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提高學生閱讀品質
——以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材為例

2019-11-26 13:13吳秀娟
兒童大世界 2019年7期
關鍵詞:整組群文課文

吳秀娟

(浙江省溫州市中通國際學校,浙江 溫州 325000)

重視整合共融,能為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打下扎實的基礎。傳統閱讀教學受到“單篇教學”本身的局限,學生的理解、質疑、發現、比較等能力培養,也受到一定限制。而學生在多種整合實踐活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主學習的趣味性和綜合性,從而實現學生閱讀品質的提升。

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材是圍繞著“走進西部”這一專題進行編寫的。這一組教材共選編了4篇課文,精讀課文《草原》《白楊》,略讀課文《絲綢之路》《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反映了西部的神奇,西部的開發與建設,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筆者以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有意識地留給學生較單篇課文學習更多的課堂閱讀與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引導其經歷不同層次的深度閱讀實踐過程,嘗試對語言文字作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思辨、提煉。

一、整合內容的選擇

(一)“1+X”整合

單篇“1”+群文“X”整合的教學價值不僅是閱讀數量的增加,閱讀形式的革新,更是對閱讀教學理念的更新。整合最大限度地解放與培養兒童的閱讀能力。學習整組教材,學生既要把具體的景、人、事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結合起來,還要借助一些課外資料認識西部,了解西部,加深對西部的自然風光及建設者熱愛之情。

所以在整組的教材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多方位、多渠道的了解西部,還要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文章句式及語言的優美,提高理解語言及寫作的能力。這也是本單元的重難點。顯然,僅僅是單個文本的傳統閱讀形式肯定是不夠的,因此,筆者試著圍繞精讀課文《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和略讀課文《白楊》,切入群文內容的整合與建構。甄選出內容上有較強融合性、目標上有較強針對性的兩篇拓展材料《英雄地,英雄淚》和《白楊禮贊》,通過群文閱讀促進多種教學資源的同構共生,學生既可以獲得關于西部開發建設的最大閱讀量,又可以通過多文本的一篇篇橫向結構的比較閱讀,不斷涌現質疑和發現,從而達成情感與表達的深化和推廣。群文整合,促使單元教學目標的深入落實,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意義深遠。

(二)多學科整合

語文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惫P者通過對語文學科和品德學科的教材仔細地研讀,發現兩者之間有些內容主題相近,在語文教學中可巧妙利用品德學科的獨特魅力,整合學科優勢,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實效。

五下語文第一單元與同冊《品德與生活》第三單元,兩者主題均涉及“西部開發”。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嘗試利用品生中的教學資源(西部地區12個省市區位置圖、西部優美神奇的風光、西部豐富寶貴的自然資源調查報告、西部開發設計師等)為語文教學服務。學生在搜集查找資料、完成調查報告、規劃設計的任務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了閱讀和整理的能力。

多學科的整合,圍繞“額外”的教學資源進行語文教學,可以逐步豐富語文學習的資料,有效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比如在《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中還可以融入歌曲《天路》,引領學生在音樂中品味西部開發建設的過程,激發學生展開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因為是進行多學科整合教學,把多門學科知識緊緊聯系成一個有機整體,讓學生可以向不同方向進行能力拓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整合策略的選擇

整合所帶來的簡約高效,并不意味著課文的略教,而是要略中求精。因此,在整合閱讀中,教師要重在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趙鏡中教授很早就提出“教閱讀”,教給學生閱讀的策略,如:聯系上下文、梳理文本、整合資訊、預測與推論等。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點撥,寓閱讀策略于教學中,這樣才能做到真正地讓學于生,授之以漁。

(一)落實單元整組教學

單元整組,能讓學生的學習從教被動轉化為教主動,認知從單一、淺顯提升為系統、深刻。將單元整組的閱讀素材加以歸納整理,有助于教師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拓寬教學思路。單元整組教學是對教學資源的整合與生成,是對教材的深入解讀和重整。

教師要在充分解讀教材的基礎上,通過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對教材進行二次創生處理,梳理出單元整組的教學目標,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實施教學。通過對本單元教材的深入解讀,筆者發現本組教學內容的三個特點:

一是要突出單元人文主題。選編的4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如老舍的《草原》描繪了內蒙古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風俗民情,表達了蒙漢民族間的深情厚誼?!督z綢之路》再現了發生在兩千多年前這條偉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貿往來生動的一幕?!栋讞睢吠ㄟ^父子兩代人的交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熱情謳歌了一代又一代獻身邊疆的建設者們?!栋谚F路修到拉薩去》報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難關的筑路大軍。

二是要落實單元語文要素。本組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當我們明確了上述特點后,單元整組教學目標也就清晰而明確起來,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這個語文要素可以一貫而至,逐步提升。

三是要培養學生搜集能力。要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影視、報刊等資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認識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意義。在“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中都反復提到,要圍繞搜集到的有關西部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邊疆開發、西部建設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學習、交流。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各部分的內在聯系,使本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推進群文閱讀教學

“群文閱讀”是閱讀方式的一種革新。新課改大力提倡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群文閱讀正是新型的整合閱讀模式。它既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單文本閱讀能力,也需要具有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因此,群文閱讀的對象是多個,閱讀內容為多元,閱讀視角由單一轉為多角度,閱讀方式由一篇到一組,閱讀順序既有縱向也有橫向,讀者的思維容量也大大擴展,閱讀品質也得以提升。以本組課文的教學為例,將《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和《英雄地,英雄淚》、《白楊》和《白楊禮贊》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發現文本在語言、表達和情感上的異同。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睂W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需要學習和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群文整合、比較閱讀就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

(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為了改變語文教學相對封閉的狀態,為了改變課本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的狀況,也是為了改變課堂講授為主的學習方式,在語文課程改革上采取的一個重要舉措。綜合性學習中有許多跨學科的內容,涉及美術、音樂、地理、歷史等多學科。學生在不同的內容和不同的方法中開闊視野,豐富思維方式,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

本單元各小組通過主動收集西部風光、歷史、人文資料、采訪調查西部環境、討論交流建設方案等方式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累了許多直接經驗,并在逐步解決實際問題中形成了適應未來生活所需要的各種素養,如信息檢索、人際交往、合作意識、時間觀念等。每個學生在自己負責的領域和不同活動內容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整合外延的拓展

(一)導讀整合——豐富閱讀生活

剛才已經提到單元整組教學策略,實施了單元整組教學后,會相應減少單元教學課時,這寶貴的時間就可以用來進行課外書的導讀與思想碰撞,實現課內外的整合,豐富學生的閱讀生活。學習了本單元,在品詞悟句,積累語言后,可以引導孩子讀老舍《內蒙風光》的原文,體會《草原》和《內蒙風光》里林海、漁場、農產、風景區、呼和浩特、工業基地之間的聯系,還可以對《小學生老舍讀本》進行整本書的導讀……這種閱讀,既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又豐富了教材內容,為引導學生進入深度閱讀也打下了基礎。

(二)應用整合——促進閱讀實踐

生活處處是語文,語文時時是生活。在生活中,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時刻都能感覺到語文和生活并存。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通過融通教材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喚醒學生豐富而充滿幻想的內心世界,驅動學生對美的事物進行主動的創造、深沉的領悟、深刻的體驗。我們不能脫離生活談教材,不能割裂生活與教材的關系,更不能把思維局限在狹小的課堂,我們應該帶著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體驗成長。本單元學生在對西部風光、歷史、人文、環境等方面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后,可以引導他們和西部的孩子進行書信交流,可以回顧歷史、互訴現實生活、暢想美好未來等,還可以與其他地域的同齡孩子進行書信往來,將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多形式的趣味性的實踐活動,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生活趣味都會得到大福度的提升。

提高閱讀品質應該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以課本為依托,拓寬學生閱讀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和素養。單元整組整合、群文閱讀、多學科整合、多課型整合等方式都能架構學習體系,使“整合”這把金鑰匙真正帶領學生走進品質閱讀的無限天地中去。

猜你喜歡
整組群文課文
基于單元整組 用好習作支架 落實語文要素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論前置作業的目標性和實踐性——以單元整組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為例
背課文的小偷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群文活動
背課文
青海某陸軍預備役步兵旅嚴密組織整組工作檢查驗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