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兩個社會熱點案例淺議法的不確定性和自主性

2019-12-13 11:14趙亞軍
職工法律天地 2019年8期
關鍵詞:法律意識不確定性自主性

趙亞軍

(730070 甘肅政法學院 甘肅 蘭州)

在最近發生的幾起社會熱點案例中,社會輿論媒體對案件的討論給審判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于歡案和龍哥被反殺案,在這些案件發生后,政法界和社會群眾,以及一些媒體都對此案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民眾對此案例十分看重,因為這關乎自己的利益,是否正當防衛,決定了自己在面對此后類似案件時有多大的反擊權利。但這些案件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社會輿論對法律的左右,使得法律的自主性和確定性受到了影響。在此,我根據這兩個案件對規則中心主義以及德沃金關于法的不確定性進行淺述。

一、規則中心主義

在法治建設過程中,中國實現了現代法治實證主義的法治中心地位,認為法律是由規則構成的規范體系,法治建設的關鍵在于制定近乎完善的法律規則。另一方面,法官的作用僅僅是將法律規則適用于具體案件并作出決定。這一立場在法治建設中造成的資源浪費是非常巨大的。全學界最優秀的人才都去制定法律去了,以為可以完成一部一勞永逸的法典。但事實是,任何法律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而且某一領域的法律永遠不可能涵蓋這一領域中所有已知和未知的法律關系。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法的制定上,投向其他方面的精力勢必會減少。包括法院的建設,司法和執法人員的素質培訓,以及一般法律意識的培訓。在這種意義上來說,法律規則中心主義是對法律資源的極大浪費。

二、法的不確定性

與規則中心主義相對應的是一種演繹推理的思維模式。即“規則+事實=結論”的必然性推理。這用推理的結論正確與否完全取決于前提的正確與否,因此規則中心主義才會如此注重規則的制定。但這種思維模式極度簡化了法律活動的復雜性。

但事實上,在司法裁判過程中,我們的法律、司法裁判人員以及需要裁判的事實,都具有不確定性。第一,規則是由語言來表現的,語言具有不確定性。同一規則往往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這樣會形成不同的解釋,而當法官以此最為定案依據,會導致不同的判決結果。第二,人們把法官看成理性的化身,正義的代表。希望法官保持公正,排除個人生活經驗和偏見成分,客觀公正地處理案件。但法官也不可能放棄其作為人的天性。他會有自己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帶著這種看法去裁判,法官不可能完全對每一個案件做到社會所認為的公正。事實上,規則只是給予法官指引,法官卻可以在不同規則之間選擇。第三,事實也具有不確定性。事件發生時如何是一回事,呈現給法官時又是另一回事。當某一案件的事實符合法定構成要件而納入法律程序以后,其便經過了認為的取舍。這屬于已經被 建構的法律事實。所以,國家若能把用于規則制定的資源,抽出一部分用于法官隊伍的培養上,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民眾對法律的不信任,增強法律的權威。

三、法的自主性

在前邊的兩個案例的發生過程中,社會大眾對案件的判決結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法律不可能不受到社會大眾的影響。我們國家民眾慣有的思想就決定了我們國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是不可能廢除死刑。像“殺人償命”等等,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社會成員的集體標準。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傷害自身利益的事件,民眾渴望能進行正當防衛。但由此前發生的案件來看,很多情況下,判決的結果都是防衛過當居多。這種判決當然有其自身的政策以及社會背景因素。這些都在表明法律的自主性受到社會輿論以及文化傳統的影響。但對于龍哥被反殺案的判決過程中民眾的呼聲自己最后的判決結果來看,我們的正當防衛制度正在朝著更加公正的方向前進著。這也說明了,只要將影響法律自主性的因素,如政治、宗教以及一些社會因素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在合理的程度內承認法的不自主性,法治建設還是會朝著好的方向前進。

四、法的自主性和不確定性對法治建設的影響

對民眾的法律意識的培養是我們國家法治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民眾法律意識的培養關乎到民眾對法律的認同。若國家能在制定規則的同時,抽出一部分資源,用于民眾的普法教育。那么于歡案的結局可能就不會發生了。社會的犯罪率也會降低。提高民眾的法律意識,也是在提高社會的集體標準。不止是正當防衛和死刑這些案例。當社會大眾的法律意識提高時,我國的法治建設會更加順暢,少了些阻力。法官作為判斷案件的核心,國家應當重視法官隊伍的建設,法的不確定性就決定了法官在政法法律運行過程中的作用。一批高素質的法官,可以讓法律在實踐中煥發生命。於興中教授在其提出的法治文明秩序中,給出了法律文明秩序的概念。即以法治理想為主導的權威系統,以權利和法律為中心的概念范疇系統,以司法制度為社會根本制度安排以及以個人權利以及法律為依歸的文明秩序意識。①可見,民眾的法律意識在法治社會理想的實現中的地位。只有通過每個社會中的人參與到法治建設中去,我們法律的價值才能為人們所熟知,法律才會起到其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比如,我們的公審公判、法治宣傳教育、參加庭審活動等。當然,在法治宣傳過程中,文學藝術作品的傳播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健全的法治宣傳教育體系,可以很好地幫助國民法治意識的提高,從而發揮正確的輿論引導作用。

在中國走向法治的過程中,如何承認法的自主性和不確定性,怎樣提高民眾的法治意識,關乎著中國法治的進程。

注釋:

①於興中.法治東西[M].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61頁.

猜你喜歡
法律意識不確定性自主性
法律的兩種不確定性
自主性數學課堂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無人機自主性分級標準淺析
公民法律意識培養研究
考慮誤差不確定性的航空安全預測新方法
全球不確定性的經濟后果
英鎊或繼續面臨不確定性風險
加強高中生法律意識教育的對策
探討培養青少年法律意識的意義及途徑
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及其教學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