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規制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分析

2019-12-18 01:34項嬌嬌
新營銷 2019年14期
關鍵詞:環境污染規制產業結構

□ 項嬌嬌

(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一、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猛,但經濟繁榮的代價就是迅速惡化的生態環境,很多企業為了追求利益不顧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進行生產活動,伴隨而來的是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這些污染都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人類的生產活動及身體健康。

我國政府在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危害性之后,為了促進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實施了一系列的環境規制政策來約束企業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我國政府提出了對工業生產產生的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1983年,李鵬首次提出“保護環境是一項基本國策”;自此我國開始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加強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主要的環境規制方式有征收環境稅費、押金返還政策等。

隨著對環境污染的越加重視,學術界開始研究環境規制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當前研究主要以線性研究和非線性研究展開,大多數線性研究結果表明環境規制會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僅有少數研究結果認為環境規制會阻礙產業結構升級。李春米(2010)運用陜西省數據實證檢驗得出環境規制會抑制第二產業規模的擴張,即環境規制有助于產業結構升級;李強(2013)基于Baurmol模型表明環境規制的存在會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何慧爽(2015)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發現環境規制有助于產業結構升級,但中、東、西部因政策形式不同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效應有所不同;李強和丁春林(2019)運用靜態面板模型和空間杜賓模型結果都顯示環境規制會對產業結構升級產生不利影響;呂佳和李新昌(2020)認為環境規制會導致企業成產成本增加,從而不利于產業結構升級。非線性研究結果都與鐘茂初、李夢潔和杜威劍(2015)一樣認為環境規制與產業結構升級呈U型關系。

二、環境規制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路徑分析

本文主要從三個角度來分析一下環境規制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路徑。

首先從生產成本角度來分析,無論是征收環境稅還是限期治理等環境規制方式都會使得增加企業的排污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從而增加企業生產成本。由此會使企業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是企業減少污染較重的非必要環節生產,將該環節交由其他企業進行生產,從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專業化分工和產業集聚,另一方面若企業不堪稅收負擔或盈利較少,退出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從而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第二個角度是技術創新角度,環境規制會對技術創新產生兩種作用。從上一個角度可知,環境規制會導致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由此會有一部分資金用于環境污染治理或支付環境污染稅費,那么必然會擠占用于技術創新的資金,從而抑制企業技術創新,最后抑制產業結構升級。另一個作用是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在環境規制的作用下,企業會先審視自己的生產過程,改進生產過程,減少原本可以避免的環境污染和廢物再利用,進行清潔生產;另外,在費用可承擔的前提下,企業會增加技術創新投入,研發污染處理技術,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環境規制通過技術創新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取決于以上兩種作用的孰強孰弱。

第三個角度為外商直接投資。經濟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國的經濟開放度越來越高,環境規制較強的國家的企業會選擇在環境規制較弱的國家進行投資建廠,環境規制較弱的國家便成為環境規制較強的國家的“污染避難所”。當環境規制較弱的國家加強環境規制時,外商直接投資就會因環境規制減少或退出該國家,外商直接投資減少一方面會使得高污染的企業退出促進當地產業結構升級,但與此同時也會使得外商帶來的資金、技術、經驗等一起減少,反而又抑制了當地的產業結構升級。

三、政策啟示

環境規制對產業升級的影響會隨不同區域的不同情況而不同,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因此有如下政策啟示:第一,我國要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實施不同的環境規制強度及方式,但也要防止“污染避難所”現象的發生;第二,完善環境規制政策及法律法規,對一些轉型升級困難的企業提供一些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幫助,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第三,鼓勵技術創新,注重人才培養,加大政府在技術和教育方面的投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第四,嚴格審核不利于環境污染的外商投資行為,鼓勵綠色產業外商投資。

猜你喜歡
環境污染規制產業結構
主動退市規制的德國經驗與啟示
加強農業環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保護與規制:關于文學的刑法
基于產業結構對接的人力資源培養實踐與思考——以湖南省為例
論《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制范疇
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應堅持三個原則
內容規制
產業結構
煤礦區環境污染及治理
產業結構變動、技術進步與碳排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