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價值論與效用價值論的比較分析
——基于主體性的視角下

2019-12-18 01:34王子棟
新營銷 2019年14期
關鍵詞:價值論學派資產階級

□ 王子棟

(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北京 100081)

一、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歷史發展

勞動價值論最早是由古典經濟學派的威廉·配第所提出的,他最早將經濟研究的焦點由流通領域轉移到了生產領域之中,運用邏輯歸納法的研究方法,將價值的來源歸因于勞動。配第依據自身的觀察,認為價值應該由勞動和土地兩個自然單位所構成,而非在流通領域中所產生,而土地的價值依然依靠勞動來決定,因此,勞動是決定商品價值的最終因素。有意識地將價值的源泉歸結于勞動,這是配第最大的功績,這為早期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奠定了基礎。

亞當·斯密則主要是通過一種“二重方法”來研究經濟的,一方面運用抽象法,透過現象來探究事物的本質。在此基礎上,比較深刻地揭示了現實經濟生活的矛盾。運用這種方法,斯密探索出了“勞動價值論”的相關理論。而在另一方面,斯密又通過“現象描述法”的方法,對經濟生活的外部現象進行直觀的描述,從事物的表象來分析經濟矛盾。并由此提出了“三種收入價值論”,即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資本和土地三者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在價值創造活動中并不存在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現象。這為之后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家薩伊的“三位一體公式”奠定了理論基礎。因此,由于研究方法上的失誤,斯密的研究理論也呈現出了自相矛盾的結果。

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剖析

19世紀之后隨著資本主義制度在歐洲范圍的建立以及工業革命的發展,歐洲生產力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資本主義經濟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在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同時,社會貧富差距也在越來越懸殊。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也在進一步激化。出于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目的,馬克思在英法早期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勞動價值論”理論。

“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理論的基石,馬克思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剩余價值理論,即商品的價值w是由不變成本c,可變成本v以及剩余價值m三者所構成的。勞動力這種商品的特殊性在于他可以創造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v+m),而資本家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僅僅為v,剩余價值m是被資本家剝奪的那部分。因此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深刻的揭露了資產階級剝削無產階級的實質,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根據馬克思的觀點,商品所具有的二重性在于創造商品的勞動所具有二重性。只有用于生產商品的抽象勞動才能夠真正創造商品的價值。具體勞動只能創造不同商品的使用價值。

三、效用價值論的歷史發展

效用價值論主要表述了商品的價值主要來源于事實上商品可以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以及人們對該商品的主觀需求和評價。其主要代表就是于19世紀30年代在經濟學領域逐漸興起的邊際效用學派。這一理論由直接先驅者之一的英國經濟學家勞埃德首先提出,此后德國經濟學家戈森提出了人類滿足需求的三條定理,即“戈森定律”。隨后到了19世紀80~90年代“效用價值論”發展成為以奧地利學派為代表的心理學派和以洛桑學派為代表的數理學派[1]。

效用價值論亦可稱之為是一種主觀價值論,其特點是以效用解釋價值形成過程,指出商品的價值是人對物品效用的感覺和評價,換句話說,使人們的主觀因素決定了商品的價值。

四、勞動價值論與效用價值論的區別

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概念”,在勞動價值論相關的理論體系中,馬克思主要運用系統抽象的方法,就是通過辯證,系統的使用抽象的思維能力,揭示和論證階級矛盾的方法。

效用價值概念不是從人與人的交換關系中抽象出來的,而是從人與物的關系中抽象出來的。它本質上體現著人與物的關系,它與馬克思從交換關系中抽出的價值概念是根本不同的兩個概念,它從本質上不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2]。在價值“創造的源泉”這個問題上,邊際學派吸收了大衛·李嘉圖關于商品的稀缺性決定商品價值的觀點。正如著名經濟學家龐巴維克所說:“價值的正式定義是一件財貨或各種財貨對物主福利所具有的價值?!薄耙环N物品要具有價值,必須具有有用性,也具有稀缺性?!盵3]

五、在主體性的視角下探索兩種價值理論的差異

自近現代以來,政治經濟學的階級主體主要是資產階級和勞動者階級。從這兩個階級的主體利益出發,形成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和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勞動價值論最早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土地貴族的理論武器。其最早開始仍是在資產階級主體性下的經濟理論。

在16,17世紀,隨著地理大發現的開始,重商主義的經濟思想在歐洲占主體地位,歐洲封建君主為了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主張以政府來干預國家的經濟,通過“多賣少買”的方法來為國家積累財富。隨著資本積累程度的不斷加深,歐洲資本主義經濟也取得了大幅度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也有所壯大,新興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為了證明本階級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的主體。將經濟研究的焦點從流通領域轉移到了生產領域之中。從早期的威廉·配第,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都是從本階級的立場出發來探索“勞動價值論”理論。因此,古典經濟學派中的“勞動價值論”仍是以資產階級為主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

到了19世紀之后,隨著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矛盾的激化,作為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家的馬克思在對早期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創新中,提出了無產階級“勞動價值論”的理論體系,馬克思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剩余價值理論,即資本階級為了不斷實現更大的資本增殖而剝削勞動者剩余價值。這種經濟理論深刻的揭示了在生產過程中,資本家通過剝削勞動者的剩余價值來壓榨勞動者的經濟現象。主要是站在勞動者的立場上,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因此,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的“勞動價值論”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

而與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勞動價值論”相對比,進入19世紀中期以后,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基本上拋棄了“勞動價值論”。從薩伊的“三位一體公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根據薩伊的觀點,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資本和土地三者所共同決定的,利潤是資本家應得的報酬,在生產環節中并不存在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現象。資本家剝削無產階級的方式“消失”了。西尼爾的“節欲論”也認為,利潤則是來源于資本家的節欲。在到后期的邊際學派中,以門格爾,杰文斯和瓦爾拉斯為代表的邊際學派經濟學家中,主要是在“利己主義”哲學的指引下,在“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前提下,運用數學分析的方法,通過創立函數圖形來說明決定商品價值的因素。是一種“效用價值論”的理論。這主要是由于資產階級企業內部經營方式發生了改變,所有權與經營權發生了分離,資本家已經不屬于“勞動者”的范疇。而另一方面,“勞動價值論”成為了無產階級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一種手段,這嚴重違反了資產階級本階級的利益,因此,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需要使用一種新的價值創造理論來取代“勞動價值論”。

猜你喜歡
價值論學派資產階級
創建梵凈山學派 培育梵凈山學
論防衛限度一一基于結果無價值論角度
被害人承諾表示之反思——以行為無價值論為基礎
法蘭克福學派自由觀的探析
《回疆通志》史學價值論析
1920—1927年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認知及影響
試析子思學派的“誠敬”論
陳洪音樂教育思想及當代價值論評
論清初江西三山學派
毛澤東對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