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潤心靈 滋養精神

2019-12-23 07:15袁煜
課外語文·下 2019年11期
關鍵詞:古代詩歌鑒賞能力高中生

袁煜

【摘要】古典詩歌是獨特的語言藝術,詩歌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高中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并不理想。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培養高中生鑒賞品味古代詩歌的能力展開論述,希望能給更多的一線教師以教學經驗上的借鑒。

【關鍵詞】高中生;古代詩歌;鑒賞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留下了不計其數的古典詩歌,這些詩歌奠定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是中國燦爛文明的瑰寶。古典詩歌通常來說指的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前形成的詩歌。就體裁來說指的是文言文形式的詩歌。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誦讀古代詩詞,并且不斷提高學生對古代詩詞的欣賞鑒賞以及審美情趣。教師通過詩歌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更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和他們的精神面貌,培養高中生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所以,詩歌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從義務教育階段貫穿到高中階段。但是廣大中學生在面對詩詞鑒賞學習時,卻總是興趣不大甚至拒之門外。古典詩歌距離我們年代遙遠,高中生對歷史知識缺乏了解,再加上文言文難懂,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熱情。應試體制下的考試中,詩歌鑒賞題的得分不高,也就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激情。教師對詩歌缺少深刻的理解,照本宣科,教學手段老套,詩歌教學現狀不容樂觀。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培養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已經成為一線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那么,如何培養、提高高中生鑒賞詩歌的能力?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想法。

一、瑯瑯上口——體悟詩歌情感

近年來,經典誦讀越來越受到社會和百姓的重視和關注,像廣受歡迎的“經典詠流傳”節目就是典型的例子。通過朗讀甚至熟讀成誦,不僅可以有效培養高中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更可以通過抑揚頓挫的聲調引導學生體驗詩歌中蘊含的深層情感,達到瑯瑯書聲滿教室的效果。所以在詩歌教學中,朗讀和誦讀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的詩歌教學中,如果能先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和誦讀,從中感悟詩歌的情感,相信會對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以《滕王閣序》的教學為例,這是一篇典型的駢文,詞藻華麗,字句排偶。比如第二段:“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痹诮庾x這部分時,如果教師直接告訴學生這段描寫的是樓閣高聳、裝飾華美,俯視腳下人煙之盛、富庶祥和的場景,學生能理解但不會體會其中的深刻。這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朗讀,體會駢句帶來的音律美,長短句子帶來的節奏美,鋪陳夸飾的詞語帶來的視覺美。通過朗讀,可以深入體會王勃杰出的才情和此時心中噴薄而出、亟待被人賞識的豪情。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教師可以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視頻等,借助領讀、范讀、分組朗讀等多種方法,擺正朗讀的位置,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二、左思右想——探尋詩歌意蘊

要想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必須要培養學生深思的習慣。富蘭克林說過:“思考使人深邃?!笨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钡窃诟呖嫉闹笓]棒下,教師往往注重的是應試的效果而忽視了思考的長遠意義。在詩歌教學中會以高考題為指導,把詩歌分解成板塊,教學生套路,這就遠離了詩歌教學的初衷,既不利于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引導學生養成深思的習慣,只有思考才能深入理解詩歌內容,探尋詩歌中所蘊含的意蘊,才能真正理解詩歌中蘊藏的寶貴財富。

以《雨霖鈴》(作者柳永)為例,詞中有這樣一個句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边@段話的大致意思是:誰知道我今夜酒醒之后會身處何地?怕只有楊柳岸邊,凄厲的晨風和那未落的殘月了。針對這句話我要求學生進行思考,并說說自己的看法。學生各抒己見,有的同學說:“這幾句描寫的是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浪跡天涯的感受。最妙的是這幾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柳和留是諧音,寫盡難舍的離情。清晨的微風更見寒冷,就像作者寒冷的內心。殘月破碎,象征日后難以團圓之意?!币磺芯罢Z皆情語,這幾句景物描寫飽含深情,將離人的哀怨凄楚、孤獨惆悵抒發得淋漓盡致,感情真摯,創設出來令人感同身受的意境。這種描寫手法在許多詩歌中有呈現,比如王維《山居秋暝》、杜甫《旅夜抒懷》、李清照《醉花陰》等,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以往所學,把知識前后串聯比較,達到深入思考的目的。

教師要有耐心和信心,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設置恰當的問題指引學生思考,用平和的心態迎接學生思維的碰撞,那么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的思維就能得到提升,視野就能得到擴展。

三、融會貫通——遷移拓展詩歌能力

學生對詩歌熟讀成誦和深入思考之后,就會產生自己的理解,那么作為教師就要等待這樣的時機,遷移拓展詩歌內容,進一步挖掘思維的深度,打通古今和體裁的限制,達到提升自身審美素養的目標。

以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為例。這是一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詞。在進行完基本的內容梳理后,我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整個詞中哪句話最能感動你?”問題提出之后,有的同學說:“我最喜歡‘塵滿面,鬢如霜這句話,兩個曾經彼此深愛的人在經歷人事變遷的滄桑之后,陰陽相隔,在夢中再次相見時,對方容顏已改,好怕無法相認,最美的東西也抵不過歲月的摧殘,這應該是世界上最為悲痛和無奈的事情!”有的同學說:“我最喜歡‘小軒窗,正梳妝這句話,可以想像當年年輕貌美的妻子精心地梳妝打扮,女為悅己者容,而詞人則在一旁癡癡的凝望??墒沁@樣的溫馨畫面只能出現在夢里、回憶里,而現在斯人已逝,又是何等的悲涼??!”

在“遷移拓展”這個環節需要教師充分動用自身的教學智慧,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所學、課外閱讀和人生體驗,深入探討,達到融會貫通、活學活用的效果。而這樣的拓展教學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能力,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豐富學生情感,學習詩歌精華,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四、結語

隨著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多樣,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已經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正所謂教無定法,方法和途徑并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幾種,只要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就是有效的教學方法。就目前的社會現狀來看,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必將是長期的過程,我們作為一線教師也將繼續研究下去。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談美——談美書簡[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2]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3]孫紹振.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古代詩歌鑒賞能力高中生
《發明與創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應如何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
高中生是否應該熬夜學習?
高中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
高中古代詩歌教學的三步曲
古典詩歌鑒賞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