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作物秸稈收儲運體系現狀?問題及對策

2019-12-14 14:10張士勝霍家佳洪登華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19期
關鍵詞:農作物秸稈對策和建議

張士勝 霍家佳 洪登華

摘要 在梳理我國農作物秸稈收儲運現狀和技術模式的基礎上,剖析了秸稈收儲運體系在專業隊伍、機械設備、收儲運技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政策保障、機械設備研發投入及標準化建設方面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和建議,為完善農作物秸稈收儲運體系出謀劃策。

關鍵詞 農作物秸稈;收儲運;對策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 S-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9-0260-02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echnical mode of crop straw collectio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ystem of straw collectio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uch as professional team, mechanical equipment,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were analysed in this paper. Relevant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y guarantee, investment in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mechanical equip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were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could improve the crop straw collectio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Key words Crop straw;Collectio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Strategy and suggestion

我國是農業大國,也是農作物秸稈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1],20世紀80年代以來,農村的能源結構、種植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造成農作物秸稈的大量剩余[2-3],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每年全國的秸稈總產量超過10多億t,其中可收集利用的近9億t。農作物秸稈作為主要的生物質原料,不僅可替代常規能源,也可應用于工業和農業方面,如用作生活燃料及造紙、肥料、飼料和食用菌栽培等,但因其具有區域分散性、季節性、體積大、質輕等原因,導致收集、儲存和運輸很不方便,利用率僅80%,造成了大量的秸稈剩余、浪費,甚至是因焚燒等造成環境污染。

秸稈收儲運就是將分散在田間地頭的秸稈,在保持其利用價值的前提下,采用經濟、有效的收集方法和設備,及時進行收集、運輸和存儲或直接運輸至秸稈利用企業,是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基礎[4]。同時也是秸稈規?;彤a業化利用的關鍵制約因素,那么如何突破這個瓶頸,完善秸稈收儲運體系,已經成為目前秸稈綜合利用領域內的重大課題。

1 我國農作物秸稈收儲運現狀

我國政府非常重視農作物秸稈的資源利用,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國務院辦公廳2008年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意見》提出,力爭到2015年,基本建立秸稈收集體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格局;國家發改委《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通知》(發改環資〔2015〕2651號)提出,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的目標;《“十三五”秸稈綜合利用規劃(2016—2020年)》提出,將秸稈綜合利用納入國家戰略發展規劃,并將“禁燒”改為“促用”,努力地在為秸稈利用尋找出口[5],如《安徽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標準化收儲體系建設。

近年來,隨著國家禁燒秸稈力度的增強,以及秸稈綜合利用進程的推進,秸稈收儲運在我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部分地區已經建立起秸稈收儲點。由于各地區自然地理條件差異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主要形成3種不同種類的收儲運技術模式,包括以秸稈經紀人為主體的分散型秸稈收儲運模式、以專業收儲運公司為依托的集中型秸稈收儲運模式及規模企業自營型收儲運模式,為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積累了良好的經驗,奠定了基礎[6]。其中分散型收儲運模式以農戶、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或秸稈經紀人為主體,將分散秸稈收集后經簡單預處理(晾曬、儲存、保管)后運輸提供給企業,此種模式將零散秸稈收儲運問題化整為零,但很大程度受制于個人,系統管理性較差,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會隨機哄抬收購價格。集中型收儲運模式以專業秸稈收儲運公司為主體,負責整體收集、晾曬、儲存和運輸等環節,按照利用企業的質量標準,對秸稈的質量進行檢驗,并按秸稈資源利用進行分類交售,此種模式采用先進技術設備對秸稈原料進行處理,由于收儲運公司分散收集和統一儲運管理,就有效解決秸稈供應隨意性風險,能夠保證秸稈的長期穩定供應,但一次性投入資金較大,固定成本較高[7-8]。秸稈綜合利用規模企業自營型收儲運模式一般是指企業自主對秸稈原料進行收集、晾曬、儲存、保管、運輸、初步處理等工作的運作模式。這種模式主要適合服務半徑約在50 km以內,秸稈產量非常集中的地區,采用該種收儲運模式,企業秸稈原料供應不再受制于經紀人和供應商,秸稈收購價格相對較為的穩定,即企業能夠獲得連續的秸稈供應和穩定的秸稈收購價格。但是,也存在一定弊端,如企業必須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需要大量的土地進行秸稈收貯、晾曬和加工,同時還要承擔防火等安全風險等[9]。

隨著機械化的快速發展,通過機械對秸稈進行收集,正在朝著全程機械化方向發展,這不僅減少了勞動時間、減輕勞動強度,還提高了農業生產經濟效益。歐美等發達國家現代農業體系發展相對健全,農作物秸稈收集利用主要使用機械且以集中型模式為主[10],其主要特點是要求有良好的收獲、運輸等配套機械[11]。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進程的推進和秸稈產業的發展壯大,集中型收儲運模式也將成為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的趨勢。

2 我國農作物秸稈收儲運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特別是2008年以來,隨著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受到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秸稈收儲運體系也開始逐步建立。但是目前秸稈收儲運體系仍處于初級階段,在秸稈收儲運專業隊伍培育、收儲運機械設備開發及農民積極性調動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2.1 秸稈收儲運專業隊伍欠缺

我國的政策各方面均向秸稈資源利用的生產企業傾斜,而秸稈的供應端則較為薄弱,縣級及以下秸稈綜合利用配套措施落實不足,基層對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引進能力相對薄弱,秸稈收集后無處可去,若要銷往規模企業,必將增加儲運成本,減小了秸稈收儲運主體的動力,此外,我國農作物的區域性和分散性特點,以及少數農民摻雜作假、隨意抬高價格等,導致收集成本較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秸稈收儲運主體的積極性,阻礙了秸稈收儲運專業隊伍的的形成和發展。此外,國家和地區對秸稈收儲運的技術指導欠缺,使得秸稈收儲運隊伍專業性不足,在收儲運過程中對秸稈的雜質、水分、安全等方面控制和管理不嚴,秸稈供應質量得不到保障。

2.2 秸稈收儲運機械化整體水平落后

機械化是提高秸稈收儲運效率、節約收儲運成本和保障秸稈質量的重要手段。前些年我國秸稈收集主要靠人工撿拾,近年來隨著機械化進程的推進,我國在秸稈收儲運機械設備使用方面也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對秸稈收儲運機械設備技術研究相對較晚,很多機械設備技術水平有限,功能較為單一,與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配套的機械較少,另外雖然通過學習國外先進技術開展機具的改進優化,但其產品在使用性能、可靠性及穩定性方面難以保證,如打捆機核心部件打結器仍需依靠進口,未開發配置成熟智能監測控制系統,未有專業用于秸稈運輸的機具等,阻礙了秸稈綜合利用進程。

2.3 農民開展秸稈收集的積極性不高

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家庭承包責任制小規模農業經濟影響,耕種方式相對較為粗放,秸稈收集時節忙于搶收、搶種,廣大農民還未意識到秸稈的經濟價值和環境危害,加上很多地區農民秸稈收集主要依靠政府補貼,致使農民收集秸稈的自愿意識不強,如果沒有政府補貼或政府補貼不高,多數農民不愿意多付出人力和財力開展秸稈收集。此外,農民不知秸稈被直接翻耕或就地焚燒,對下一茬農作物的生長和生態環境的危害性,導致廣大農民不愿意主動開展秸稈收集同時。因秸稈收儲運機械價格相對較高,一次性投入較大,購買后存在作業時間短、利用率低等問題,難以快速回收成本,甚至難以形成效益,嚴重影響了農業大戶等購買機械開展秸稈收儲運的積極性。

2.4 秸稈收儲運技術和服務不規范

近年來,雖然我國專家學者在秸稈收儲運技術方面研究較多,但是國內還未有統一的秸稈收儲運技術和服務規范,秸稈收儲運主體在開展收儲運時沒有有效的指導和依據,如機械設備使用不規范、收集技術不達標,造成秸稈留茬高度不標準、農田設施破壞等問題,甚至可能需要二次進場收割,耽誤農時;儲存和運輸技術不規范、時效性差,導致秸稈水分高腐爛或溫度高發生自燃等問題。此外,秸稈收儲運目前重技術、輕服務現場十分突出,很多秸稈收儲運服務主體沒有與農民簽訂正式合同,部分即使簽訂合同也沒完全按照合同執行,導致服務不規范、服務爭議和糾紛時常發生、秸稈市場波動較大等問題。

3 對策和建議

3.1 建立健全政策保障和激勵機制

我國秸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政策保障,故應建立健全相應政策保障和激勵機制。一方面,建立健全相應法律法規和惠農政策,進一步加大違規焚燒秸稈的懲處力度,將農作物秸稈當作農產品一樣看待,作為農產品市場管理對象,穩定秸稈市場價格和秩序,在秸稈收集、農機購置等方面予以一定的補貼,增加農民和收儲運主體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著眼于秸稈收儲運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扶持培育秸稈收儲運主體,鼓勵地方政府、企業或合作經濟組織等主體組建專業的秸稈收儲運機構[12],制定方便秸稈運輸的政策,如高速公路在規定時間段內免費通行等,保障秸稈能及時送達利用企業,通過建立以政府主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秸稈利用企業配合的秸稈收儲運技術指導服務體系,開展秸稈收儲運技術指導服務,確保秸稈質量。

3.2 加大機械設備研發投入力度

只有運用機械化收儲運的手段,才有利于促進秸稈的規?;?、標準化和商品化,推動秸稈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同時減少秸稈原料的摻雜使假行為。國家應加大秸稈收儲運機械設備的研發資金投入,可通過設立相應的基金,并引導社會資金進駐,以及鼓勵企業自籌等相結合的方式,支持技術和設備的研發,加強秸稈收儲運方面關鍵技術的研究,結合我國秸稈分布區域、秸稈種植規模等,開展適合我國地情、農情的秸稈收儲運機械設備,并重點在與秸稈工業化生產相配套機具方面加大研發力度和資金投入,以提高我國秸稈收儲運機械設備的技術水平和秸稈收儲運效率,改變目前國外機械設備價格高、國內機械設備穩定性較低等現狀。

3.3 開展標準體系構建和標準制定

秸稈產業是新興產業,正處于發展壯大的重要階段,鼓勵和引導秸稈產業的發展,要樹立用精細的工業思維去解決秸稈收儲運問題的觀念,而標準化正是促進秸稈收儲運向精細化和產業化發展的手段和方法。首先,應開展頂層設計,通過對秸稈收儲運體系相關方因素分析和需求分析,以及收集、儲存和運輸環節內容分析,構建標準體系,為標準化工作提供總體思路;其次,針對目前秸稈收儲運技術和服務標準的缺乏問題,開展秸稈分類研究,根據秸稈通途不同,對不同類別的秸稈制定秸稈收集、儲存和運輸方面的技術要求。結合秸稈收儲運服務需求,開展秸稈儲存場所建設、服務規范、服務保障和服務評價等方面進行標準研制,從而規范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提升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韓魯佳,閆巧娟,劉向陽,等.中國農作物秸稈資源及其利用現狀[J].農業工程學報,2002,18(3):87-91.

[2] 汪建飛,于群英,陳世勇,等.農業固體有機廢棄物的環境危害及堆肥化技術展望[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8):4720-4722.

[3] 朱蘭保,盛蒂.農業廢棄物堆肥進程中理化性狀的動態變化[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9,39(3):21-25.

[4] 于興軍,王黎明,王鋒德,等.我國東北地區玉米秸稈收儲運技術模式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3,35(5):24-28.

[5] 建成規?;斩捠諆\體系, 補齊龍江秸稈綜合利用的短板[EB/OL].[2019-06-20].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11/18/15522423.

[6] 朱新華,楊中平.陜西省秸稈資源收儲體系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1,33(7):69-72.

[7] 張艷麗,王飛,趙立欣,等.我國秸稈收儲運系統的運營模式、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可再生資源,2009,27(1):1-5.

[8] 王金武,唐漢,王金峰.東北地區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現狀與發展分析[J].農業機械學報,2017,48(5):1-21.

[9] 李廉明,俞燕,薛軍,等.秸稈燃料收儲運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設備工程,2017(5):163-164.

[10] 徐亞云,侯書林,趙立欣,等.國內外秸稈收儲運現狀分析[J].農機化研究,2014(9):60-64,71.

[11] 孫曉梅.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與實施要點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5):98,100.

[12] 席江,蔣鴻濤,梅自力.秸稈綜合利用政策梳理和長效管理建議[J].中國沼氣,2019(2):87-90.

猜你喜歡
農作物秸稈對策和建議
宜昌市夷陵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主要途徑及對策
進一步加強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思考與對策
關于美聯儲加息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探討
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資源的開發利用
我國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