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藝術課程標準下的福建鄉村小學舞蹈教學設計研究

2019-12-25 01:13王程芳
青年與社會 2019年33期
關鍵詞:鄉村小學福建教學設計

摘 要:為了提高鄉村小學的舞蹈教學水平,以福建為例,針對藝術教育中舞蹈教育存在的問題,文章試圖以點帶面,從現狀到本質,探索舞蹈教育背后的影響因素,以《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為依據,對鄉村小學舞蹈教學設計進行深入的思考與研究。

關鍵詞:藝術課程標準;福建;鄉村小學;舞蹈;教學設計

鄉村小學教育階段藝術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是素質教育推進的前提條件。鄉村藝術教育教學的保障對全面普及義務教育和均衡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以福建為例,藝術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教學設施設備陳舊或不足,鄉村邊遠山區藝術教育不被校領導和教師重視,師資結構不合理,鄉村藝術教育資金投入不足,鄉村小學教育藝術課程實施的現實困惑與路徑選擇流于形式等。福建省教委于2016年對100所(前后兩批)中小學的舞蹈教師進行培訓,并決定從2016年9月起,在本省首批50所中小學正式開設素質教育舞蹈課。

綜上所述,對當下福建鄉村小學舞蹈課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文章試圖以點帶面,從現狀到本質,把握小學舞蹈教育的規律,探索舞蹈教育背后的影響因素,以《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為依據,對鄉村小學舞蹈教育進行思考,以期對我國舞蹈普及教育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一、研究目標

(一)提高鄉村小學藝術課程的舞蹈教學質量與效果

綜合性教學能有效改變傳統的只傳授樂單一技能知識的陳舊教學方式,將舞蹈元素融入小學藝術課堂教學中使藝術教學形象、生動化,讓藝術課變得更富趣味性,從而引導學生認識、感受舞蹈,通過肢體表達的學習對藝術的魅力感受散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給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間。

(二)有效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學生在使用肢體對舞蹈進行表達的過程就是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過程,鼓勵學生在課堂中使用舞蹈元素表達音樂,可以達到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行為。本論題的目的旨在將舞蹈元素課程在鄉村小學音樂教學中得到更好地實踐,提倡鄉村小學舞蹈教師在教學中應將課標、舞蹈教材與實際課堂教學緊密相聯,從而發揮舞蹈在鄉村小學藝術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三)提高學生們的藝術文化素養,彌補舞蹈在小學教育體系中的缺失

目前學校有關德育、美育和體育的教育形式大多體現在音樂、美術以及體育課上,在調研的四所福建鄉村小學,即福州市倉山區吳山小學,泉州南安市霞美西山小學,泉州南安市美林中心西美小學,龍巖市上杭縣白砂中心小學,都仍存在對藝術教育中舞蹈教學的困惑,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筆者希望通過對本論題的研究來彌補舞蹈在鄉村小學教育體系中的缺失的同時,提高舞蹈在鄉村小學藝術教育中的地位,將舞蹈元素融入藝術教學中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藝術文化素養,與此同時,相互滲透不同學科的教學方法還能為其他的藝術門類的綜合性教學給予一些啟發。

二、舞蹈教學的關鍵問題

(一)福建鄉村小學舞蹈課程現狀背后的影響因素與特征

目前,藝術課程在福建鄉村小學正逐步推進,舞蹈教育在鄉村小學基本以音樂課或藝術課,以及舞蹈社團開展。

(1)藝術課時的設置時間有限,舞蹈學科融入藝術課堂的比例很少

在福建多數鄉村小學,一致四年級,每周有兩節藝術課;五至六年級每周有一節藝術課。目前,課堂中孩子們學習舞蹈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老師介紹和賞析,但是實踐舞蹈的教學方法很少,這就使得孩子們在課堂中只能稍微接觸和了解舞蹈的知識,而并非真正體驗到舞蹈肢體語言的表達和魅力。

(2)鄉村小學舞蹈社團的開展功利性功較強

通過訪問調查,福建鄉村小學都有組織開展舞蹈社團活動,其中有短期的,也有長期的,這些舞蹈社團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為學?;驅W區的文藝匯報演出等活動排練舞蹈節目,那么參加舞蹈社團的對象是少數學生,學習舞蹈的種類也是很有限。鄉村小學舞蹈教師的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方法不恰當。甚至出現一種情況,學校教師長期依賴校外師資資源來完成舞蹈社團的教學工作。

(二)素質教育舞蹈與早期專業舞蹈教育的關系

課標中素質教育舞蹈與早期專業舞蹈教育有較大的不同,但又具備必然的聯系。首先,早期專業舞蹈教育注重形體訓練,即舞蹈基本功和技術技巧能力的訓練,而素質教育舞蹈則更注重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的審美教育,為專業舞蹈教育起到啟蒙作用;第二,早期專業舞蹈教育強調單科學習成效,而素質教育舞蹈強調綜合能力的培養價值,同時也為專業的舞蹈教育奠定了基礎。第三,早期專業舞蹈教育因為動作標準性強,學習過程比較枯燥,而素質教育舞蹈則更具備趣味性和創新性,能有效地促進專業舞蹈教育實現創作。由于少兒舞蹈貼近少兒的生活,充滿真、善美的童心體驗和審美追求,因此小學藝術課堂中舞蹈的教學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

(1)舞蹈內容的廣泛性和可欣賞性,如:關注生活中的動作,特別是兒童喜歡的舞蹈動作,從生活動作到舞臺動作都可以作為欣賞的對象;

(2)舞蹈動作簡單易學,容易模仿和把握,能有感應性的體態律動反應是一種人體本能的模仿能力,然而在課堂中經過設計的舞蹈動作,學生有效地模仿;

(3)舞蹈動作的節奏鮮明,并有較強的動感,當舞蹈的動作與音樂節奏完美結合的時候,表達出的情感將更真切更豐富;注重舞蹈與音樂的整合關系;

(4)學習的過程重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學生聽到喜愛的音樂按自己的想象自由的即興舞蹈,這是創造性能力培養的第一步。

課例藝術教材三年級下冊《多彩的裙擺》中是這樣設計的,充分體現了舞蹈教學的要素:

觀賞體驗引發求知 觀看彝族舞蹈

《蕩裙》片段,大膽地模仿或說說看到的喜歡的裙擺動作。

2.學習教師示范的裙擺動作,體驗舞動的裙擺所產生的線條美和色彩美。 1.引導學生觀賞彝族舞蹈《蕩裙》視頻短片。

2.引導學生感受百褶裙舞動時產生的局部的線條、形狀的變化,從而引入對整體物型的聯想。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指出:在藝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造感受美、體驗美的情境,引導學生產生情感上的溝通與共鳴。的情境,引導學生產生情感上的溝通與共鳴。本環節學生從“觀察”中感受,“嘗試”中體驗,“比較”中強化,“思考”中領悟百褶裙舞動時產生的節奏、疏密關系和形態運動美,從而形成更深的感悟與理解。

(三)如何實現舞蹈教學設計

(1)教學設計的含義

教學設計是以教學過程為研究對象,運用系統方法來分析教學問題、設計教學問題的解決方案,檢驗方案的有效性并做出相應修改的過程。

(2)鄉村小學舞蹈教學設計的目的

第一,把握形象性,在課標中,舞蹈的活動內容多以形象的模仿和創新為基礎;第二,把握情感性,把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喜或悲,樂或憂等等用動作表達出來。通過教師有意識、熱情的引導、學生進行富有表情的表演。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單一滿足教會學生一個技巧、一段組合、而要給學生留下一個寬松的、自由的、創造性的空間。

(3)鄉村小學舞蹈教學設計的方法

設是思路、創意;計是規劃,實施方案。設計是創造、是意志、理念的藍圖。舞蹈教學設計與課標的關系尤為密切,鄉村藝術教師應該在課程標準中尋找教學設計的要義。

(4)鄉村小學舞蹈教學設計的實施途徑

① 欣賞與評價舞蹈作品;

② 模仿學習優秀的舞蹈片段;

③ 舞蹈節奏與律動的訓練;

④ 全身協調性的訓練;

⑤ 從生活的動作中或模仿中提煉舞蹈動作;

⑥ 通過一幅畫、一首歌或一首詩等元素來設計舞蹈動作;

⑦ 以本土文化為基礎進行舞蹈編排。

三、舞蹈教學設計的創新點

(一)以創造力培養為核心,以動作教育的方式而實施

動作教育不單指對動作的模仿和操練,更包含著以動作為媒介的舞蹈思維培養,和圍繞身體動作進行的編創、表演以及欣賞的過程。

由此可見,創造力的培養,既來源于教師對學生內在情感的調動,即明白“為何而舞”;也要讓學生學會用舞蹈的方式進行創造性體驗,即學習“如何表達”。因此,藝術教育舞蹈教學雖然不以傳授舞蹈技藝為目的,但動作經驗的積累卻是不可少的。

主要包含兩類動作教學方法:一類是動作的原理性教學,主要通過教師啟發、引導和提煉的方法來實現。所謂動作原理的認識,即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探索舞蹈運動的規律問題。如對跳的編創,在教學中教師可首先以游戲的方式導入,如跳皮筋和跳格游戲。其次,啟發學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種跳?人只有兩條腿,跳躍不外乎有雙起雙落、雙起單落、單起雙落和單起單落這四種。一旦將跳躍的規律找到了,創造任何的跳躍形式都離不開它的規律,創造也不再成為無根之木。1.啟發學生識別跳躍的種類,并可通感欣賞專業舞蹈中跳躍的片段幫助學生加深對跳認識。2.可運用四種跳編創小跳組合。3.可結合童謠或當地的民謠將小跳組合串成舞蹈片段。

另一類是直觀動作教學,主要通過教師口傳身授的方法來實現。教師可以在教授的過程中,介紹舞蹈的文化背景,例如對本土文化的分析,增進學生對人文知識的了解,解決了學生“為何而舞”的疑惑,激發他們的舞蹈學習興趣。

(二)以統整為特色的舞蹈課程設計:一科切入,兼及數科

我國《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一科切入,兼及數科”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模式。在藝術教育舞蹈中也同樣強調了五大能力標準,即觀察模仿能力、即興表現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創造求新能力、綜合融化能力,其目的都是為了使學生獲得所學內容多渠道的感知與體驗,并能夠綜合調動已有經驗進行創造和評價。創造和評價既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思維開發的過程。

對舞蹈教學的設計必須直接與教學相關,關鍵在于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實現哪些目標,因此也需要通過用多樣的方式去評估學生的能力。在藝術教育舞蹈課中,教師和學生根據五項基本的能力標準進行評價,包括觀察模仿能力、即興表現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創造求新能力和綜合融化能力。一般采用過程性評價或者形成性評價方式,通過學生自評(包括感想作業、自評表格)、學生互評(小組設計與互評表)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包括學習檔案帶、學習進度表)來幫助學習形成自我反思和自我學習的思維方式和習慣,通過文字、美術和手工等感想作業的方式,啟發學生充分獲得通感的經驗,激發創造性思維。

總之,舞蹈教學設計研究最終是為了提高學校舞蹈教學水平,但舞蹈氛圍的建立更是需要大環境的熏陶,鄉村小學藝術教師應主動承擔起培養學生的舞蹈素養和構建校園藝術氛圍的責任。鄉村小學除了藝術課之外,還應加大對藝術教育的投入力度,多開展不同形式的藝術教育活動,為學生們創建展現自己藝術才能的舞臺。

參考文獻

[1] 雍敦全.律動音樂教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 張春河.全國小學教育(新課程標準)“十三五”規劃教材小學舞蹈創作實用教程第2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

[3] 朱莉萍編.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小天鵝課程”叢書小天鵝從這里起飛[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7.

[4] 皮歡.《歌聲飛出大涼山》教學設計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中小學音樂課例[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7.

[5] 彭偉灑主編.陸河我的家[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7.

[6] 張欣,劉軒主編.如果我們注定要演一出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2017.

[7] 張欣,李佳,金茸主編.小學舞蹈普及教材[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2017.

[8] 曹晏平主編.多彩的音樂課堂[M].上海浦江教育出版,2017.

[9] 鄧小娟著.高等舞蹈專業教育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17.

[10] 楊和平,王家祥分冊主編.音樂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2018.

[11] 嚴義卿著.語文課本劇[M].成都:成都時代出版,2018.

[12] 王曉茹.論成人與完人西周雅樂舞與古希臘體樂舞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2018.

[13] 劉軒,張欣,王國權主編.小學生舞蹈文化常識[M].北京:地質出版社,2018.

基金項目:文章是2018年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于藝術課程標準下的福建鄉村小學舞蹈教學設計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JZ180442。

作者簡介:王程芳(1982.09- ),女,漢族,福建上杭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舞蹈教育、藝術教育。

猜你喜歡
鄉村小學福建教學設計
那個夢
福建老年大學之歌
淺談鄉村小學電教設備管理
福建醫改新在哪?
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辦有氣質的鄉村小學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如何培養鄉村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來吧,福建求賢若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