文章情感產生共鳴。

四、結語

閱讀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接觸到更具內涵與吸引力的文學世界,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當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保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16):76-77.

[2]李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文教資料,2017(29):45-46.

[3]周德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7,4(31):271-272.

[4]蔡文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283-284.

猜你喜歡
閱讀能力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