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大學生黨員“三下鄉”社會實踐教育管理機制的探析

2019-12-26 05:15許夏冰李海峰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9年12期
關鍵詞:三下鄉黨員大學生

許夏冰 李海峰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廣東東莞 523000)

自1996年以來,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在全國范圍開展,每年都有大量高校大學生積極響應號召,深入基層開展實踐活動,取得非凡成績,時至今日,“三下鄉”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與極強的吸引力。作為一種深受高校大學生喜愛及追捧的社會實踐方式,“三下鄉”可以成為大學生黨員增強自身黨性鍛煉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有助于大學生黨員更好地貫徹落實“兩學一做”。1大學生黨員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必要性

1.1 堅定黨員理想信念的需要

大學生黨員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走入基層,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國情民情,感受現實社會的變化,體驗基層各行各業勞動作業情況,了解貧困群眾疾苦,理解新時期社會的主要矛盾,從而在實踐中增進對黨和國家政策的充分理解,進而對黨的理論知識有更生動的認識與解讀,夯實理論基礎,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1.2 實現黨員自我價值的需要

大學生黨員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將先進的文化、科技和衛生技術帶下鄉,將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于基層服務,發揮所長,竭盡全力,實現自我價值。與此同時,大學生黨員也可以在實踐中培養自身的能力,包括為服務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不斷提升自身價值,更好地適應社會變遷的節奏。

1.3 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需要

大學生黨員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在與社會的“過招”中,學會勇于接受挑戰,學會獨擋一面,磨煉意志,快速成長。在實踐中自覺接受黨性鍛煉,增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加強作為一名大學生、作為一名黨員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發揮共產黨員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

2 目前大學生黨員“三下鄉”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

2.1 大學生黨員自身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大學生黨員普遍存在理論知識不夠扎實、黨性修養欠缺、意志力較弱、服務意識不強等問題,個別大學生黨員甚至出現自私功利和懈怠黨員義務等現象,未能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落到實處,共產黨員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與人民群眾的聯系不夠密切。另外,大學生黨員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經驗不足,項目設計缺乏創意,服務內容較單一,提供的服務層次也相對較淺,專業優勢不凸顯,而且實踐項目不具有持續性和連貫性,大多是“打一槍換一地”,極少數能達成長期合作。

2.2 學生黨支部的教育管理方式存在不足

在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方面,多數高校學生黨支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大學生入黨前的教育與監督上,對大學生正式入黨后,卻往往疏于教育管理,大學生易出現入黨前后言行不一致、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充分等現象。另外,學生黨支部絕大多數的教育方式仍停留在“上黨課”“看電影”“參觀革命舊址”等陳舊方式,未能較好地引導大學生黨員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使得大學生黨員的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

2.3 高校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機制不夠完善

大多數高校組織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面臨著相似的難題。首先,由于“三下鄉”社會實踐時間往往較短,容易導致實踐項目的內容流于形式,實踐過程急功近利。其次,缺乏系統化和專業化的培訓,盡管部分高校在組織過程中安排有撰寫通訊稿、調研報告等培訓會,但基本沒有涉及相關領域專業知識培訓指導,導致社會實踐過程過于簡單化,成果不夠接地氣,未能較好地運用大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大學生黨員在實踐中也未能體現出區別于其他群體的“先進性”。再次,高校關于“三下鄉”的考評管理體系不夠完善,特別是對實踐中后期的考評缺乏詳細規范要求,因此,很多大學生將大部分精力投放在前期的立項,而對實踐過程以及成果展示不夠重視,有些學生隊伍出現三分鐘熱情,在立項后采取“敷衍了事”的態度。最后,高校對于“三下鄉”社會實踐的經費支持力度有限,雖然部分高校已有“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專項經費,但分攤到每支實踐隊伍手中的資金也并不充裕,而專門針對大學生黨員社會實踐的專項經費更是少之又少,對大學生黨員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打擊。

2.4 實踐接收地對大學生黨員社會實踐的支持力度不夠高

從當下來看,大多數的實踐接收單位的社會責任與社會擔當還遠遠不夠,接收大學生黨員實踐的意愿不大,能為大學生黨員開展調研、走訪、支教支醫等提供的支持更是有限。例如,有些企業單位認為大學生黨員的實踐未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或擔心商業機密泄露,而拒絕大學生黨員來企業實踐。因此,多數大學生黨員選擇到社區、街道、村委等地提供簡單的便民服務,技術含量低,未能體現專業優勢。尋找實踐接收地的種種困難,往往導致大學生黨員一腔熱情,被實踐地一盆盆冷水澆滅,大大影響了整個實踐過程的效率和成果。

3 構建大學生黨員“三下鄉”社會實踐教育管理機制的建議

3.1 聯動校內多方力量

高校應將大學生黨員“三下鄉”社會實踐作為培養教育大學生黨員的一項重要舉措納入黨建工作體系,聯動學校各部門力量,例如教務部門、財務部門、團委、學生工作部門、思想政治教育部門等,使得高校各部門能充分認識到“三下鄉”社會實踐對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重要意義與推動作用,積極為大學生黨員社會實踐提供良好的條件支持和安全保障,從而達到“協同育人”的目標。例如成立專項經費,做好相關預算,確保經費的規范合理使用,切實保障大學生黨員開展社會實踐的資金基礎。

3.2 切實做好師資保障

高校應調動教師參與指導大學生黨員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特別是教師黨員,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更好帶動大學生黨員。有條件的高校,可成立大學生黨員社會實踐導師庫,可以爭取學校黨政領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其他各專業專職教師、團學教師、輔導員等的加入,還要重點吸納雙師型教師,使得導師庫人才更加多元化,既能為大學生黨員的社會實踐提供專業性的技術指導,又能確保增強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方向正確,既能通過實踐提高大學生黨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使大學生黨員在社會實踐中增進對人民群眾的情感,加強對基層社會的認識。

3.3 建立長期實踐基地

高校要積極對外聯絡,包括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村委等,努力將合作常態化,并爭取場地、資金、技術等外部資源支持。高校各院系也可借用已有的校企合作單位的基礎,尋求進一步的合作,為本院系大學生黨員提供實踐崗位與機會,給予相關的專業指導等。

3.4 推行制度化管理

高校要將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進行制度化管理,規范流程。第一,可以把大學生黨員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作為大學生黨員成長計劃的項目之一,各級黨組織制定相關規范細則,從思想上動員大學生黨員,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第二,可以借鑒項目管理模式,將其應用到大學生黨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管理中來,從申報立項、過程監督、結項答辯等流程逐一規范化,重視對實踐過程、成果轉化和項目延伸的考核;對經費使用、安全保障、老師指導等各個環節進行細化要求。第三,建立大學生黨員社會實踐服務考評體系,考評結果可作為民主評議黨員、評獎評優的一項重要參考。第四,制定鼓勵政策,包括對參與社會實踐且考評合格的大學生黨員給予學分認定,對實踐表現優秀的大學生黨員進行表彰,對積極參與指導大學生黨員開展社會實踐的教師予以課時量認定等,從而有效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和實踐效果。

4 關于凸顯大學生黨員“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性的幾點想法

4.1 主題鮮明

大學生黨員“三下鄉”社會實踐在確定主題時,要緊跟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體現主旋律,也要努力接地氣,貼合新時代的社會新變化。實踐過程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旗幟鮮明,立意高遠。

4.2 內容現實

大學生黨員在設計“三下鄉”社會實踐內容時,要把黨性鍛煉放在核心地位,區別于其他群體的社會實踐,要立足民情和民需,抓住新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符合人民群眾的新需求。要避免內容流于形式,避免刻意求新奇而忽略實踐內容的現實意義。

4.3 形式創新

大學生黨員應積極探索“三下鄉”社會實踐的新形式,除了傳統的參觀愛國教育基地、基層黨建主題調研之外,還要根據社會新形勢增添新元素,例如參與精準扶貧工作、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愛社會新弱勢群體等,讓社會實踐跟得上時代的變化,在實踐中得到更豐富的收獲。

4.4 方法科學

大學生黨員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要積極參加系統化培訓,在實踐過程中應體現專業素養,在轉化實踐成果時應學會運用先進的科學的研究方法,并展現較好的社會調查和分析能力,努力為實踐地提供科學的有益的發展建議。

4.5 成果延伸

大學生黨員要善于利用專業優勢,努力擴大“三下鄉”社會實踐的覆蓋面,體現大學生黨員應有的政治素養和專業知識水平,重視實踐成果延伸,實現社會實踐項目與科研項目的相互轉化。

猜你喜歡
三下鄉黨員大學生
我是黨員向我看
轉移黨員組織關系的要求
大學生繳存公積金,這個可以有
黨員標準是什么?
家電使用及維修現狀調研分析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展翅計劃”與“三下鄉”的比較與探討
論學生黨員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持續性
六旬老婦“養出”了個大學生
高職院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模式之我見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