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體育課課程實施綱要的構建與實踐①
——以健康體適能干預課程為例

2019-11-19 06:40夏秋冬
關鍵詞:標準技能運動

夏秋冬

(浙江工商大學體育工作部)

一、引 言

2013年“體適能”課程在浙江工商大學體育工作部開始推行?!绑w適能”課程是指針對學生群體的心肺適能、力量適能、柔韌適能與身體成分中存在的問題,開出特定的運動處方,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訓練的課程。實施課程7年多來,初建了一些新型的觀念,也在教學手法方面做了一定的嘗試,但總體而言,距離預期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我們意識到,教學活動中的一些難題還時常困擾著我們,它對之前所建立的預期造成了阻礙。如果不妥善地予以解決,就勢必會使這一改革初衷付諸東流。2019年浙江工商大學著手推行“完全學分制”教學改革,體育工作部率先嘗試實行“彈性學分制”下體育選課機制,借此時機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與經驗,重新梳理“體適能”課程實施綱要尤為關鍵。通過課程實施綱要與一線教師之間建立起足夠的教學默契,并為我省乃至全國各類高校進行“體適能”課程的教學提供依據。

“體適能”課程實施綱要的構建與實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體適能”課程教學標準,學生學習評價標準,教師教學質量檢測評價標準。梳理和規范課程目標,并根據學校自身的教學場地和資源,合理地規劃教學內容,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和場地的沖突。在充分發揮教師創造性、自主性的前提下,讓教學內容的安排更加豐富而科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擇優質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制訂合理的內容標準與表現標準。建立合理的學生學習形成性評價標準,強化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淡化其甄別、選拔的功能。制定教師教學質量檢測評價標準,對規范教學行為、保障教學質量等導向功能提供有力的保障。擇優質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制訂合理的教師教學評價與質量檢測體系。

二、現狀分析

(一)普通高校體育課現狀

1.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普遍面臨的困境

一是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缺乏足夠的重視,甚至處于應付的狀態,學風浮躁,學習的主動性和研究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二是公共體育課教學帶有明顯的傳統體能訓練色彩,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過分強調練習的次數和時間,受教育者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更多地強調學生的意志品質,過程大多比較“痛苦”,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相對缺乏。三是公共體育課教學的內容老套,方法固定,動作單一。同樣內容反復重復的“機械式”教學,造成學生的學習倦怠。這些消極因素綜合起來,讓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一直飽受詬病,迫切需要改革。

2.浙江工商大學“體適能”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課程標準表述簡單,意味著標準的籠統、簡化和不全面。其中,“簡化”方面突出表現在“教什么(內容)、教到什么程度(標準)”上的不具體、不明確,導致一線教師在內容的把握上顯得很隨意、盲目,教學評價顯得無助、茫然,從而帶來教學效益上的無序、低效。二是教學方法的選擇老套單一,教學資源與場地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應充分發揮教師特長,實行多種項目載體共行的教學方式,合理利用場地資源,從而更好地進行“體適能”課程的學習。三是“體適能”課程的學生教學評價手段單一,過分強調期末成績的考核,而忽略了平時教學中的激勵與發展。如何合理地解決這些問題,迫在眉睫。

3.大規模手機運動App的出現給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帶來沖擊與挑戰

運動軟件Keep和咕咚運動等眾多運動App層出不窮。手機運動App打破了大學的圍墻,學生能夠不受時間、空間、年齡等諸多限制而接受健身教學、跑步、騎行、交友及健身飲食指導、裝備購買等一站式運動解決方案。運動App引發了一場關于學習的革命,體育知識的傳播模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組織方式都在發生改變。學生從“逃課”到“淘課”的轉變,也促發了很多體育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注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要求等現實需要,從而引發了教育理念和課程體系的全面更新和調整。

(二)國家政策現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余活動時間,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培育青少年體育愛好,基本實現青少年熟練掌握1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到2030年,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配置達標率達到100%,青少年學生每周參與體育活動達到中等強度3次以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25%以上。

(三)“體質健康與運動技能”的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學者對于大學生體質健康和運動技能的關注和研究從未減少。李改等(2017)通過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在概念、評價與干預措施中提到吸收整合國內外運動與健康指導的寶貴經驗,針對我國青少年的具體體質健康狀況,研制科學有效、切實可行的青少年體育運動指導方案是解決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瓶頸的關鍵策略。重點開發強壯青少年骨骼與肌肉的運動指導方案是填補國內外研究差距,全面提高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豐富青少年體質與健康運動促進方法的主要途徑。于少勇等(2011)認為以技能和體能提升為核心的大學體育教育構建,符合大學生心理及生理發展的規律,符合當前學校體育工作的要求,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李凱(2017)在運動干預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研究進展中提出青少年體質健康是構成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運用循證體育學的科學研究設計,對青少年進行合理營養干預、科學運動干預、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預,為政府機構和教育部門制定相關的政策提供循證體育決策學方面的依據與建議,進而提高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張珂等(2006)通過大學生運動技能學習能力培養的實證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法提出了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對技能動作學習方法的認識,要向學生提出技能學習方法這一概念,使學生深層認識技能學習的目的,要重視培養學生學習技能的學法,在教學中貫穿培養學生學習技能方法、策略和提高學生技能學習能力的教學思想。

綜上所示,學生以及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提升是國家健康戰略的重中之重,在我國相關學者研究成果和相關國家政策方針的指導下,以及面對目前大學體育課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大學體育課程盡快尋找出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突破口,確定以體質健康及運動技能為中心的新型體育教學方針才是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方向盤。

三、合理設置體適能課程教學標準

(一)科學設置體適能課程教學內容

規定與自主相結合,構建“必學、限學、自選”三類內容體系?!氨貙W”即教師在體適能課中必須要教學的內容?!跋迣W”即教師在規定內容范圍內可自行選擇的教學內容?!白赃x”即教師可根據個人特色和學生特點而選擇的教學內容。依據教師專項與學生特點,按照三類內容進行編制,并按照不同項目的學習特征,提出不同的課時分配,既體現必要的“規定性”,又給教師留有較大的“自主性”。(如表1所示)

表1 各項內容在不同水平的授課時數參考比重

(二)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

“田徑、體操(不包括器械)、武術”主要發展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加強學生的體能水平(力量適能、心肺適能、柔韌適能、形體適能)以及運動能力,因此將這三類項目定為必學內容?!盎@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球類項目作為限學內容,建議每個班級或教師選擇兩項球類運動進行主要教學,以此運動技能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與能力,并以此技能為載體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白赃x內容”根據學校的場地資源和教師資源進行制訂,可選擇游泳、健美操、功能訓練、民族體育、新興體育、素質拓展等項目,或是必學與限學內容的拓展,鼓勵教師依據實情創建特色內容。鼓勵教師以各類體育運動項目為抓手,促進學校課外體育鍛煉、業余訓練等的發展,形成本校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三)突出以身體練習為主體,以運動技能為載體的課程特征

在體適能課程中,運動技能作為實現身體鍛煉的重要載體。明確身體練習是主要學習內容,運動技能作為達成身體練習的輔助學習內容。本著“體育教學要加強健康知識教育,注重運動技能學習,科學安排運動負荷,重視實踐練習”的目的,本標準提出,應遵循學生身體心理發展的規律、身體體能增強的規律、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規定“體能”與“技能”作為兩大主要教學目標,明確“體能鍛煉”作為本課程最重要的目標,“技能”作為次要目標,“運動參與”和“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方面的目標則通過具體的顯性內容予以落實。這樣既使內容體系更加清晰、明確,也體現了課程的邏輯性與層次感,突出以身體練習為主體,以運動技能為載體的課程特征。

(四)明確內容標準與表現標準

內容標準就是明確要“教什么”,表現標準就是明確要“教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有內容標準,而未明確相應“教到什么程度”的目標描述,本質上就是回避了評價的實施,還會因此導致班級與班級、年級與年級之間的脫節。內容標準需要圍繞“技術、體能、運用”三個角度來進行單元教學內容的編寫,要打破傳統課堂中以動作技能教學為主要目的的思維模式,明確動作技能可以作為學習目的,也可成為方法手段。在學生學會動作技能后,更要要求學生通過此動作技能來提高自身的體能發展水平、運用水平以及各類情感目標?!凹夹g、體能、運動”三個視角為體育教學指明了方向,擺脫了競技體育的怪圈,引發新的體育教學思考。表現標準的重點從“認知、技能、情感”三個維度描寫學生學習或練習某教學內容時所應該達到的目標。目標中要強調體能的練習水平、動作技能的學習水平以及運動技能的運用水平,從而明確教學的內容要素與評價指標。

(五)明確最低學習效果標準,為教師教學質量檢測服務

體育教學長期以來的各種問題,與教師體育教學質量考評未完全納入教師職稱進階評價有著重要的關聯。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明確體育教學最低學習效果標準,特別是體能、技能、運用三個方面的學習效果, 這對于教師教學質量檢測體系的建立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行為表現的描述上,采用“至少能說出、能描述、能做出、能完成、能展示幾種動作(或方法),以及展示出的某動作(或方法)要表現出怎樣的狀態”的編寫模式,結合學生的認識特征,強調學習應在什么樣的環境中進行(如在××游戲中、××活動中、××比賽中等)。學習標準重在技能表現中的“質性”描述與“方法”的掌握,而不是對距離、時間、次數等量化的唯一表達。這一描述上的變化,本質上是教師在教學目標的描寫中要注重“方法”的教學,并為教師教學質量檢測提供服務。

(六)建設體適能視頻教學課程,完善課程體系

建設體適能精品在線視頻課程,要在視頻課程中融合目前全球最流行的體適能教學方法與手段,打破空間與時間的束縛,突破目前多數體育教學的局限,針對大學生體質測試及日常生活中的體能相關問題(如減脂瘦身與運動防護)給出相應的訓練攻略。從體能的概念導入,遞進到原理基礎篇章,再將理論運用于解決大學生多元化的體能問題,針對相應問題給出特定的解決方案,符合當代大學生鍛煉的身心需求。視頻課程的建設使得一線教師在課余時間進行指導教學時能“有據可依”“有本可循”,將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教才能促使學生學得更好”的方法層面,以切實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并為學生形成性教學評價提供參考依據。

四、積極優化學生考評機制

本綱要的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健康狀況調查、身體運動能力測試、設立訓練期望值、線上App練習、視頻課程學習、期末考試六個部分,符合“淡化期末,強化平時”教學評價標準。要強化形成性評價,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享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樂趣,同時“線上線下,兩全其美”。形成性評價的制定,讓學生的每一次付出都有收獲,可以激發學生自始至終的學習熱情,保障教學效果。(如表2所示)

表2 體適能課程學生評價標準

(一)課前健康狀況調查,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課堂的練習和討論,需要教師做出精心的準備和細致的觀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上課前對學生進行健康狀況的了解極為必要。在組織教學之前我們會先給學生一封公開信,并請同學們回答10個有關自身體質健康的問題,以深入了解學生,科學地根據學生真實的情況實施教學活動,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二)身體運動能力測試

教師對學生參加干預前基礎體適能情況進行摸底測試,其內容為心血管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韌性及平衡性測試,對測試的結果進行記錄以便在干預結束后進行對比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身體運動能力測試內容

(三)設立訓練的期望值

制訂合理的科學的“運動處方”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基本要求,為學生制訂科學的訓練目標,這樣才能使訓練課程的計劃和實施具備全面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為學生灌輸健康的運動理念,為改善學生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訓練方式及訓練目標設立長期或階段性的目標,這個目標需要通過數值或具體要求來體現。此外,教師也可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練習質量與表現情況給予適當的加分或扣分,以此來激勵與監督學生的課堂練習效果。

(四)線上App練習,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鍛煉

合理利用手機運動App,強化學生學習的形成性教學評價。本課程的課外運動平臺已經成功設置在“運動世界校園”這個手機App中,每個星期將根據教學計劃定期發布跑步練習任務,要求學生每周在App平臺上完成相關的跑步練習。在“運動世界校園”App運動平臺中,可以記錄學生的跑步距離、路線、時間、能量消耗等情況。教師可在App平臺上監測學生完成的情況,并根據完成的數量和質量,評價學生線上練習的成績。手機運動App,作為強化性教學評價的關鍵一步,將“課堂運動處方”與“課外體育鍛煉”相結合,切實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質量與有效時間的投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鍛煉效果。

(五)視頻課程學習,促進學生運動知識與技能的掌握

體適能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體能攻略”,已在中國大學慕課MOOC與浙江省高等學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共享平臺上開放。學生可在課余時間自行安排時間進行視頻課程的學習,通過視頻課程學習可為他們的課外自主鍛煉提供幫助,促進學生運動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最后平臺也將記錄學生在視頻課程中的學習情況,以此來評定視頻課程的學習成績。

(六)期末考試,全面檢測學生的學習練習情況

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身體圍度和身體素質的變化,綜合評估學生的訓練水平,以此來督促和激勵學生持續鍛煉,保持良好心態,實現提升健康的目標。

五、積極優化教師考評機制

提出一堂體適能課程的基本要求,合格標準作為一堂體適能課程的底線,是日常大部分體育課教學應該做到的;優良標準供教師掌握和參考,除此之外,還有優秀課的其他因素需要教師去把握。(如表4所示)

表4 一堂體育課的基本要求

續 表

六、結 語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場化引領的時代發展背景下,我國體育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體育教學也經歷著從粗放型模式向集約型模式轉變的過程。高校大學體育課作為培養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健康觀、鍛煉身體和發展體能的主渠道,也必然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探索更為有效的課程實施方案。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曾說過:“殊不知有健全之身體,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體柔弱,則思想精神何由發達?或曰,非困苦其身體,則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謂困苦者,乃鍛煉之謂,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睂W生體質健康的發展,是國家的追求,是社會的追求,更是大學體育課堂追求。大學體育課必須積極地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標準、檢測標準等方面進行教學變革,化挑戰為機遇,探尋新的符合當今時代特點和學生特點的體育課程實施方案。體適能課程實施綱要的構建與實踐正是一場關于體育教學的革命,從體育知識的傳播模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組織方式都在發生改變。學生從“逃課”到“淘課”的轉變,也促發了很多體育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注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要求等現實需要,從而引發了教育理念和課程體系的全面更新和調整。體適能課程實施綱要的構建與實踐是改革傳統體育教學弊端、契合時代特色和學生特點的一次教學改革,具有普遍的應用前景和探索價值。

猜你喜歡
標準技能運動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女生總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忠誠的標準
美還是丑?
勞動技能up up!
不正經運動范
拼技能,享豐收
一家之言:新標準將解決快遞業“成長中的煩惱”
畫唇技能輕松
古代都做什么運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