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詞的禳災功能探究

2019-12-02 07:27譚田甜
名匯FAMOUS 2019年2期
關鍵詞:溯源

譚田甜

關鍵詞:祝詞;溯源;禳災功能

劉勰是中國古代文論的集大成者,其作《文心雕龍》則是中國古代文論的代表性著作。其中第十篇《祝盟》以論述祝文為主,同時講了與祝文相近的盟文。因此,本篇大體上分祝和盟兩大部分,第一、二段講祝詞的產生及其發展情況和祝詞的寫作特點,第三、四段講盟文的產生及其流弊和盟文的寫作特點。如上所述,全篇集中于兩種文體的產生、發展、特點,幾乎未提及兩種文體的功能,其實,祝和盟作為古代“祝告于神明”的文體必然有其特定的功能意義。因此,本文試以《文心雕龍·祝盟》篇中所引的上古祝詞《祠田辭》《蠟辭》《禱雨辭》為例,從文學人類學角度來分析這些遠古祝詞的禳災功能。

一、祝詞溯源

“?!钡脑馐恰白N住钡淖?,祝巫是我國古代專業的神職人員,是神和人的中介,也是古代文化的掌握者。祝的職責是以文辭向神禱告…。所禱之詞即為祝詞,內容多為祈福禳災。由此可見“祝詞”作為原始宗教儀式的伴生物早在原始社會就己產生,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祝詞日漸失去其存在的現實情景和土壤,尤其是在以邏各斯中心主義為衡量標準的情況下,祝詞被斥為非理性的、非科學的,祝詞的意義與功能也因之被遮蔽、被遺忘。

祝詞在上古人民和自然斗爭中就已經產生了,后世流傳下來的有些祝詞是在沒有文字以前就誕生了的,而且祝詞在那個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時代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祝詞及其功能對于我們了解古人的思想等有重要意義。又因為祝詞是古人求神、告神、通神的全套儀式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與上古時代巫術儀式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故只有將其還原到宗教儀式行為中,我們才能理解其發生的本質與功能。本文正是試圖將祝詞還原到當時的宗教儀式行為中,進而分析這些祝詞的禳災功能。本文試以《文心雕龍·祝盟》篇中所引的上古祝詞《祠田辭》《蠟辭》《禱雨辭》為例進行分析。

二、祝詞的禳災功能

何為“禳災功能”?對文學功能做溯源性考察,在各個民族的現實社會生活中文學的主要功用有治病與禳災兩項。從廣義上說,治療和禳災都是前現代社會賴以維系其生活秩序和宇宙秩序的重要手段。在古代,一切污染都是神圣價值的對立面,或者說是宗教之“圣潔”觀的反面。而污染的直接后果就是給個人和社會群體帶來災難和死亡。因此人們就要想辦法,換言之,“消除污染,恢復潔凈”就是禳災避禍的基本手段,那如何“消除污染,恢復潔凈”呢?此處的“消除污染,恢復潔凈”并不是進行清掃,除掉垃圾,而是清掃精神上的污染。

(一)《祠田辭》的禳災功能

眾所周知,遠古時代的生產、生活必然成為當時的文學所要反映的客觀內容。我國自古就是以農耕生產為經濟生活支柱的社會,“以農為本”是一以貫之的理念,無論是在遠古社會還是在封建社會,農業都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甚至在今天,農業仍然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尤其在遠古時代農耕幾乎是當時生活的全部,而這也成為了當時文學所要反映的客觀內容。因此,當時的文學作品所涉及的內容大都是漁獵、耕作、抗旱治水、祭祀祖先等事。

作為先民賴以生存的基礎,農耕自然受到統治者的重視,為保障農業穩步發展,興修水利幾乎是每朝每代必定實行的“民生工程”,除此硬件之外,祭田禮儀也是必不可少的軟件。祭田禮儀是一種全族甚至全國統一舉行的大型祭祀儀式,寄予人們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等美好愿望。

虞舜的《祠田辭》就是祭田禮儀的一個組成部分。

荷此長耜,耕彼南畝,四海俱有。

“祠”指春天的祭祀。據《困學紀聞》卷十引《尸子》,“四海俱有”原為“與四海俱有利”。顯然,辭的前兩句“荷此長耜,耕彼南畝”描述的是春耕生產實踐活動;而后一句“四海俱有”則是先民期望的結果,即渴望豐收的愿望。在古代萬物有靈的思維方式的支配下,人們認為一切都是有靈性的,在原始部族中人與動物在精神意義上不存在絕對區別,每種動物都有各自的精靈,肉體也許會因為死亡而消亡,但其靈魂卻可以永生,甚至一棵樹、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的精靈。事實上,在原始部落中,神靈崇拜都極為盛行,民間出現了花神、樹神、山神、灶神等一系列神靈。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人們常常求助于神靈,從無法解釋的超自然能力中吸取可以依附的力量,從而克服精神上的疑惑、恐懼與不安,獲得心靈的慰藉。先民自然會將自己渴望豐收的愿望傳達給神靈,祈求神靈減少災禍,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鹅籼镛o》這首辭就傳達了先民渴望豐收的愿望,也體現了祝詞的祈福禳災功能。

(二)《蠟辭》的禳災功能

如上所述,農業是古代人民生存的保障,農業災害一旦發生就會導致人民流離失所、社會動蕩,嚴重威脅國家穩定,甚至危及人的生命。但是,那時自然環境惡劣,農業災害異常頻繁,遠古先民在農耕生產中經常經受到洪水、大旱、兇禽、惡獸等等的威脅,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與自然作艱苦不懈地斗爭。然而,當時科技不發達,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人們根本無法應對變化無常的自然災害,可以說是在災害面前只能聽天由命。加之人們對大自然的認識極其有限,他們以為可以將自己的意志傳達給神,然后神就可以滿足他們的愿望,控制自然災害,使他們在生產中獲得豐收。因此他們常常借助一些特定的儀式來將自己的愿望傳達給“神”以獲得的庇佑,使神能夠對人類生活或某種自然現象施加影響。并且以歌舞儀式娛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詩歌就被當做了咒語,發揮著向神傳達旨意的工具。

祝詞作為古人求神、告神、通神的全套儀式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即祝詞就是儀式的伴生物?!断炥o》就是蠟祭儀式的伴生物。關于蠟祭《禮記·郊特牲》有詳細的記載:“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天子大蠟八。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蠟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種,以報嗇也。饗農及郵表、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與水庸,事也。日:“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可見,蠟祭是一種非常古老原始的年終農業祭祀活動。

據傳,蠟祭儀式非常隆重莊嚴,天子頭戴皮弁,身穿素服,腰系葛帶,手持榛杖,農夫都穿著黃衣,戴著黃冠。蠟祭祭祀的對象有8神,都是農業之神,包括先嗇(神農氏)、司嗇(后稷)、農(田神)、郵表(農田界碑神)、禽獸(貓、虎)、坊(堤防之神)、水庸(水溝之神)昆蟲。

再說《蠟辭》“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關于這首辭的注解很多,細節有所不同,大意是:土返回到你的原地。水回到溝壑里去,昆蟲不要為害,草木以時生長。短短的17個字,意思也很明確,其中卻包含著原始先民的祈愿。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基本能夠有效控制害蟲、野草對農作物的威脅,然而,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遠古時代,先民沒有應對病蟲害的技術,就只能祈求神的幫助了。另外,即使今天,在天塌地陷、洪水泛濫的情況下,人類也無能為力,更何況在遠古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環境中,先民更是只能求助于神,將自己美好愿望以祝詞的形式向神禱告,以達到祈福禳災的目的,從而消除地質、洪水、動物、植物等災害,爭取農業豐收。

(三)《禱雨辭》的禳災功能

前文己提到過,古代先民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我國卻是一個自然災害較多的國家,尤其是水旱災害頻發。在今天,一旦發生旱災,政府就會組織人工灌溉,在古代,統治者同樣會采取措施,但不是人工灌溉,而是祈禱一種在干旱和饑饉時采用的祈求甘雨和豐收的巫術儀式,祈禱據必然有禱辭。商湯的這篇《禱雨辭》就很有代表性。

政不節與?使民疾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宮室榮與?婦謁盛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苞苴行與?讒夫興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

大意為“難道我的政策不適當嗎?難道我役使民眾受苦了嗎?為什么干旱到這個地步?難道我的宮殿房舍太奢華了嗎?難道我的妻妾嬪妃說情太多了嗎?為什么干旱到這個地步?難道是賄賂行為猖獗嗎?難道是毀謗的人發跡了嗎?為什么干旱到這個地步?”

這首詞顯然是大旱時商湯對神的詢問。他懷著對自然神的敬畏之心用三組問句小心翼翼地詢問上天為何干旱到這個地步。其實同時也在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違背天意,藉此希望得到上天的指引,更希望天降甘霖以解旱災,保障人民的生活,進而國泰民安。

關于“桑林禱雨”事件,《墨子·兼愛篇下》也有記載,湯日: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后日。今天大旱,即當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簡在帝心。萬方有罪,即當朕身,朕身有罪,無及萬方。

大意是“我小子履,敢用黑色的公牛,祭告于皇天后土:

‘現在天下大旱,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緣故得罪了天地。有善不敢隱瞞,有罪也不敢寬饒,這一切都鑒察在上帝的心里。萬方有罪,由我一人承擔;我自己有罪,不要累及萬方?!?/p>

兩個記載具體細節不一樣,但大意差別不大,即用言辭向天帝鬼神禱告,希望神佑天下,降下甘霖,緩解旱情,保障國泰民安。

三、結語

《祠田辭》是否真能夠將人們渴望豐收的愿望傳達給神,神是否真的順從人們的愿望,賜予他們一個豐收年?濃重的蠟祭儀式、樸實真摯的《蠟辭》是否真的能感動神,使神滿足人們的愿望一一消除地質、洪水、動物、植物等災害,賜予他們一個豐收年?商湯充滿感情的《禱雨辭》是否真的能夠感動神,使他降下甘霖,緩解旱情,保障人民的生活……這一切都不得而知,但是人們在不斷的祈禱中克服了內心的恐懼,獲得身心愉悅,并且增強了信心,強化驅走罪孽和不祥的祝詛力量,更加滿懷希望,從某種程度上說,也能促進人的生產活動。

而且這些留存下來的“辭”以不爭的事實證明著在那個年代確實存在著人們虔誠的祈禱,也證明了文學確實有禳災功能。

另外,文學禳災的案例有很多,如赫梯古國文學中屠龍救災的《龍神伊魯揚卡的神話》表達著消滅洪水,爭取豐收的美好理想;“普魯利節”祭祀儀式誦讀《龍神伊魯揚卡的神話》,把這作為禳災活動的一種符號手段,以預防洪災,讓諸神保佑農業的豐收;傈僳族神話中龍神是惡神,需要通過法術來調控和禳解,方式之一便是唱誦《祭龍神調》對龍神發出詛咒;《魯邦大旱》孔子的話透露出春秋時期關于災害與禳災的以整套宗教觀念,也揭示了文學的禳災功能;《柬大王泊旱》依照占卜和祈禱禳解的儀禮,想象超自然的鬼神世界對現實世界給予干預或者警示,有效地應對疾病和自然災害的降臨。

祝辭作為古人求神、告神、通神的全套儀式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換言之,祝禱和祭祀性的宗教禮儀活動是滋生語言藝術作品的現實土壤,禱祝儀式是祝詞、詩歌、韻文等文學發生的重要溫床,也就是說禳災儀式場合是文學藝術滋生的重要溫床。這些祝詞強化了驅走罪孽和不祥的祝詛力量。

劉勰在《文心雕龍》《祝盟》篇中較為集中的說明了祝文和盟文的產生、發展、特點。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文心雕龍·祝盟》篇中所引的上古祝詞《祠田辭》《蠟辭》《禱雨辭》為例,從文學人類學角度分析這些遠古祝詞的禳災功能。

猜你喜歡
溯源
《曹劌論戰》中的幾個字詞
敦煌藏醫文獻中的“達爾甘”病溯源
毛澤東與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確立
有機RFID標簽在農產品食品溯源中的應用
“簞瓢陋巷”典故研究
“時務文體”溯源
NBA品牌管理智慧溯源
“中原書風”溯源
基于RFID技術的酒類溯源防偽系統研究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